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9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急性心肌梗塞心脏骤停52分钟复苏成功一例钱学贤冯常森刘映峰贺江南陈爱华刘金涛患者男,52岁。1993年12月8日5∶00,因“胸骨后压榨样疼痛伴胸闷,大汗3小时”急症入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史。体检:体温36.0℃,呼...  相似文献   
62.
Isoptin SR was used in 65 essential hypertensive patients.240mg Isoptin SR(German Knoll Pharmaceutical company) Per day was used in group A(35 cases)for 6 weeks,and in guoup B(30 cases)for 24 weeks,BP in group a and B decreased obviously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week after treament.  相似文献   
63.
尾加压素Ⅱ在冠状动脉中的表达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在人正常及粥样硬化冠状动脉中的表达,探讨UⅡ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取5人冠状动脉标本,免疫组化方法定位UⅡ的表达。结果UⅡ在冠状动脉的内皮细胞、泡沫细胞、炎症细胞及迁移增生的内膜平滑肌细胞都有进步。正常冠状动脉中,UⅡ在内皮细胞内呈阳性表达;在脂质条纹期内皮细胞内呈强阳性表达,较正常结构显著增多(P<0.05);在纤维斑块、粥样斑块期泡沫细胞、炎症细胞内呈强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脂质条纹期(P<0.05);在内膜平滑肌细胞内呈弱阳性表达,并随粥样硬化的进展有增加趋势。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UⅡ在调节内皮细胞、泡沫细胞、炎症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功能方面起作用。  相似文献   
64.
我们从1998年7月-2003年7月观察行冠脉支架置入介入治疗患24h心肌酶升高的影响及其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冠心病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及依那普利干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状态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影响。方法分离CHD患者及体检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含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介素4(rhIL4)培养条件下制备DC。CHD患者的DC并加以依那普利干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B72)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结果与正常人比较,CHD患者DC表面CD86的表达明显增高(84.1±2.6vs59.2±10.0,P<0.001),对T淋巴细胞刺激的能力增强(1.3±0.2vs0.7±0.2,P<0.001),CD86的表达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72,P<0.01);培养基中依那普利终浓度分别为1,10,100ng/mL时,CHD患者DC表面CD86的表达明显降低(分别为75.3±5.1,66.9±4.1,58.8±5.3比84.1±2.6,P<0.001),对T淋巴细胞刺激的能力下降(A值分别为1.0±0.2,0.8±0.2,0.7±0.1比1.3±0.2,P<0.001)。结论CHD患者DC处于激活状态,DC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病。ACEI对CHD患者DC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经皮桡动脉入路直接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46例行经皮桡动脉入路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为48例行经皮股动脉入路直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组),随访术后6个月内冠状动脉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再狭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复诊率.结果 94例患者PCI治疗均成功.介入治疗1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两组均没有发生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P>0.05),介入治疗6个月后随访结果 显示,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复诊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急诊行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可行的,不增加近期血栓形成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且能提高冠状动脉造影复诊率.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和分析直接法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与Friedewald公式换算值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1330例送检者的血脂水平,其血清三酰甘油均低于400mg.dL-1(4.52mmol·L-1)。测定LDL-C采用选择性水解法和根据Friedewald公式换算。结果:两种方法检测LDL-C值随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的线性变化而波动,其偏差超过直接法检测值10%以上的占所有血样的40.76%。结论:直接法和Friedewald公式法检测血清LDL-C含量存在明显的偏差,可能与两种方法的系统误差有关。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本研究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数量及比例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12月共6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0例和稳定性心绞痛20例),以同时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11例胸痛综合征患者为对照,以其他非冠心病的住院患者10例为正常对照.采用四色荧光标记技术对外周血髓样DC和浆细胞样DC占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进行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髓样DC占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分别为4.7%±2.6%,5.0%±2.7%)低于正常对照组、胸痛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分别为12.0%±3.9%,12.3%±3.3%和11.0%±6.4%,均P<0.001),髓样DC实际数量水平降低(41.0±28.3,45.8±25.2比84.4±37.3,81.2 ±34.8,73.2±42.2,均P<0.001);但外周血浆细胞样DC亚群占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比例和实际数量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外周血髓样DC比例及数量下降,表明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DC亚群分布异常,髓样DC的下降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2(CD273/PD-L2)的蛋白以及mRNA表达水平。方法将8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及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5例,对照组2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D273+细胞百分率,RT-PCR检测其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P及ACS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CD273蛋白及mRNA表达均升高,以ACS组为著(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27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分支导丝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CTO病变位于血管弯曲部位且闭塞段为长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其采取分支导丝技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效果。结果共对136例单支冠状动脉CTO病变的靶血管进行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第一根导丝均进入分支血管,125例第二根导丝进入主支血管,11例导丝无法通过闭塞病变进入主支血管,4例球囊无法通过闭塞病变;共植入支架176枚;血管开通121例,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达到3级,成功率89%。1例患者术中出现夹层,1例发生血管穿孔;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结论 CTO介入治疗根据其病变影像学特征,严格筛选患者,采取分支导丝技术能提高手术成功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