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8篇 |
免费 | 145篇 |
国内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27篇 |
妇产科学 | 21篇 |
基础医学 | 82篇 |
口腔科学 | 21篇 |
临床医学 | 286篇 |
内科学 | 146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33篇 |
特种医学 | 35篇 |
外科学 | 57篇 |
综合类 | 552篇 |
预防医学 | 207篇 |
眼科学 | 18篇 |
药学 | 166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260篇 |
肿瘤学 | 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109篇 |
2022年 | 122篇 |
2021年 | 132篇 |
2020年 | 91篇 |
2019年 | 89篇 |
2018年 | 107篇 |
2017年 | 49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128篇 |
2013年 | 106篇 |
2012年 | 108篇 |
2011年 | 98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74篇 |
2007年 | 87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104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目的观察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8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小剂量美托洛尔(6.2525 mg/d)。完成治疗计划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收缩末期内径(LVS)和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53.7%和总有效率81.5%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22.2%和总有效率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62,P=0.001;χ2=5.637,P=0.016)。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D、LVS和LVEF等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D为(58.6±7.2)mm、LVS为(37.5±8.8)mm和LVEF为56.7%±6.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8±9.8)mm、(41.7±9.3)mm和52.5%±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34、2.411和3.279,均为P<0.05)。结论在本研究样本人群中,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重症心力衰竭,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心功能,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3.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miR-483位于IGF2基因第7号内含子中,与宿主基因共表达,但其具体功能尚未明确。目的:检测miR-483-3p、miR-483-5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结直肠癌分子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收集75对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非癌组织样本,以real-time PCR检测miR-483-3p、miR-483-5p表达并分析两者间以及两者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ROC曲线分析两者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性能。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的miR-483-3p、miR-483-5p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非癌组织(P0.000 1),且两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s=0.554 5,P0.000 1)。miR-483-3p和miR-483-5p诊断结直肠癌的最佳截点分别为9.22和11.61,相应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8.67%、62.67%和50.67%、85.33%;如两者联合检测(并联试验),诊断敏感性可提高至89.48%。两者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均无相关性。结论:miR-483-3p、miR-483-5p在结直肠癌中呈高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两者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潜在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探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在不同程度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将150例脑血管病患者分为3组,无认知障碍(NCI)组、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组、血管性痴呆(VD)组各50例。检查3组MMSE、MoCA及P300,观察其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①随认知障碍程度加深,各检测指标阳性率逐渐增高。MMSE不能检出VCIND患者;MoCA、P300潜伏期可检出大部分VCIND患者,但MoCA在NCI患者中可出现假阳性。P300波幅可检出部分VCI患者,但假阴性过多。②随认知障碍程度加深,MMSE、MoCA评分逐渐降低,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均<0.01)。结论 MMSE、MoCA、P300均随认知障碍程度改变,MoCA、P300潜伏期对VCI更加敏感,可作为认知障碍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A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6年6月我科住院收治的67例失代偿期ALC患者,34例接受常规综合治疗,33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接受BMSCs肝动脉移植治疗,并接受HGF注射2月。结果在治疗2月末,观察组血清TBIL、ALB、PT、HA水平分别为(55.9±12.6) μmol/L、(38.8±5.1) g/L、(13.4±3.6) s和(222.2±61.5)ng/ml,与对照组【(66.9±11.0)μmol/L、(33.8±5.8)g/L、(15.8±3.9)s、(284.5±30.5) ng/ml,P<0.01或P<0.05】比,差异显著。结论应用BMSC移植联合HGF治疗ALC患者能较好地改善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用较小扫描范围的CT灌注成像检查对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卒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接治的22例连续脑卒中患者,均在发病1~24 h行CT平扫和CT灌注成像检查。应用Z轴80 mm范围灌注参数,得出脑梗死核心区、半暗带的体积。计算半暗带/(半暗带+梗死核心区)比值。根据Z轴长度80 mm的CT灌注结果的治疗方案为基线,将较小覆盖范围获得的结果制定的治疗方案,计算较小范围灌注评价治疗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当半暗带/(半暗带+梗死核心区)比值>0.2时,较小覆盖范围应用40 mm范围的CT灌注检查,可以准确评价梗死核心区与半暗带。结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卒中患者,当半暗带/(半暗带+梗死核心区)>0.2时,40 mm的Z轴覆盖范围CT灌注成像能够对病灶的范围与性质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 -34(IL-34)、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4(FABP4)对支气管哮喘病儿病情及控制水平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0年 6月至 2023年 1月治疗的 97例支气管哮喘病儿为病例组,依据病儿病情程度分为轻度哮喘组 32例、中度哮喘组 41例、重度哮喘组 24例,依据病儿病情控制水平分为控制组 56例和未控制组 41例;另选取 95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 IL-34、FABP4水平;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支气管哮喘病儿病情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 IL-34、FABP4水平对支气管哮喘病儿病情未控制的评估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清 IL-34[(25.74±7.31)ng/L比( 2.46±0.73)ng/L]、 FABP4[(27.82±4.10)μg/L比(11.69±3.07)ng/L]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重度哮喘组血清 IL-34[( 34.78±9.31)ng/L比( 25.82±7.26)ng/L比( 18.79±6.64)ng/L]、 FABP4[( 37.14±7.40)μg/L比( 28.04±4.75)μg/L比(20.55±5.15)μg/L]水平高于中度哮喘组和轻度哮喘组,中度哮喘组血清 IL-34、FABP4水平高于轻度哮喘组(P<0.05)。未控制组血清 IL-34、FABP4水平及治疗依从性差、有呼吸道感染的病儿比例高于控制组(P<0.05)。IL-34、FABP4是支气管哮喘病儿病情未控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 IL-34、FABP4水平单独及联合评估支气管哮喘病儿病情未控制的 AUC分别为 0.78、0.85、0.93。结论血清 IL-34、FABP4水平与支气管哮喘病儿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可较好地评估病情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个性化气道廓清技术对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1例,在观察期间对照组和试验组各有1例患者脱落。对照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体位引流结合叩背,试验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气道廓清技术(包括咳嗽训练、主动呼吸循环技术、体位引流等)。观察周期为6周,对比两组患者的排痰量、拔管时间、拔管成功率以及临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训练6周结束后,试验组在训练期间的平均排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训练第1周时,两组患者在日均排痰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第2、4、6周时,试验组的日均排痰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前,两组患者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第1、3、6周后,试验组的CPI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