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3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从功效、配伍、用法、用量等方面分类研究《伤寒论》中甘草大枣生姜合用的方剂可知,此三药合用主要体现调和营卫,补益脾胃,调和诸药,和胃及辛甘化阳等功效。甘草、大枣、生姜三味药物在方中并非可有可无。  相似文献   
142.
曾祥法  李德顺  刘松林 《光明中医》2008,23(10):1599-1600
从功效、配伍、用法、用量等方面分类研究《金匮要略》中甘草大枣生姜合用的方剂可知,此三药合用主要体现调和营卫,补益脾胃,调和诸药,和胃及辛甘化阳等功效。甘草、大枣、生姜三味药物在方中并非可有可无。  相似文献   
143.
目的:观察中草药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组织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8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并比较乌梅丸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3在湖北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选用健康SD大鼠56只,雌雄各半。按雌雄随机分4组:正常组、乌梅丸组、柳氮磺胺吡啶组、模型组,每组14只(雌雄各半)。应用2,4-二硝基氯苯免疫加醋酸局部灌肠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造模。②乌梅丸组:给予配制的乌梅丸液(中草药乌梅丸为本院自制,成分:乌梅16g,细辛6g,干姜10g,黄连16g,当归4g,附子6g,蜀椒4g,桂枝6g,生晒参6g,黄檗6g。按传统方法配制成含生药浓度分别为515g/L的水煎剂)3mL灌胃,1次/d;柳氮磺胺吡啶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混悬液3mL在造模后灌胃,1次/d;模型组和正常组:均以蒸馏水3mL灌胃,1次/d。各组均给药15d。③然后于第16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6,8,10,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④计量结果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q检验)。结果:由于每组大鼠在灌胃前随机抽取2只进行病理检查以及部分标本采集不合格,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乌梅丸组分别脱失2,4,5,3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以上各组大鼠分别为12,10,9,11只。①大鼠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6,8,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模型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柳氮磺胺吡啶组和乌梅丸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乌梅丸组明显低于柳氮磺胺吡啶组(P<0.01)。②大鼠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0含量: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柳氮磺胺吡啶组和乌梅丸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乌梅丸组明显高于柳氮磺胺吡啶组(P<0.05)。结论:乌梅丸有上调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下调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8的作用,使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免疫功能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的目的;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干预效果优于柳氮磺胺吡啶。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需要辅助通气和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的早产儿枸橼酸咖啡因的最佳维持剂量。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江苏省30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需要辅助通气和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的早产儿566例(胎龄≤34周)的临床资料。依据生后24 h内给予枸橼酸咖啡因负荷剂量20 mg/kg后接受高(每日10 mg/kg)或低(每日5 mg/kg)维持剂量治疗将早产儿分为高剂量组(n=405)和低剂量组(n=161)。对两组早产儿咖啡因应用期间有创/无创通气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早产儿辅助通气时对高浓度氧的需求明显降低(P<0.05),无创通气撤除后的吸氧总时间及住院期间总吸氧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再次无创通气的比例明显降低(P<0.01),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吸入性布地奈德的使用率均显著减少(P<0.05),呼吸暂停及BPD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明显上升(P=0.032)。两组在体重变化、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病死率、咖啡因应用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多中心研究表明高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每日10 mg/kg)对治疗我国早产儿人群总体是有益的,并未增加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而对于喂养不耐受的风险,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分析,以尽可能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5.
化痰活血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乳剂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给予化痰活血方治疗,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_c)、高密度脂蛋白(HDL_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等各项指标。结果:化痰活血方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LDL_c、ApoB100、MDA水平,升高血清HDL_c、HDL2-c、ApoAI、SOD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化痰活血方不仅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代谢紊乱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能提高高脂血症大鼠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6.
分析目前中药归经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系统生物学尤其是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系统研究中药归经的物质基础和相关作用机制,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是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47.
目的对全国第一批453名名老中医药专家成才经验进行分析,明确其成才规律,为探索现代中医药教育规律,为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提供有效指导。方法采集每位专家的基本情况(出生年代、从医时间),学医途径,开始学医时间,学医内容,专业分布及临床特长等要素,采取频数统计方法对各要素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中医药专家年龄普遍偏高,说明传承已迫在眉睫;开始学医的时间早,从医周期以50至60年居多,体现了早临床和长期临床的特征;在学医途径方面,师承方式是其成才的主要途径,仅院校教育也占有一定比例;在学医内容方面,经典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多科学发展,中医中药并重也是其中的特征之一。结论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可借鉴师承结合院校教育模式进行,注重跟名师,重经典,早临床,长期实践。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评估早产儿(胎龄≤31周)早期和晚期使用咖啡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从江苏省8家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回顾性选取640例胎龄≤31周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应用咖啡因510例(生后≤72 h开始应用;早期应用组),晚期应用咖啡因130例(生后>72 h开始应用;晚期应用组)。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早期应用组和晚期应用组在出生体重、Apgar评分、性别、胎龄、入院年龄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早期应用组咖啡因应用起始日龄和撤除日龄小于晚期应用组(P < 0.05);早期应用组咖啡因应用时间短于晚期应用组(P < 0.05)。两组之间入院时呼吸支持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早期应用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低于晚期应用组(P < 0.05);早期应用组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晚期应用组(P < 0.05)。早期应用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和家庭氧疗率显著低于晚期应用组(P < 0.05)。两组出院时新生儿颅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和纠正胎龄40周时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早产儿(胎龄≤31周)早期应用咖啡因可显著缩短咖啡因应用时间、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9.
报道了苯甲酰苯巴比妥的合成和苯巴比妥、苯甲酰苯巴比妥、N,N-二苯甲酰苯巴比妥之间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50.
报道了苯甲酰苯巴比妥的合成和苯巴比妥、苯甲酰苯巴比妥、N,N-二苯甲酰苯巴比妥之间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