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1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207篇
耳鼻咽喉   73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293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686篇
内科学   329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98篇
特种医学   2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00篇
综合类   1534篇
预防医学   601篇
眼科学   53篇
药学   680篇
  5篇
中国医学   496篇
肿瘤学   166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425篇
  2010年   440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289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61.
目的: 探讨标本溶血、黄疸、脂血对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影响。方法: 荧光定量PCR检测无溶血、无黄疸、非脂血血清和溶血、黄疸、高脂血清标本的HBV DNA。结果: 溶血、黄疸、高脂血血清与无溶血、无黄疸、非脂血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溶血、黄疸、脂血对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无干扰。  相似文献   
962.
目的通过对比2013年与2014年湖南地区某院耳鼻咽喉科DRGs相关指标,评价医疗服务绩效改进情况。方法以BJ-DRGs(2015版)为分组方式,运用病例组合指数(CMI)、DRGs组数、时间效率指数、费用效率指数、低风险病例住院死亡率指标对该院耳鼻咽喉科的出院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该院耳鼻咽喉科DRGs组数由2013年的134组下降至2014年的127组,CMI值由2013年的0.93增加至2014年的1.08,时间效率指标由2013年的1.11降低至2014年的1.09,费用效率指标由2013年的3.45下降到2014年的3.43,低风险病例住院死亡率由2013年的0.05%下降至2014年的0。与2013年相比,2014年该院耳鼻咽喉科的医疗绩效水平得到明显改进。  相似文献   
963.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对52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合临床特点、心电图表现、心肌标志物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平均年龄60.00±10.02岁。采用Gensini评分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集静脉血检测血脂指标并计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分析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病情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间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Gensini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Gensini积分正相关(r=0.130,P=0.022),心肌梗死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Gensini积分正相关(r=0.213,P=0.048);多元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影响冠心病病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影响冠心病患者病情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64.
为了更好地完成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完善区域医疗机构内部人才培训标准化体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以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优势为依托,以第三方医院管理咨询公司为主要技术支持,与该区域卫生健康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建区域医疗机构全面质量管理内训师团队,实施标准化课程培训,构建和应用内训师形成性评价体系.逐步完善了...  相似文献   
965.
目的 探索上海市杨浦20072014年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死亡人群空间分布的特征,寻找“热点区域”。方法 建立20072014年上海市杨浦区基于街区的急性心肌梗死空间数据库,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与局部空间自相关(Local Moran’s I,LISA)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探索杨浦区急性心肌梗死空间分布模式和规律。结果 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杨浦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45.81/万)、死亡率(13.86/万)在各街区间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I发病=0.1012,P=0.0291;I死亡=0.1428,P=0.028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测出了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死亡率的高发热点地区为杨浦区长白新村街区和延吉新村街区。结论 杨浦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死亡率呈显著的地区分布规律,可根据这一特征进一步寻找地区差异性的原因,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和调整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6.
目的 总结改良四步法用于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PD)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及微创外科采用改良四步法行LSPD的10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05例病人均完成手术,其中2例(1.9%)中转开放手术,余103例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75.6±49.8)min,术中出血(310.9±240.9)mL。术后发生腹腔出血1例,胰瘘1例,腹腔感染2例,脾静脉血栓2例,肝功能不全3例。1例肝功能不全进展出现肝性脑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其余病人通过保守治疗均治愈出院。术后住院时间为(8.7±3.6)d 。术后随访12~48个月,2例分别在术后3月余、术后1年再发上消化道出血,经急诊内镜发现1例为食管中上段静脉曲张伴出血,1例为胃窦及胃体广泛糜烂伴出血。结论 采用改良四步法行LSPD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病人术后恢复快,且中长期随访出血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7.
