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徐润之,字松生,号松龄,浙江平阳人,清末民初浙南闽北名医。耽好道家之学,精内妇儿各科,尤长于温病,主张汇通中西医学,重视近代医学教育,曾创办中西医专门学校、松龄中医学校,著有《松龄医铎》《华佗疡科拾遗》。《松龄医铎》为医学丛书,8编7册,分别成书于1902~1911年间,统一刊行于1912年,现收于《温州文献丛书》重刊。其书各编内容、学术和编排结构等均有特点。  相似文献   
42.
试论辛味     
中药五味之中,酸苦甘咸都属阴,独辛味属阳,作用广泛,解表发汗、行气活血之外,化湿醒脾、祛寒温中、通络祛风、化痰散结、开窍醒神、温肾壮阳、杀虫解毒,都是辛味的功效所在,都表现出明显的"阳"的性质特点.独阳的辛味处方地位独特,八法之中,汗、温、消多辛味,和法多辛苦并用,下、清、补诸法,亦不离辛味而多参用,起到佐使作用;引经报使之药亦多辛味,所以辛味药的临床运用远非其它药味所可及.  相似文献   
43.
回顾了阴阳质能说从萌芽到完善,再到自我否定的经过,认为从阴阳的对立统一表述物质与功能的关系这一观点,在逻辑上、哲学上存在认识错误,违背了经典著作的基本精神,也无法解释任何具体的医学问题。认为功能作为生命物质在人身这个特定的物质实体中的运动及其表现形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二者不可分割。提出不可混淆阴阳分别表述本质、属性的两种概念,即阴阳同表物质,或同表功能,但绝不可既表物质又表功能。  相似文献   
44.
<正>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有“阳有余阴不足”之论,他又导出一个推论:“气常有余,血常不足”,在医学界影响颇大。笔者认为,这个推论是难以成立的,对医学的影响也是不利的。《阳有余阴不足论》一开头就说,“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他是从天地日月的阴阳有余不足,得出这个结论的。这种论证方法逻辑学上叫作类比,即根据两种事物某些特征上的相似点,得出这两事物在其它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然而,根据逻辑学的一般规律,由于事物各自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5.
援儒入医 相得益彰——朱丹溪医学哲学思想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丹溪是杰出的医学家,也是重要的理学学者。理学和医学,实成为丹溪思想中浑然为一的整体。黄宗羲等人的《宋元学案》列丹溪于“北山四先生学案”,当然不仅仅因为他是朱熹四传弟子许谦的学生。  相似文献   
46.
病分燥湿 药别刚柔:石芾南阴阳燥湿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肺脏是一身中心历来医家或重后天脾,或重先天肾,唯石氏独重肺。其言“人之身,肺为华盖,居于至高,一呼一吸,与天气相通,体极轻虚,用主肃降,肺固人之天也”,而各脏腑之本气以运行,“皆随肺气以运行,皆为肺气所贯通”。甚至有言:“人身肺之真阴,下布于肾而为水;肺之真阳,下纳于肾而为火。”五行之间,“一气相生,始于肾,终于肺”;“一气相克,始于肺,终于肺”,一切均以肺为中心。而脾只是堤防之土,“为胃散精以上输于肺耳”;肝为“地上之木,以枢转地中生发之气耳”;“心系于肺,犹日系于天”,“人身肺之宗气,统…  相似文献   
47.
易对医的影响有二:太极、否泰、坎离、既济未济等爻辞卦义直接进入医学领域,是一大影响,主要发生于元明时代;而先秦医学理论形成之初,易的影响主要在理论思维方面。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为大医。”强调指出了易和医学理论的关系。本文试就此谈谈易对《内经》理论思维的影响。易与医的理论思维体系《内经》的理论思维体系是建立在“别类”、“知类”基础上的“推类比证”的体系。先秦墨家荀子,就有类名、类同、类行、推关、统类、别类、比类等逻辑内容,可以说是逻辑思维的综合产物,但是影响最深刻最直接的应是易的“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大鼠脑梗死后脑内自体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增殖、迁移与分化以及祛痰通络中药对其影响。方法: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组)、生理盐水组(A组)、祛痰通络中药治疗组(B组),比较各组大鼠在脑梗死模型建立后24h、3天、7天、14天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各时间点自体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双标后观察增殖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脑梗死后第14天祛痰通络中药治疗组评分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第3天开始增殖细胞、第7天开始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数均多于A组(P〈0.05)。结论:祛痰通络中药可促进脑梗死后自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且更多的分化为神经元,从而促进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9.
陈无择学术思想及其在温州地区医事活动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宋医家陈无择学术思想及其在温州地区医事活动的评述,介绍其所著《三因方》建立以病因、脉象为纲的方剂学分类体系,另辟方剂学由博返的蹊径,以及德高技精,收征授业,开“永嘉医派”之先河的事迹。  相似文献   
50.
五脏的阴阳属性除寒热喜恶,升降趋势外,还应包括燥湿特性。五脏之中脾为戊土病则多湿,肺属燥金病则易燥,肝体阴用阳病易化燥热,肾为水脏喜润恶燥,心为火脏宜煦宜濡。通过对五脏燥湿特性的系统阐述,来认识五脏的燥湿病机,指导临床处方用药,并进一步完善五脏阴阳属性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