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98篇 |
免费 | 184篇 |
国内免费 | 5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33篇 |
妇产科学 | 25篇 |
基础医学 | 101篇 |
口腔科学 | 23篇 |
临床医学 | 349篇 |
内科学 | 176篇 |
皮肤病学 | 14篇 |
神经病学 | 40篇 |
特种医学 | 40篇 |
外科学 | 75篇 |
综合类 | 669篇 |
预防医学 | 263篇 |
眼科学 | 21篇 |
药学 | 200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321篇 |
肿瘤学 | 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1篇 |
2023年 | 135篇 |
2022年 | 147篇 |
2021年 | 169篇 |
2020年 | 120篇 |
2019年 | 105篇 |
2018年 | 131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68篇 |
2014年 | 150篇 |
2013年 | 124篇 |
2012年 | 130篇 |
2011年 | 121篇 |
2010年 | 91篇 |
2009年 | 69篇 |
2008年 | 87篇 |
2007年 | 100篇 |
2006年 | 72篇 |
2005年 | 124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目的采用神经-肌肉电生理方法探讨利咽通窍方对舌下神经损伤后大鼠舌肌收缩功能的作用。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利咽通窍方组,每组各20只。模型组和利咽通窍方组建立舌下神经压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舌下神经不压榨。造模后第2天利咽通窍方组开始滴舌利咽通窍方(0.3m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滴舌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给药第7、14天检测舌左右两侧收缩阈强度、单收缩幅度及强直收缩幅度。结果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损伤侧舌肌阈强度升高(P<0.05);与同时间点模型组相比,利咽通窍方组损伤侧舌肌阈强度降低(P<0.05)。与同组的非损伤侧相比,模型组和利咽通窍方组损伤侧舌肌阈强度升高(P<0.05)。与第7天相比,第14天利咽通窍方组和模型组损伤侧舌肌阈强度均降低(P<0.05)。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损伤侧舌肌单收缩幅度和强直收缩幅度降低(P<0.01);与同时间点模型组相比,利咽通窍方组舌肌单收缩幅度和强直收缩幅度升高(P<0.05);与同组非损伤侧相比,模型组和利咽通窍方组损伤侧单收缩幅度和强直收缩幅度下降(P<0.05)。第14天利咽通窍方组和模型组损伤侧舌肌单收缩幅度和强直收缩幅度均较第7天升高(P<0.05)。结论利咽通窍方能够降低大鼠舌下神经损伤后的舌肌收缩阈强度,提高舌下神经-舌肌传导系统的兴奋性,提高舌肌的收缩能力,从而改善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睑板腺功能障碍(MGD)与睡眠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1-01/2022-10我院收治的MGD患者150例,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分为睡眠障碍组(75例,PSQI>10分)和对照组(75例,PSQI≤10分),均进行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和睑板腺相关检查(睑缘形态、睑板腺分泌能力、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检测泪膜破裂时间(BUT),评估睡眠指标(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患者OSDI评分、FL评分、SⅠt、BUT、睑缘形态评分、睑板腺分泌能力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分均有差异(P<0.05)。睡眠障碍组患者PSQI评分、睡眠潜伏期评分、主观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评分与OSDI评分、FL评分、睑板腺分泌能力评分和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PSQI评分、主观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评分与睑缘形态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PSQI评分、睡眠潜伏期评分、主观睡眠质量评分与BUT...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进一步指导血糖控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时间3个月,对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以健脾补肾解毒活血通络为治法组方的糖肾宁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组织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免疫组化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三联造模法(单侧肾摘除+高糖高脂+小剂量STZ注射)制备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药物干预12周后,观察糖肾宁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组织中PDGF免疫组化表达的影响。结果:糖肾宁可显著降低STZ大鼠的PDGF表达水平,并成一定的剂量相关性。结论:通过健脾补肾解毒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早期干预效果明显,糖肾宁有很好的调节PDGF表达水平的作用,提示糖肾宁可能通过抑制PDGF在肾脏中的异常表达起到保护肾小球、延缓糖尿病肾病病变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制适用于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的患者报告结局量表,用于提高以患者为中心,在辨证施护实践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自我评价效果.方法 课题组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选取13位专家进行咨询,专业领域涉及骨科专科、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等.通过二轮专家咨询,整理收集专家对课题的建议和要求,最终...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青年学生性健康知信行自我分类偏差对相关问题求助意愿的影响,为精准实施青年学生性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3-4月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微信小程序("熊探")测试期间的青年学生使用者纳入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性健康知信行的自我分类和系统分类结果差异划分为3组,包括分类一致组、自我分类偏低组(自评比实际性资讯获取更少、性态度更传统、性经历更少)和自我分类偏高组(自评比实际性资讯获取更多、性态度更开放、性经历更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3组研究对象的性健康相关问题求助意愿差异。结果 2 009名研究对象的年龄(19.2±1.1)岁,女性占54.7%(1 099/2 009),大专及以上者占98.4%(1 976/2 009)。性健康知信行自我分类一致、偏低和偏高者分别占49.0%(984/2 009)、10.9%(219/2 009)和40.1%(806/2 009)。与分类一致者相比,自我分类偏低青年学生的HIV自愿咨询检测服务接受意愿更低(aOR=0.65,95%CI:0.43~0.99),自我分类偏高青年学生的性相关疾病求助意愿更低(aOR=0.76,95%CI:0.59~0.98)。结论 性健康知信行自我分类偏差会降低青年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求助意愿,尤其自我分类偏低会使青年学生低估HIV感染风险,接受咨询检测意愿下降,引起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加速扩散。在性健康教育中需加强引导,提高青年学生群体自我评估能力、客观感知和应对风险。 相似文献
98.
张宗礼教授从事中医肾病临床研究30余年,采用中医药辨治慢性肾脏病经验丰富,临证常以醒脾祛浊,通调三焦为法,效果显著,文章旨在分析张宗礼教授辨治慢性肾脏病学术思想及常用方药,并附以效验医案,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 探讨五岁以下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小儿重症肺炎的防治、诊治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部115例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发症及相关治疗,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115例重症肺炎患儿中,呼吸性酸中毒42例(36.52%);低钠血症38例(33.04%)和低钙血症37例(32.17%);呼吸合胞病毒33例(28.69%);肺炎克雷伯杆菌11例(9.57%);胸部X线检查示斑片状阴影105例(91.30%),经治疗无效或加重者,80例行胸部CT检查示肺节段性不张44例(55.00%)。106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其中47.17%患儿出现一种并发症,5283%患儿出现两种及以上并发症,所有患儿均使用抗生素治疗。使用与未使用机械通气患儿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入院前病程、转入重症监护室、有基础疾病、有并发症、贫血、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低白蛋白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降低(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前病程、转入重症监护室、有基础疾病、有并发症、贫血、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低白蛋白均为影响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儿的病情复杂多样,入院前病程、转入重症监护室、基础疾病、并发症、贫血、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白蛋白均为影响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治疗,有效给予对症干预,以改善患儿预后,降低患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