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2篇
  2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41.
目的建立复方罗红霉素片中罗红霉素和盐酸氨溴索的溶出度的EIPLC法。方法以醋酸盐缓冲液(pn5.5)9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r·min^-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罗红霉素和盐酸氨溴索分别在(83.5—250.5)μg·mL^-1和(16.5~49.5)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99.6%;RSD分别为0.83%,0.92%(n=9)。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适用于复方罗红霉素片的质量研究。  相似文献   
242.
杨晶  刘江华 《河北中医》2022,(4):646-650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冰棉棒刺激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0例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72例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针刺组7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治疗组74例在针刺组基础上加用冰棉棒刺激治疗,3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3个月临床疗效、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4周,3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及SS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但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3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及SS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针刺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4周治疗组总有效率60.81%(45/74),针刺组为58.11%(43/74),对照组为59.72%(43/72);治疗3个月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84%(65/74)、75.68%(56/74)、73.61%(53/72)。治疗4周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针刺组和对...  相似文献   
243.
高糖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刘好  曹仁贤  文格波  刘江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10):882-885,i0007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葡萄糖引起胰岛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用胶原酶P消化Ficol1400纯化的成年SD大鼠胰岛细胞,经RPMI1640培养7天后铺成单层,分别设立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葡萄糖组,用放免法测定加葡萄糖后1、3、5、7、9和11天胰岛素浓度。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加处理因素后11天的胰岛细胞凋亡率和免疫组化法测定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另取单层培养的胰岛细胞,亦设立对照组和加入不同浓度甘露醇组,培养11天后,用免疫组化法测定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胰岛细胞凋亡率。结果:①葡萄糖为11.1mmol/L时,胰岛素浓度开始升高;当葡萄糖升至22.2mmol/L时达高峰,且随时间延长而下降。②葡萄糖为11.1和22.2mmol/L时,胰岛细胞凋亡率最高,5.5mmol/L组与对照组的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甘露醇组胰岛细胞的bax及bcl-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胰岛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亦无著著差异。③葡萄糖在11.1-22.2mmol/L时,bax蛋白表达阳性,bcl-2蛋白表达阴性,葡萄糖在33.3mmol/L时,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匀为阴性,5.5mmol/L组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高血糖(葡萄糖为11.1和22.2mmol/L)可引起胰岛细胞凋亡和胰岛素释放增加,当葡萄糖浓度升至33.3mmol/L时,胰岛细胞凋亡率开始下降,胰岛素释放也减少。表明高渗状态与高血糖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无关。  相似文献   
244.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我国致死的首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被发现在IHD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可能与该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s可能会成为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一些人类疾病潜在的诊断性生化指标和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将以miRNAs与IHD的研究进展为重点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245.
急诊医学作为现代临床医学中一门新兴的、跨专业、跨学科的独立性学科,具有很强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了适应急诊医学专业特色,对我校急诊医学专业部分章节教学进行了改革,提倡教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双主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46.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与炎症、血脂谱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MS患者131例,及162例同期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GDF-15、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S组血清GDF-15水平显著升高[289.74(187.22,411.56) ng/L比159.30(114.13,245.87) ng/L,P0.01],且随MS代谢组分数量增加呈升高趋势(P0.01);在所有人群中,血清GDF-15水平与肥胖相关参数(体质指数、腰围、体脂百分比)、不良血脂谱(甘油三酯增加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和HOMA-IR)及炎症标志物(MCP-1和IL-6)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IL-6为血清GDF-15的独立相关因素;在调整混杂因素后,血清GDF-15水平与MS及血脂异常发生风险独立正相关,风险比分别为1.438(1.093,2.063)(P=0.018)、1.003(1.000,1.007)(P=0.043)。结论血清GDF-15水平在MS患者中显著升高,且与机体炎症和血脂谱密切相关,提示GDF-15可能参与了MS发生的病理机制及未来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潜在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47.
现有医学教育中的专业知识偏向存在主位意识较重、单向度的思维和医学知识上的唯本主义等问题;〈医务社会工作〉课程不仅是要培养医务社会工作人员,更重要的是让医学生能够体会到社会工作中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在〈医务社会工作〉教学中让医学生从换位"理解"的人文主义角度,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身份互换,达到双方之间的共情,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248.
目的:对急诊内科患者昏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对其临床诊治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急诊内科从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200位昏迷患者,其中有125位男性患者,75位女性患者,分析与总结患者昏迷的原因以及临床诊治的过程。结果:在急诊内科发生昏迷的患者中,急性脑血栓的患者有27.4%,有机磷中毒的患者有13%,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有21%。结论:对急诊内科患者昏迷的原因进行询问,常规的对患者进行血尿检查以及身体检查等,能使患者昏迷的概率得到降低,有助于治疗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249.
目的建立高脂饲料喂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模型,动态观察锌alpha2糖蛋白(ZAG)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ZAG与NAFLD的关系。方法将48只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成高脂饮食组(HFD组)和标准饮食组(SD组),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和标准饲料饲养4周、8周、12周和16周。HE染色分析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血清ZAG以及炎症因子水平。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肝脏ZAG的mRNA表达。结果 4周开始,HFD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SD组小鼠明显升高(P<0.05),且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展而持续增加。8周起HFD组小鼠白细胞介素6(IL-6)、IL-8以及IL-1β水平逐渐升高(P<0.05)。4周起,HFD组小鼠肝脏ZAG mRNA表达逐渐下降(P<0.05),而血清ZAG浓度从8周开始明显降低(P<0.05)。结论肝脏ZAG表达水平降低可能参与NAFL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0.
目的为对当前我国计划性剖宫产采用临床路径促进患者康复的管理办法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在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计划性剖宫产产妇,并根据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临床路径管理的观察组与非临床路径管理的对照组,两组计划性剖宫产产妇在年龄、孕周以及人数上均没有显著的差异性,统计学有意义。并对比两组产妇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计划性剖宫产后的术后并发症以及对于医院的满意度等四方面。结果在产妇剖宫产后对产妇的情况进行整合,结果发现,观察组产妇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满意度上都优于对照组,50例观察组产妇发现1例术后并发症的现象。对照组产妇有12例出现了术后并发症的现象,两组进行对比,P<0.05,差异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于计划性剖宫产的产妇,对其进行临床路径的管理,有助于帮助产妇早日恢复身体机能,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并且具有提高患者对于医院的满意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