目的探讨大黄附子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IEC)结构的保护作用及IEC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和大黄附子汤治疗组(大黄附子汤组),每组20只。每组再按建模后时间(6、12、24、48 h)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SAP组和大黄附子汤组采用5%牛磺胆酸钠(0.1 mL/100g)胰胆管注射法诱导SAP模型,对照组开腹翻动胰腺数次后关腹。大黄附子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0、15、30、45 h以大黄附子汤灌肠(10 mL/kg),对照组和SAP组在同时间点给予同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肠。各组按各时间点处死动物,左侧股静脉取血测定血清淀粉酶和内毒素变化。采用分光光度计、荧光定量法检测IEC线粒体ATP合成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含量变化,光镜观察小肠上皮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与SAP组相比,大黄附子汤可降低SAP后24 h、48 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24 h:(769.14±456.99) vs (1 399.85±623.40)U/L,P<0.01;48 h:(889.59±209.82) vs(1 562.00±316.19)U/L,P<0.001)。与SAP组相比,大黄附子汤组大鼠血清内毒素在建模后24 h、48 h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4 h:(108.78±22.16) vs(168.77±29.25)pg/mL,P<0.01;48 h:(242.90±45.12) vs(124.01±321.45)pg/mL,P<0.001]。与对照组相比,SAP后IEC线粒体ATP合成酶和CcO活性均降低且随病程推移呈递减趋势;经大黄附子汤治疗后IEC线粒体ATP合成酶活性高于同时相点的SAP组[12 h:(19.60±1.67)vs(13.60±2.88)nmol·min-1·mg-1 pro,P<0.05;24 h:(17.40±2.79) vs(11.2±2.78) nmol·min-1·mg-1 pro,P<0.05;48 h:(18.60±2.07) vs (11.2±1.92)nmol·min-1·mg-1 pro,P<0.01],且24 h、48 h线粒体CcO活性高于同时相点SAP组[24 h:(1.56±0.11)vs(1.06 ±0.18)μmol·min-1·mg-1;48 h:(1.04±0.31) vs(0.50±0.16)μmol·min-1·mg-1,P均<0.01]。SAP后12 h小肠上皮损伤指数开始升高(2.2±0.84 vs 0.60±0.55,P<0.01),且24、48 h持续性升高;大黄附子汤组可显著降低SAP后48 h小肠上皮损伤指数(1.2±0.45 vs 4.0±1.0,P<0.001)。 结论大黄附子汤能通过增强大鼠IEC线粒体ATP合成酶和CcO活性,改善IEC线粒体能量代谢和呼吸功能,保护SAP后肠屏障的完整性和功能,降低血清淀粉酶和内毒素含量,缓解SAP病情。  相似文献   
968.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对颅中窝骨折致迟发型面瘫的效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颅中窝骨折272例,其中138例入院开始预防性应用甲基强地松龙(观察组),134例常规治疗(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迟发型面瘫的发生率(10.1%,14/138)明显低于对照组(19.4%,26/134;P<0.05)。观察组预后恢复良好(House-Brackmann面瘫分级2级以下)率(71.4%,10/14)明显高于对照组(38.5%,10/26;P<0.05)。结论 对于典型颅中窝骨折,预防性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可减少迟发型面瘫的发生率,降低面瘫程度。  相似文献   
969.
肿瘤休眠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之一。肿瘤休眠也是临床上肿瘤难以根治、发生转移和复发的重要原因。肿瘤休眠机制涉及一系列相关基因、细胞因子和蛋白质等,因此肿瘤休眠机制是多样而复杂的。近年来,随着对肿瘤休眠研究的逐渐深入,许多肿瘤休眠的相关机制被发现。本文分别从免疫抑制激活肿瘤休眠、血管休眠促进肿瘤休眠和肿瘤休眠相关的信号通路对肿瘤休眠影响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70.
巨噬细胞作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全身的新陈代谢、血管形成、细胞凋亡和抗肿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与其可塑性和异质性有关联。当受到环境刺激时,巨噬细胞可分化成具有不同功能的表型(即极化)。由于巨噬细胞极化对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可为一些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方法,因此本文就巨噬细胞极化的转录调控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