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5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84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73篇
  1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医用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方面,有着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校医用化学实验课的改革情况,对于医用化学实验在如何突出“医用”特色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2.
医用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方面,有着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校医用化学实验课的现状,提出了教师在提高实验课教学效率中的重要作用,并列举实例.  相似文献   
133.
昆明市成年居民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云南省昆明市18岁以上居民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昆明市4个区常住居民9500人脂肪肝的患病情况,调查内容涉及问卷、体格检查、血清生化检测以及肝脏实时超声检查.结果 昆明市受调查人员中检出脂肪肝1444例(19.08%).经年龄和性别调整后,昆明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21.57%.酒精性脂肪肝、可疑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0.86%、0.69%、20.02%.单因素分析显示,脂肪肝组年龄、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明显低于非脂肪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腰围、体重指数、高血压病、文化程度和性别(男性)等指标与脂肪肝密切相关.结论 昆明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高,主要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肝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高脂血症、超重及肥胖、糖代谢紊乱、高血压、男性等为脂肪肝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4.
1 病历摘要 男,15岁,中学生.因"发热伴气促10 d"入院.患者10 d前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9℃,活动后气促,无咯血,呼吸时伴右侧胸痛,少许咳嗽咯痰,痰为白色.外院予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 g静滴2次/d,舒普深2.0 g静滴1次/d,治疗3 d后无效.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探讨氧控制性再灌注抗犬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过程中高迁移族蛋白1(HMGB1)的表达.方法 健康犬14只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7)和实验组(n=7),均进行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全程吸入氧浓度(FiO2)80%;实验组在主动脉开放即刻调整FiO2至40%,随后每5 min依次上调10%,最后达80%,其余时段均维持FiO2 80%.观察2组犬在麻醉后、主动脉开放前、主动脉开放后5、10、15、20、25 min以及停机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变化.在开胸后即刻(T1)、主动脉开放25 min(T2)、主动脉开放90min(T3)分别留取血液标本及肺组织标本,检测肺组织HMGB1及NF-κB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和TNF-α含量;检测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实验组PaO2在主动脉开放后5、10、15、20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T2和T3时点实验组HMGB1 mRNA表达(T2:0.9260±0.013 9比1.0496±0.0306;T3:0.832 5±0.0154比0.9894±0.0144,均P<0.05)和蛋白表达(T2:0.434 5±0.074 8比0.551 2±0.047 4;T3:0.449 0±0.054 1比0.545 5±0.040 6,均P<0.05)均降低.实验组肺组织NF-κB蛋白表达在T2和T3时点低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血清IL-6和TNF-α含量在T2和T3时点低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肺组织湿干质量比、MPO活性、MDA含量在T2和T3时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肺损伤评分在T2和T3时点均低于对照组[T2:(2.0±0.7)分比(3.8±0.5)分;T3:(2.6±0.6)分比(4.2±0.8)分,均P<0.05].结论 氧控制性再灌注对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MGB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使用去除后弹力层的恒河猴自体角膜为细胞载体,将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种植到角膜内表面,观察HUVEC替代恒河猴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情况以及HUVEC在恒河猴眼内生长的情况。方法 取恒河猴6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3只)、实验对照组(2只)、空白对照组(1只)。实验组:用离心沉淀法将培养的HUVEC移植到去除后弹力层的恒河猴自体角膜内表面,之后将自体角膜缝回植床;实验对照组:将撕除部分后弹力层的术眼角膜植片原位缝回植床;空白对照组:取下术眼角膜植片不做任何处理原位缝回植床。术后观察各组角膜植片透明情况;实验组及实验对照组于术后30d及60d、空白对照组于术后60d行术眼摘除,标本做病理切片、CD34免疫组化及扫描电镜,观察房角结构及HUVEC在角膜植片内表面形态分布。结果 实验组角膜植片维持了一定的厚度和透明性,而实验对照组角膜植片发生严重大泡性改变。病理切片示实验组角膜内表面可见一层细胞生长,CD34染色阳性,提示为血管内皮细胞;实验对照组角膜内表面未见任何细胞生长;空白对照组角膜植片保留完整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层。扫描电镜示实验组有HUVEC单层在角膜内表面生长但有大量白细胞聚集及少量细胞碎片嵌顿于小梁网;实验对照组角膜内表面残留胶原纤维样物质,无细胞生长;空白对照组见完整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层。结论 HUVEC能够在撕除后弹力层的恒河猴角膜内表面生长并发挥一定的屏障作用,维持角膜的厚度和透明性,但会产生较重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比较乳腺癌术后胸壁大体积复发2野和6野调强放疗的计划差异.方法 对8例乳腺切除术后胸壁大体积复发病例,Pinnacle计划系统上分别对PTV进行2野调强和6野调强放疗计划设计,PTV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GTV后续计划补量至66~70 Gy),比较2种计划95%处方剂量PTV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及心脏、同侧肺剂量.结果 6野IMRT计划的CI和HI均优于2野IMRT计划,6野和2野的CI分别为(0.66±0.08)和(0.53±0.10)(t=7.99,P<0.05),HI分别为(1.36±0.08)和(2.19±0.78)(t=9.04,P<0.05).2个计划中肺V5、V10、V20、V35和心脏Dmax、V35、Dmean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切除术后胸壁大体积复发患者行放疗,6野静态逆向调强放疗计划靶区覆盖优于2野,而心肺受量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8.
数字X线摄影图像及打印照片的标注信息内容,如患者基本信息、图像采集和打印的时间与参数、曝光剂量、左右号、信息标注所占的位置、字号及字体大小、图像放缩标尺大小和位置等,在不同医院间、同一医院不同设备间的标注方式各不相同,而且存在重要信息重复、欠缺甚至错误等情况。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差错和纠纷,图像信息标注规范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9.
循证护理在留置尿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观察巢蛋白(nestin)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大鼠视网膜发育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48只Wistar大鼠,其中24只大鼠分为出生后1 d,1、2、3、4、7、12、20周8组,每组3只.制作眼球矢状位冰冻切片,采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nestin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以及GFAP和GS免疫荧光染色情况.18只大鼠分为出生后id,1、2、3、4、12周,每组3只.提取大鼠视网膜总RNA,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estin、GFAP和GS mRNA表达.选择6只出生后7~12 d新生鼠,取眼球体外培养Müller细胞,行GS和(或)nestin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荧光染色情况.结果 出生后1 d,nestin免疫阳性细胞贯穿神经视网膜全层,主要定位于视网膜前体细胞放射状排列的细长纤维中,在视网膜内侧出现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出生后1周出现表达GS的Müller细胞,同时表达nestin,但不表达GFAP;GFAP阳性细胞仍然位于视网膜内侧.出生后2~12周,nestin在Mfiller细胞上的表达逐渐减少直至消失,GFAP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强度投有显著变化.体外培养的Müller细胞表达nestin,不表达GFAP.Nestin和GFAP mRNA在视网膜中的表达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相一致.结论 随大鼠视网膜不断发育,Müller细胞上nestin表达逐渐减少,成年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不再表达nestin;新生鼠和成年鼠Müller细胞均不表达GF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