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刘沙  萧明第 《上海医学》2002,25(1):62-64
90年代以来 ,桡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CABG)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一方面静脉移植的远期疗效差 ;而乳内动脉移植的 1 0年通畅率一般为 90 % ,使得人们更乐意接受动脉化血运重建的方法。另一方面因静脉炎、静脉  相似文献   
42.
1997年6月至2002年12月,我们共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搭桥)483例,心脏肿瘤手术25例。其中左心房黏液瘤合并冠脉病变3例,分别占同期搭桥手术和肿瘤手术的0.62%和12.00%。  相似文献   
43.
脑海绵状血管瘤选择性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选择手术切除及伽玛刀治疗脑海绵状血管瘤效果。探讨伽玛刀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回顾1996~2005年手术10例,伽玛刀治疗26例,随访4个月~9年。对癫痫、出血、病灶及局部神经功能障碍控制、变化、改善观察和评估。结果手术10例,8例恢复正常,2例遗留轻度限局神经功能障碍,可做轻工作。CT、MRI复查:9例病灶消失,1例疑有病灶部分残留行伽玛刀治疗,无再出血及癫痫发作病例。伽玛刀治疗26例,随访21例。随访时间4个月~28个月。局部神经功能障碍观察:治疗前4例有锥体束征,治疗后3例恢复,1例无变化。癫痫发作观察:治疗前发作者19例,16例治疗后半年无发作而停药始无发作。3例治疗后偶有发作,服药半年停药,再未发作。CT及MRI复查:治疗后2~28个月,复查1~3次。病灶消失1例,4例无变化,缩小16例,其中2例灶周水肿、1例水肿伴灶内出血症状加重,经治疗逐好转。结论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切除是首选根治方法。对病灶位于难以手术部位,多发灶难以一次切除,病人难以承受手术或不接受手术症状显著者,伽玛刀是一种安全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对降低出血率、癫痫及病灶控制、改善症状是有效的。对病灶缩小或消失、降低出血率的机制等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50例正常人和50例MI患者的左房收缩时间间期。包括左房射血前期,校正心房射血前期和左房射血期;肺静脉S峰,D峰,A峰;二尖瓣血流峰,A峰及E/A相比。MI组给予抗舒张障碍治疗3周后再测量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分析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真伪鉴别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采购的黄芪、人参、当归三种药材样本,分为参照组(n=90份)和研究组(n=90份)。前者接受性状鉴别,后者接受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对比两组鉴别的伪品率。结果参照组鉴别的伪品率为黄芪6.67%、人参4.44%、当归5.56%,研究组鉴别的伪品率为黄芪16.67%、人参12.33%、当归14.44%,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中药的真伪时,准确性较高,检出率也较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7.
中药饮片发展成果的代表就是中药配方颗粒,而且在国际上受到广泛认可,市场前景可观,不过要具备国际化、规范化的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标准,随着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应用,在中药配方颗粒质量评估与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质量控制提供可靠参考,本文从中药配方颗粒有效成分、原材料鉴别、化学成分鉴别、指纹图谱建立等几个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自2001年6月至2007年3月,我院共为56例80岁(82.98±5.97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单纯CABG,其中体外循环CABG9例,非体外循环CABG(OPCAB)47例。每例移植血管1~5支(2.99±0.47支)。结果围术期死亡4例(7.14%),死于呼吸衰竭2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呼吸系统并发症6例(3例行气管切开)、急性肾功能损伤4例(2例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术后发生心房颤动39例。术中和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例,呼吸机辅助时间12.0±9.8h,住ICU时间3.91±1.98d,术后住院时间12.35±4.46d。48例患者随访1~59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0例,生存的患者心绞痛症状均缓解或消失。结论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CABG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应加强围术期处理,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9.
炎症性肠病(IBD)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肠道黏膜中的炎性巨噬细胞促进IBD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失衡,调控与疾病进展相关的诸多信号通路,炎性肠段内的M1型和M2型激活态巨噬细胞的亚型比例存在向M1型倾斜的现象。具备靶向递送特点的纳米粒可能是比较理想的影像造影剂或药物的递送载体,其能显著提升IBD肠炎部位的显像质量或药物精准递送效率,实现IBD精准诊治的目的,以填补传统诊疗方式的不足。从分子层面的发病机制出发,靶向IBD肠道内巨噬细胞的纳米粒相关影像对比剂和药物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对现有文献报道进行综述,旨在为日后的IBD相关纳米粒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0.
70岁以上老年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4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一般情况、并存疾病、围术期情况及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0d内早期死亡13例,病死率6.4%;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40例,发生率19.6%,明显高于同期非老年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4.7%(P〈0.01);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转流时间是影响术后早期疗效的高危因素;急诊手术、并存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范围是影响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70岁以上老年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较差。术前积极治疗并存的慢性疾病,术中尽量减少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转流时间或许可以提高老年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