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3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揭示附子在当代汤剂中的用量规律。方法:以附子为检索词,以汤剂为载体,对现代中医名家运用附子的经验方进行逐篇检索。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并与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法定的附子剂量及清代中医名家运用附子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附子剂量的80%分布在4.520 g之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定剂量的完全符合率为89.06%,不符合率为10.94%。与清代中医名家运用附子情况相比,在剂量阈、最大值、治疗窗、均数、极差、最常用剂量值、常用剂量范围等指标上,当代都要高于或宽于清代。结论: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后认为,附子在汤剂中的剂量以320 g之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定剂量的完全符合率为89.06%,不符合率为10.94%。与清代中医名家运用附子情况相比,在剂量阈、最大值、治疗窗、均数、极差、最常用剂量值、常用剂量范围等指标上,当代都要高于或宽于清代。结论: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后认为,附子在汤剂中的剂量以320 g为宜;当代比清代运用附子的剂量要大,范围要宽。  相似文献   
102.
化痰活血汤治疗高脂血症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重,以动脉硬化为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呈快速上升趋势。2002年6月-2005年10月,应用化痰活血汤治疗高脂血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统计归肺经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功效及毒性的分布情况,依据中医理论系统分析归肺经中药的性能及功效特点.方法 以《中国药典》2005年版所记载的146种归肺经中药为样本,通过Access中的V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归肺经药物寒性占41.1%,温性占27.4%,平性占23.3%,凉性占6.2%,热性占2.0%.这与肺的生理、病理特点是相符的.五味中以苦、甘味最多,辛味次之,涩味位居第三,成、酸味位居第四,淡味位居第五.归肺经中药以沉降性质的占药物总数的50.0%,升浮性质的占药物总数的45.2%.这与肺气本身同时具有宣发、肃降气机升降形式相一致.归肺经中药的毒性明显,占该经药物总数的10.3%.结论 归肺经中药以苦寒、甘温为主,辛平次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对《伤寒论》柴胡类方辨治癌性发热进行探析。癌性发热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积极治疗癌性发热,对于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分析癌性发热的特点、中医病因病机及《伤寒论》柴胡类方治疗癌性发热的中医理论依据。结果:柴胡、黄芩药对是柴胡类方的核心药物,在柴胡类方中起和解少阳的主导作用,柴胡类方具有和解少阳、宣达枢机、调畅气血等功效。结论:应用柴胡类方辨治癌性发热具有较好的疗效,《伤寒论》柴胡类方在癌性发热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伤寒论〉中寒温并用方进行梳理,总结仲景寒温并用方的类型与主治证,明确寒温并用法在〈伤寒论〉中的具体运用规律.〈伤寒论〉根据中药寒、热、温、凉四气组方,结合五味特征,灵活配伍,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用于治疗多种病证,体现了"方以法立,法以方传"的特点.探讨寒温并用方运用规律,对于继承和发扬仲景方证理论之精髓,提高辨证论治的能力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总结了古代中医文献对功能消化不良相关病证的认识,认为外感或误治内传、饮食劳倦、七情内伤等是表病的主要病因;各种病因犯及脾胃,或寒热错杂,或虚实变化,气机升降失调,是本病的病机关键.在辨证治疗方面,<内经>肇其端,多体现出二大规律,即因外感误治内传者,法宗仲景;属杂病导致者,据证辨治.各种认识于明清已趋完善,其中叶天士的"肝胃不和"、"肝胃同治"及"泄肝和胃"之思想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对温病湿热证大鼠细胞内毒素特异性受体(LBP mRNA),(CDl4 mRNA)及(NF-κBp65)表达变化的动态干预,深入探讨清热化湿方的治疗机制.方法分为正常组、湿热模型组(高脂 高温高湿 大肠杆菌)、清热化湿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肝巨噬细胞LBP mRNA,CD14 mRNA,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巨噬细胞NF-κBp65活化.结果模型组在感染6,12,24 h等不同时相点LBP mRNA,CDl4 mRNA,NF-kB表达逐渐非常显著增强,且不同时相点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随着病程的发展,湿热模型LBP mRNA,CD14 mRNA,NF-kB出表达逐渐增强.治疗组6,12,24 h等不同时相点比较,LBP mRNA,CD14 mRNA表达减弱,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24 h时相点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LBP mRNA,CD14 mRNA表达减弱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但仍未恢复正常,说明LBP mRNA,CD14 mRNA遏制衰减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治疗组NF-kB表达6,12,24 h各时相点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且与正常组比较NF-kB激活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甘露消毒丹对温病湿热证大鼠肝巨噬细胞LBP mRNA,CD14 mRNA及NF-kB的激活具有较好的干预调控作用,能中止炎症介质的转录,限制急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8.
本文报告以小牛胸腺提取物(ENA),并用被动血凝法和对流免疫电泳法,测定5家医院785例患者,分析150例抗体阳性患者的结果.抗RNP抗体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中阳性率最高,为100%.该抗体也见于其他结缔组织病(CTD),偶见于非CTD,但血清效价低.高效价的抗RNP抗体有助丁MCTD的诊断,可作为该病的血清学标记.抗RNP抗体同某些临床表现相伴,可能同其发病机理有关.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MCTD为一个独立疾病,其具有一组特征性临床表现和免疫学异常. Sharp(1983)提出的MCTD诊断标准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9.
邢颖  刘松林  张仕玉 《光明中医》2012,27(5):862-863
二妙汤原为二妙散,主治湿热下注证,我校梅国强教授是著名的伤寒学大师,临床善用本方加味治疗皮肤科、妇科及男科疾病(多改为汤剂,待病情稳定后改为丸剂),本文主要介绍其灵活化裁二妙汤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0.
基于清代中医名家临床用药的附子剂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揭示附子在清代汤剂中的用药剂量.方法 以附子为检索词,以汤剂为示范,对清代中医名家运用附子的经验方进行逐篇检索.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并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法定的附子剂量作对比分析.结果 附子的剂量80%分布在2~16 g之间,与《中国药典》法定剂量的完全符合率为92.06%,不符合率为7.94%.结论 附子在清代汤剂中的常用剂量为2~16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