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13篇 |
免费 | 491篇 |
国内免费 | 25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9篇 |
儿科学 | 83篇 |
妇产科学 | 41篇 |
基础医学 | 339篇 |
口腔科学 | 115篇 |
临床医学 | 948篇 |
内科学 | 554篇 |
皮肤病学 | 74篇 |
神经病学 | 256篇 |
特种医学 | 28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2篇 |
外科学 | 480篇 |
综合类 | 1991篇 |
预防医学 | 861篇 |
眼科学 | 217篇 |
药学 | 852篇 |
15篇 | |
中国医学 | 858篇 |
肿瘤学 | 2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9篇 |
2023年 | 241篇 |
2022年 | 262篇 |
2021年 | 300篇 |
2020年 | 253篇 |
2019年 | 206篇 |
2018年 | 273篇 |
2017年 | 157篇 |
2016年 | 159篇 |
2015年 | 175篇 |
2014年 | 349篇 |
2013年 | 283篇 |
2012年 | 393篇 |
2011年 | 431篇 |
2010年 | 359篇 |
2009年 | 382篇 |
2008年 | 380篇 |
2007年 | 347篇 |
2006年 | 320篇 |
2005年 | 333篇 |
2004年 | 253篇 |
2003年 | 221篇 |
2002年 | 209篇 |
2001年 | 306篇 |
2000年 | 240篇 |
1999年 | 208篇 |
1998年 | 142篇 |
1997年 | 121篇 |
1996年 | 119篇 |
1995年 | 118篇 |
1994年 | 97篇 |
1993年 | 69篇 |
1992年 | 88篇 |
1991年 | 72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6篇 |
1976年 | 5篇 |
1964年 | 6篇 |
1963年 | 4篇 |
195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对胰头导管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提取美国SEER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6 549例诊断为胰头导管腺癌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临床病理数据,回顾性分析淋巴结转移情况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共有6 549例患者入选,患者1、3、5年癌症相关生存率分别为73%、29%、19%,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直径、侵袭范围、是否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淋巴结检出数、淋巴结阳性率(P0.05)与预后相关,人种、婚姻状态与预后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直径、侵袭范围、淋巴结检出数、淋巴结阳性率与预后相关(P0.05)。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癌症相关生存率31%,中位生存期为29.7个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癌症相关生存率14%,中位生存期为19.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检出数15个时患者5年癌症相关生存率17%,中位生存期为20.3个月,淋巴结转移率为62.9%;淋巴结检出数≥15个时患者5年癌症相关生存率20%,中位生存期为22.0个月,淋巴结转移率为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分层分析时,无论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检出数增加可显著改善预后(P0.05)。5年癌症相关生存率随着淋巴结阳性率升高而降低(P0.05)。结论胰头导管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与预后密切相关,淋巴结检出数、淋巴结阳性率是其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网膜的解剖复位率和黄斑裂孔的闭合率。方法 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的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64例(64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2组:一组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术为单纯玻切组,另一组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加固术为联合手术组,观察两组视力及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和黄斑裂孔闭合率。结果 64例64眼中,单纯玻切组36例,术前视力平均为0.90logMAR,术后平均为0.41logMAR;联合手术组28例,术前视力平均为0.89logMAR,术后平均为0.62logMAR;两组术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均率为100%;联合手术组的黄斑裂孔闭合率较高,为92.9%,单纯玻切组为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在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中,联合行黄斑加固术较单纯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黄斑裂孔闭合率要高。 相似文献
994.
选修课《保健化学》的教学能否成功在于任课教师持续不断的行动研究,即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年复一年不断地反思和不断地改进。建立新的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是研究的内容之一。通过个人评价、小组评价、社会评价和教师评价四个方面的结合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 (ACI)后血清一氧化氮 (NO)、总抗氧化能力 (T -AOC)及血浆抗凝血酶Ⅲ (AT -Ⅲ )活性、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活性的改变 ,以探讨其与抗自由基、抗凝及溶栓治疗的关系。方法 ACI患者 1 0 6例 ,入院时即采集静脉血 ,进行NO、T -AOC、AT -Ⅲ、APTT及t-PA检测 ,并设1 0 4例体检对照。结果 ACI组AT -Ⅲ及t-PA活性较对照组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NO、T -AOC、APTT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抗自由基治疗ACI地位不那么重要 ,ACI时机体不一定处于高凝状态 ,梗死病因复杂。ACI时应用抗凝及溶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应用超声分析病理性近视眼球后血流变化特征,探讨其与病理性近视特征性改变(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及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等)的关系。方法选取20例正常视力者(正常组,40只眼)、20例中低度近视者(中低度近视组,40只眼)及20例病理性近视者(病理性近视组,40只眼),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其等效球镜度数、眼轴、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程度及眼球后多普勒血流参数,并对病理性近视眼球后血流行偏相关性分析。结果病理性近视组与中低度近视组和正常组比较,眼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EDV、RI,以及睫状后动脉PSV、EDV、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低度近视组各参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偏相关性分析显示视网膜中央动脉PSV与眼轴和年龄均呈负相关(r=-0.40、-0.33,均P0.05),RI与年龄呈负相关(r=-0.43,P0.05),睫状后动脉PSV与年龄、最佳矫正视力及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程度均相关(r=-0.57、0.43、-0.42,均P0.05)。结论病理性眼球后血流的改变具有一定特征性,其与眼轴、最佳矫正视力及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程度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8.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 ALCAP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我院2007~2008年经超声心动图首先诊断并经心血管造影证实、手术治疗2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脑干脑炎(BSE)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11例BS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7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急性起病9例.哑急性起病2例;临床表现眩晕8例,口齿不清、吞咽困难及呛咳7例,走路不稳6例,头痛及恶心呕吐各5例,复视及呃逆各3例,尿潴留2例;多个脑神经损害10例,锥体束征10例,小脑征8例,感觉长束征7例,Horner征3例,深昏迷1例.8例CSF检查中细胞数增高6例,蛋白含量增高4例;7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中6例异常;MRI检查均显示脑干内有异常病灶,其中延髓9例、脑桥5例、中脑2例,累及脑干外的病灶中小脑及颈髓各2例,右脑桥小脑脚1例.经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治疗后6例基本痊愈、3例明显好转,随访2~9年,9例无复发.结论 BSE患者多有前驱感染史;临床上以多个脑神经损害、长束征及小脑征为主;病灶位于延髓、脑桥多见,可累及脑于外邻近组织;颅脑MRI对诊断BSE具有重要意义;BSE多呈单相病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00.
阑尾周围脓肿临床较常见,大多数有典型的症状及体征,毋须X线检查,但有少数病例特别是中、老年人,有时起病较隐匿,呈慢性过程,因发现右下腹包块而行X线检查,如果对其X钱表现认识不足易误诊。收集我院近10年来经X线检查及手术病理和治疗证实的阑尾脓肿30例,通过回顾性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就诊断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