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91.
肝癌表现为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HF)少见,国内无报告。故报告3例并简要讨论之。病历摘要例1:男,18岁。于1985年3月始腹痛,1986年3月经胃镜俭查诊断为胃恶性淋巴瘤。4月9日用环磷酰胺、长春碱及强地松化疗,5月2日呕血,5月9日手术切除胃体大弯、侧后壁6×7×4cm肿块,病检示  相似文献   
92.
病历摘要患者男,38岁。1984年7月11日始感乏力、纳差、皮肤瘙痒、肝区隐痛,尿呈茶色。大便发白。7日后颜面发黄,第21日以肝炎收住院。病前10天过劳,曾饮白酒6两。6年前患黄疸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住我院32天,出院后定期查肝功正常。家族史及个人史无特殊。体验:体温36℃,脉搏70次,呼吸18次,血压  相似文献   
93.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附5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ETCL)是一种临床少见、预后差的疾病,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分析ETC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提高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对ETCL的认识,以期改善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7月~2004年1收治的5例ETCL患者的内镜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表现;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CD45RO、CD3、CD56、CD20、CD79α、CD68、Lys;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EBV感染和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情况.结果:5例ETCL患者均无肠病史,多发生于青年男性,4例发病年龄为24~38岁,病程进展迅猛,确诊后4个月内死亡.病变多发生于结肠和小肠,1例与胃部同时发生,均为多发性溃疡性病变.肿瘤细胞为多形性T细胞,组织学形态为多形性淋巴细胞弥散分布,有血管中心性浸润,淋巴上皮病变,大片或多灶性坏死为特征.5例患者肿瘤组织CD45RO和TCR-γ基因重排均为阳性,1例CD56阳性且EBV阳性.结论:ETCL多发生于青年男性,临床症状多无特异性,病程发展迅猛,预后差,病损肠管表现为多发性溃疡,TCR-γ链克隆性重排,多数为自然杀伤(NK)样T细胞淋巴瘤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有EBV感染的ETCL为NK样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94.
局限性胃隐球菌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宗洛  刘旭明 《内镜》1996,13(1):58-59
  相似文献   
95.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ISH)和电子显微镜(EM)技术对48例生殖器尖锐湿疣(CA)及湿疣样病变活检标本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观察。ISH检测中10例检测出HPV6/11DNA。其中CA9例(75%),湿疣样病变1例(2.7%);阳性颗粒定位于鳞状上皮的中表层细胞及凹空细胞核内。阳性标本在电镜下可见典型的凹空细胞,胞核内染色质之间颗粒及染色质周围颗粒明显增多,核仁呈崩解状。从而显示HPV6/11感染宿主细胞所具有的部位特征以及与鳞状细胞角质分化密切相关的特性。  相似文献   
96.
97.
药学信息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技术信息学、服务信息学两方面阐明药学信息学的研究范畴,从导师设置、人才特征、学位课程和科研选题方面分析技术培养模式、服务培养模式的区别和不同发展方向,指出药学信息学硕士研究生应采取技术--服务型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8.
病例摘要 患者,女,61岁。1988年2月始感腹胀,腹部渐饱满。3月25日突发胸闷、气促,呼吸困难,逐日加重。4月6日某医院x线检查发现右侧胸腔大量积液,以“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收住院。抗痨治疗一个月无效,反复抽胸水10次共计13900ml。怀疑“胸膜间皮瘤”,于5月7日转我院。患者胸闷、气憋、不能平卧,腹胀、纳少、肢体浮肿。月经初潮18(3~5)/30,经量不多,41岁绝经。2儿2女。家族史无特殊。 体温36℃,呼吸38次/min,脉搏100次/min,血压17.3/11.97kPa。面色青黄晦暗,粘膜紫绀。  相似文献   
99.
51例慢性胃炎和4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结果表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清T_(3)均值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T_(4)均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尤以慢性萎缩性胃炎更为明显,这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低下有关。临床上适当使用甲状腺素治疗可能会收到良好效果。对那些血清T_(4)值偏低,心率缓慢的胃溃疡患者,试用调节甲状腺功能的药物治疗也许会有效。  相似文献   
100.
食管鳞状细胞癌HPV感染与病毒致癌基因E6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在HPV感染与病毒致癌基因E6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引物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对10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进行HPV DNA和E6蛋白检测.结果:HPV DNA阳性者占50.96%(53/104),其中HPV-16型为49.06%(26/53),YPV-18型DNA5.6%(3/53),HPV6/11DNA7.5%(4/53);混合感染占43.39%(23/53).E6蛋白阳性56例(53.84%),以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表达强度最高.结论:提示新疆地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有较高的HPV感染率,HPV16型E6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