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观察兔慢性胆道感染后门静脉血与外周血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24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家兔均行经皮胆囊管置管.模型组兔经留置管注入大肠杆菌,每周1次,连续3周;对照组则以同样方式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兔于末次注射后3d取耳缘静脉及门静脉血,并取近第一肝门处肝组织样本,检测两处血液样本的凝血功能、D-二聚体(DD)水平,观察门静脉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动物造模后进食量明显减小,肛温升高,体质量下降,而对照组一般情况较造模前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耳缘静脉血DD明显升高(p<0.01),但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无明显改变(均P>0.05),而门静脉血中除DD明显升高外,CT,PT,APTT均明显缩短(均P<0.01).病理学检查可发现模型组门静脉微小血栓形成,而对照组未见.结论:慢性胆道感染可以导致门静脉系统局部高凝状态并微血栓形成,外周血DD的检测对诊断胆道感染并发门静脉血栓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目的:回顾性分析LC并发胆管损伤的因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有效降低LC胆管损伤的并发率。方法:收集该院自1992年10月以来,LC4018例并发胆管损伤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总管误夹2例(其中并横断1例),高频电钩烧破肝总管4例,电钩机械性钩破肝总管4例,右肝管损伤2例(夹闭1例,烧破1例)。结论:胆管损伤仍是LC常见严重并发症,游离Calot三角时使用电钩力度及方向不当,剥离胆囊壶腹部时未在浆肌层下进行,盲目上铗子或者电凝止血,暴露时过度牵拉壶腹,使胆管解结构移位,电钩头部部分绝缘层脱落,使电钩弧射面积增大,设备陈旧,清晰度差,以及术者强求镜下完成手术,不及时明智中转开腹,均是LC并发胆管损伤的因素。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进行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医院就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59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护理组30例与对照组29例。护理组患儿在治疗中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在治疗中仅进行基础护理。分析不同护理方式对患儿复发情况的影响。[结果]护理组总有效率高达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护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显示:护理组患儿的复发率为10.0%,对照组复发率为3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治疗的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升,复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住院部护理人员80人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照组护理人员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分层次管理的方法进行护理管理,实施2个月后对两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操作水平、理论层次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护理管理的实施,研究组护士在工作评分、理论评分、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护理管理,采用分层次管理的方法,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操作水平及理论层次,更好的实施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白介素-16(IL-16)在儿童哮喘中的发病机制,观察匹多莫德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疗效.方法 将9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哮喘常规治疗,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外,加用匹多莫德治疗2个月.治疗后随访观察12个月,治疗前后均监测IL-16、免疫球蛋白及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急性期病程天数、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哮喘发作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哮喘急性发作期CD3+、CD4+、CD4+/CD8+淋巴细胞亚群较哮喘缓解期显著下降,免疫球蛋白轻度降低,IL-16较哮喘缓解期明显增高.匹多莫德治疗后3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除IgG、IgM外,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IL-16参与了哮喘发病的全过程,匹多莫德可下调IL-16的产生,从抗炎和提高免疫力的角度达到治疗哮喘的作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6.
白静  甘佳  江欣  郭楠  刘朝辉  刘婧婧  白连钧 《北京医学》2011,33(10):863-863
患者.女.47岁。因肝硬化大出血于2011年3月3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近5-6年多次因消化道出血而反复输血,末次输血在1年前。2010年12月患者再次因消化道出血入院.在当地交叉配血不相和而无法输血,患者被紧急转往我院。  相似文献   
57.
58.
患者女,24岁。临床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输血史,末次输血为半年前,此后服用中药治疗。2011年11月7日急诊入院。患者重度贫血,Hb37g/L,申请输注AB型RhD阳性悬浮红细胞4U,经输血前检查,患者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符、与AB型献血者交叉配血不合,遂进一步血型血清学鉴定。  相似文献   
59.
N-端B型钠利尿肽是一种心脏分泌的循环激素,目前已经成为心力衰竭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脓毒症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其诊断标准同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即SIRS,指任何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并且具备以下2项或2项以上体征:T〉38℃或〈360C;HR〉90次/min:  相似文献   
60.
目的地域和气候的差异可能导致慢性咳嗽病因分布的不同,本文探讨闽南地区慢性咳嗽病因分布情况,为闽南地区慢性咳嗽的病因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按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对2008年6月至2010年11月在两家教学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市中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进行病因诊断。结果总共入选病例314例,其中男123例,女191例;年龄17—79(43.3±13.0)岁;咳嗽时间2~480(中位咳嗽时间12)个月。最终确定病因诊断者299(95.2%)例,病因未明者15例(4.8%),已经明确病因中单一病因咳嗽者272例(91.0%),二重病因26例(8.7%),三重病因1例(0.3%)。病因分布比例依次为咳嗽变异型哮喘(CVA,29.8%)、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27.2%)、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11.4%)、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8.4%)、变应性咳嗽(AC,6.5%)、感染后咳嗽(PIC,4.9%)和其它病因(11.8%)。结论CVA、UACS、EB、GERC和AC是闽南地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而UACS常伴随着其它病因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