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 高血压病病程较长,其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发病日期不易确定。目前,多通过现况调查探求致病因素。本文检测了50例在四年内发展成为高血压病人的血糖、血脂。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981年和1985年9~10月,按WHO规定的方法,固定四名测量员,测量了862  相似文献   
42.
<正>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饮食中钠摄入量是影响血压水平的重要因素,应从多方面开展研究。作者采用测试嗜盐度的方法于1981和1985年对204名儿童的血压和嗜盐度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血压正常的男性儿童其血压和嗜盐度呈正相关,女性儿童未见相关。材料和方法一、观察对象:1981年8~10月,在房山区农村,对同村居住的11~14岁共1141名男女儿童,测量了安静状态下右臂肱动脉血压。血压计气囊放气速度为2~3mmHg/秒。收缩压  相似文献   
43.
通用重建带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运用通用重建带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利用通用重建带经皮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包括X线检查和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是否存在并发症.结果 51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30个月,平均18.3个月.经X线片证实,51例全部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8个月;其中有2例出现骨折近端螺钉松动.随访终点,患者未出现骨不连和感染等不良并发症;皮肤切口短小且愈合良好;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通用重建带微创固定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切口美观、并发症少的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1998年 10月 ,我们对一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髓核摘除术 ,术中发现 L5 、S1 两神经根特殊变异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45岁。腰及右下肢后外侧痛 1年余 ,加重 1月入院。此前间断行保守治疗 1年 ,效差。查体见L5 - S1 间隙压痛 ( ) ,并向右下肢放散。右直腿抬高试验 (+ ) ,加强试验 (+ )。右拇趾背伸肌力 级 ,右跟腱反射消失。CT和 MRI示 L4- 5 椎间盘膨出 ,L5 - S1 椎间盘突出。治疗 :硬膜外麻醉行后路手术。术中切除 L4- 5 、L5 S1 间右侧黄韧带 ,切除 L5右侧椎板。探查见 :L5 及 S1 神经根 (右侧 )变异 ,两神经…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微创跗骨窦切口联合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和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微创跗骨窦切口联合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6例跟骨骨折,其中男27例,女9例;SandersⅡ型16例,Ⅲ型20例.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分别测量B?hler角和Giss...  相似文献   
46.
北京市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在北京市居住的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的水平 ,在 1998年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了 3 4 6名在北京市居住的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结果显示 ,保护率 44 2 2 % ,抗体阳性破伤风抗毒素 (阳性TAT)平均含量为 0 0 96IU/ml。北京户籍 119人 ,保护率 66 3 9% ,阳性TAT平均含量为 0 10 0IU/ml;外省户籍 2 2 7人 ,保护率 3 2 60 % ,阳性TAT平均含量为 0 0 92IU/ml。经统计学分析 ,不同户籍的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保护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阳性TAT平均含量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北京户籍各年龄组之间破伤风抗体保护率、阳性TAT平均含量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外省户籍各年龄组之间保护率、阳性TAT平均含量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胸腰椎爆裂骨折187例,采用后外侧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比较术前、术后Cobb角及ASIA下肢运动功能(AMS)情况。结果 164例获得随访,术前AMS评分(46.3±10.7)分,术后6个月(71.1±9.6)分,术后1年(77.8±9.4)分,术后AM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obb角(28.2±6.7)°,术后1周(9.1±5.4)°,术后1年(9.5±6.1)°,术后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能提供稳定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50-60岁绝经后骨折女性25羟维生素D_3和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因骨折在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50-60岁绝经后女性90例,检测患者腰椎和股骨近端部位骨密度并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检测患者身高、体重及25羟维生素D_3、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型原胶原羧基末端肽及尿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等骨代谢指标。结果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随着骨密度降低而降低(P0.05);血清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型原胶原羧基末端肽及尿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水平随着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降低而升高(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在50-60岁绝经后女性骨折患者中,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骨密度存在正性相关关系;血清25羟维生素D_3与血清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型原胶原羧基末端肽及尿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水平存在负性相关关系。50-60岁绝经后女性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并随着绝经年限的增加而适当增加,可以增加骨量,从而可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9.
目的:连续观察髋关节置换术后人工假体周围早期骨量变化,为假体技术完善和骨量丢失的药物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4-01/2006-01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住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5例,均在术后1周、3、6和12个月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人工假体周围骨量测定(髋臼假体区,采用Wilkinson4区法,即R1、R2、R3、R4区;股骨柄假体区,采用Gruen方法分7个测量兴趣区,即ROI①、②、③、④、⑤、⑥和⑦区),上述采集数据与同一患者未置换部位比较。结果:5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髋臼区骨密度:髋臼区术侧与健侧术后1周检查时各扫描区域骨密度检测值分布接近(P均>0.05),但在术后3、6和12个月检查中,术侧R1、R2和R3区骨密度全部测试结果均明显低于健侧同部位检测值(P均<0.05~0.01),两侧间R4区骨密度测试结果无明显区别(P>0.05)。②股骨区骨密度:术后1周时术侧各扫描区域骨密度检测值与健侧分布接近(P均>0.05),在术后3、6和12个月检查中,术侧ROI①、②、③、⑥和⑦区骨密度全部测试结果均明显低于健侧同部位检测值(P均<0.05~0.01),两侧间ROI④和⑤区骨密度大部分测试结果无明显区别(P均>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人工假体周围早期骨量丢失以R1、R2、R3区和ROI①、②、③、⑥、⑦区较为明显,并多发生术后3~12个月。  相似文献   
50.
国内外多数研究表明,50岁前男性高血压及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女性,50岁后性别发病率的差异减小。其原因尚不清楚。是否和不同性别血压演变规律不同有关,值得考虑,但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