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针刺保肝护脑对脑缺血再灌注肝损伤大鼠CAT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对照组、针刺保肝护脑组。线栓法制作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测试大鼠行为学、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肝组织CAT mRNA含量。结果:模型组、针刺对照组和针刺保肝护脑组缺血2 h(电针治疗前)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经10次电针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刺对照组和针刺保肝护脑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针刺对照组相比,针刺保肝护脑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更为显著(P<0.05)。电针治疗前,与假手术组、针刺对照组和针刺保肝护脑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血清CAT、肝组织CATmRNA明显降低(P<0.01);经10次电针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刺对照组和保肝护脑针法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1),同时血清CAT、肝组织CATmRNA显著升高(P<0.01);与针刺对照组相比,针刺保肝护脑组血清ALT、AST、CAT和肝组织CAT mRNA各项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刺保肝护脑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效果较单纯头穴针刺更为显著,其治疗机理与促进肝脏CATmRN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针刺"新膀胱俞"穴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新膀胱俞"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经典膀胱俞穴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变化。结果:治疗组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残余尿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新膀胱俞"穴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较针刺经典膀胱俞穴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3.
论推拿手法的刺激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详细阐述了推拿手法的刺激量和手法的压力、着力面、受力方式,以有操作时间和手法功力之间的关系,说明了推拿手法刺激量在不同病症以及不同的病理阶段和不同部位应用的一般规律。并指出刺激量根据不同性别、年龄、体质随时变化,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04.
颈椎病角度牵引研究近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颈椎牵引是颈椎病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手段之一。其痛苦小、无明显并发症.是一种独具特点的有效治疗方法。自1929年Taylor率先应用控制性颈椎牵引装置对损伤颈椎进行制动以减轻病情的加重以来.这种控制性轴向牵引的方法成为了现代脊柱牵引技术的基石。随着研究的深入,牵引角度成为牵引4要素(体位、角度、重量、时间)中研究最多的一个问题。同时也着实进一步提高了疗效。本文将近年来有关颈椎病角度牵引治疗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以期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5.
刘智斌  牛文民 《针刺研究》2007,32(3):163-166
目的:探讨“嗅三针”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线粒体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对照组。电针组给予“嗅三针”电刺激,疏密波,频率80-100 Hz,强度1-3 mA,持续60 min。进行线粒体体视学检测,Tietze还原酶法测定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DT-NB直接法测定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模型组大脑皮层神经元线粒体体视学及血清GSH和GSH-Px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治疗后,大脑皮层神经元线粒体体视学及血清GSH和GSH-Px检测结果均有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嗅三针”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引发的大脑皮层神经元线粒体损伤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其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拮抗活性氧过氧化损伤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对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动态及热点、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为本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向。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关于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相关文献,通过Cite Space软件从纳入文献的作者信息、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95篇文献,年发文量呈波浪式交替趋势增长,2020年发表文献数量达到顶峰。湖北中医药大学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马骏团队为主要的研究团队;电针、头针、针药结合等方法为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疗法,选用腧穴以百会、太冲为代表的养髓息风止颤穴位为主,涉及的热点研究机制包括抑制神经炎症、抗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结论: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研究领域以实验研究与作用机制研究为主,缺少高质量临床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各研究机构与团队应加强跨区域合作,遵循RCT标准,扩大临床研究规模,促进临床科研发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针药合用刺激嗅觉系统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大脑边缘叶自由基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用成年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D模型组、嗅三针组(针刺两侧迎香及印堂穴)、丁香酚刺激组、针药合用1组(先复制VD模型,然后损毁双侧嗅球,再行嗅三针和丁香酚刺激)及针药合用2组(仅复制VD模型,再行嗅三针和丁香酚刺激),每组8只.测试各组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并测定大脑边缘叶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学习记忆能力检测结果显示,大鼠6 d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均游泳路程比较,VD模型组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P<0.01);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和针药合用2组显著短于VD模型组(P<0.01);针药合用2组短于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P<0.05).嗅三针组与丁香酚刺激组比较、VD模型组与针药合用1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大脑边缘叶自由基系统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D模型组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而GSH-Px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VD模型组比较,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和针药合用2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GSH-Px和SOD活性显著增高(P<0.01);针药合用2组与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比较,MDA含量降低(P<0.05),而GSH-Px和sOD活性增高(P<0.05);嗅三针组与丁香酚刺激组比较、VD模型组与针药合用1组比较,MDA含量及GSH-Px、SOD活性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嗅三针和丁香酚均能够显著增强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降低大脑边缘叶MDA的含量,提高大脑边缘叶GSH-Px和SOD的活性,针药合用具有一定协同作用,其治疗效应的发挥依赖于嗅觉传导通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8.
角度牵引下不同时间与重量对颈椎病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角度牵引下应用不同的牵引时间及牵引重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选择90例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随机分小重量组,中重量组,大重量组,治疗后进行三组的疗效及疼痛积分比较.结果 大重量组与中、小重量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疼痛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重量组与小重量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疼痛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重量组优于中、小重量组.结论 角度牵引下大重量,短时间牵引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较传统的牵引时间及重量更有利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9.
角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智斌  王卫刚 《陕西中医》2009,30(2):198-199
目的:研究角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后伸15°和常规0°牵引进行治疗。结果:14d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症状总积分及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后伸15°的角度牵引治疗疗效优于常规0°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2年9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收录的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研究文献,统计纳入文献处方中的腧穴及其使用频次、频率、归经、分布部位、特定穴情况,并分别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19.0对腧穴处方进行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75篇文献,包含75则针刺处方、62个腧穴,腧穴总频次为464次。高频腧穴依次为关元、三阴交、中极、肾俞、足三里;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为使用频次较多的经脉,所用腧穴多分布于胸腹、腰骶背部,募穴为使用频次最高的特定穴。关元-中极-三阴交为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的常用穴组。聚类分析得到5个聚类作为常用腧穴组。结论 针刺治疗小儿遗尿选穴注重小儿生理病理,以补为主,在辨病基础上辨证增穴以加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