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神经外科术中诱发电位监测是减少神经损伤、维护神经功能完整性、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手段。麻醉药物直接影响术中神经监测的质量和成功率:吸入麻醉药对诱发电位的抑制作用较静脉麻醉药更为显著,并且均表现出剂量依赖性;持续输注阿片类镇痛药对诱发电位的影响较小;肌松药会导致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大幅降低,在进行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时应尽量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262.
目的观察中药解结节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乳腺增生结节的效果。方法将106例符合射频消融治疗适应证的乳腺增生结节患者(281个结节)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3例共141个结节,给予单纯射频消融治疗;研究组53例共140个结节,给予射频消融联合中药解结节汤治疗,中药连续口服6个月。通过乳腺彩超扫描观察增生结节边缘毛刺的数量,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有101个结节没有吸收,毛刺数量(1.7±0.4)个,结节直径(1.58±0.71)cm;对照组有102个结节没有吸收,毛刺数量(2.8±0.7)个,结节直径(1.80±0.82)cm。研究组未吸收结节毛刺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节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还有41个结节,结节直径(0.65±0.15)cm;对照组有52个结节,结节直径(1.06±0.43)cm;研究组剩余结节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结节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射频消融只是将乳腺增生结节固化,结节仍然存在,需要缓慢吸收,而联合中药解结节汤治疗可促进结节吸收,显著减少毛刺数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3.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实验性大鼠脑出血灶周围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脑立体定位仪将肝素化Ⅶ型胶原酶注人大鼠尾壳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出血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段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及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较出血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Caspase-3阳性细胞数较出血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7 d治疗组Caspase-3阳性细胞数较3d治疗组降低(P<0.05);电镜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出血对照组比较,神经元细胞各结构形态相对完整.结论 丹参注射液对抑制大鼠脑出血灶周围神经元的凋亡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4.
目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影响老年人视力和生存质量的最重要致盲眼病之一,患病率逐年提高。由于对其确切发病机制不明,故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近年来研究证明,脂褐素随年龄的增长沉积于视网膜下,通过慢性光化学作用造成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功能异常,光感受器细胞变性增加,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5.
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给予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成功患者血清可溶性ST2(soluble ST2, sST2)、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在不同时间水平的变化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择160 例CPR患者,采用 ELISA 法检测患者CPR后即刻、24h、48-72h的血清sST2水平,根据血清sST2升高时间分为3组,A组(sST2低水平组):CPR后即刻、24h、48-72h血清sST2水平一直小于200ug/L, B组(sST2高水平组):CPR后24h、48-72h血清sST2水平持续升高,且一直大于200ug/L;C组(sST2升高下降组): CPR后24h、48-72h sST2水平持续升高,但48-72h较24h时降低。同时检测每个时间点血清NT-proBNP的水平。三组患者分别随访CPR后6个月死亡情况。 结果 sST2和NT-proBNP具有交互作用(P<0.05)。sST2高表达组(>200ug/L)、NT-proBNP高表达组(>400pg/ml)患者死亡率均高于sST2、NT-proBNP低表达组(P <0 .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高于B组(χ2 = 13.476 P = 0.001),A组和C组6个月生存率无差异(χ2 = 2.385 P = 0.086),B组6个月生存率较C组生存率低(χ2 = 7.347 P = 0.008)。  相似文献   
266.
地黄中梓醇的含量测定及其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地黄中梓醇的含量并从提取物中分离梓醇。方法:用HPLC方法来测定地黄中梓醇的含量,色谱条件:乙腈-水(1:99)为流动相,波长为205nm,柱温为35℃,流速为1mL·min-1,C18色谱柱(Hypersil ODS5μm,4.6mm×250mm)。提取分离工艺:采用L9(34)正交实验优选出醇提工艺条件,干燥提取物用H103大孔吸附树脂(内径3cm,柱长30cm,树脂层高20cm)充分吸附2h,比例为1:30,流速1mL·min-1,用水洗脱至色浅,再用10%乙醇洗脱至色浅,分段收集,每份收集500mL,然后用20%乙醇洗脱,以薄层层析法检测,合并含有梓醇的流份,减压浓缩,干燥至恒重,分离得样品,并纯化。结果:梓醇的基线分离良好,进样量在0.72μg~3.6μg范围内,峰面积(X)与梓醇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1.5704X-1.851,相关系数r=0.9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8%,RSD=1.84%(n=5);梓醇提取的最优工艺是10倍量的8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h。结论:采用HPLC法测定地黄中梓醇的含量,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药材或纯化样品中梓醇的质量控制。大孔吸附树脂H103能有效地吸附梓醇,并且能将地黄中的水溶性杂质与梓醇分离,洗脱比较集中,是分离纯化梓醇较理想的大孔吸附树脂,转移率为72%。纯化后纯度达到96%以上,可用此种方法来分离纯化地黄中的梓醇。提取溶剂为80%的乙醇,该溶剂无毒、无残留、可回收反复利用,生产成本较低。适合梓醇的大规模生产制备工艺的参考。  相似文献   
267.
患者女,35岁,主因反复鼻出血,颜面、口唇紫绀10余年,活动后胸闷气短1个月入院.患者平时劳动耐力下降,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喘憋,1987年因房间隔缺损行房间隔修补术,多次复查正常.体检:Bp110/80mm Hg(1 mm Hg=0.133 kPa),口唇、颜面、四肢末梢紫绀明显,可见杵状指,左耳廓可见一个1 cn×1 cm暗红色结节,压之有血管波动感.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双肺广泛散在血管杂音.心率86次/min,左胸第2~4肋间可闻及2/6~3/6收缩期杂音.辅助检查:红细胞4.86 × 1012/L,血红蛋白156 g/L;血气分析:pH值7.406,PaO243.7 mm Hg,PaCO240 mm Hg,SaO20.683,持续吸氧后pH值7.459,PaO2 49.6 mm Hg,PaCO2 34.6mm Hg,SaO2 0.866.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电轴左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