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左西孟旦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对患者血清脑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凤城医院收治的150例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尼可地尔组(A组)、左西孟旦组(B组)、尼可地尔联合左西孟旦组(C组),每组50例。比较三组治疗后血清BNP、CRP、cTnI的水平,临床疗效及心功能[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距离]。【结果】与A组、B组比较,C组血清BNP、CRP、cTnI水平显著降低(P<0.05);A组、B组血清BNP、CRP、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B组比较,C组LVEDD、LVESD显著降低,LVEF、6 min步行距离显著升高(P<0.05);A组、B组LVEDD、LVESD、LVEF、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左西孟旦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降低血清BNP、CRP、cTnI水平,较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3.
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四肢血管疾病,尤以下肢多见。属中医“脱疽病”范畴。症见肢冷、酸胀、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营养障碍,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疽。1996年5月至1999年10月,我们在常规中西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脉络宁注射液患肢股动脉注射治疗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0例,并设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中西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观察150例患者均符合1990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脉管炎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标准。入院时随机分…  相似文献   
34.
腹部创伤108例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1年1月~1998年10月收治腹部创伤108例,现将本组病例的围手术期处理体会报道如下。亚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108例,男97例,女11例,年龄11-61岁,其中对一45岁94例。1.2致伤原因生产事故伤58例,车祸伤24例,斗殴伤19例,跌伤7例。1.3损伤情况单一腹内脏器损伤61例,2个以上腹内脏器损伤47例(43.5%),多脏器损伤最多伤及8个脏器。其中脾破裂39例次,小肠损伤32例次,肾损伤23例次,肝破裂20例次,肠系膜血管破裂或断裂匕例次,腹膜后血肿14例次,横隔损伤11例次,结、直肠损伤8例次,胃损伤6例次,十二指肠损伤3例次,…  相似文献   
35.
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5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我院对78例 6 0岁以上的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施行胆道手术 ,现将其临床特点与手术时机选择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  本组 78例 ,男性 31例 ,女性 4 7例 ;年龄最大 82岁 ,平均 6 8.5岁。病史 3个月~ 4 0年。临床表现 :右上腹疼痛 6 5例 ,畏寒发热 2 5例 ,黄疸 32例 ,右上腹压痛 6 5例 ,胆囊区触及包块6例。有并存病 5 2例 ,其中两种以上并存病 31例 ,主要是高血压、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肝硬化及糖尿病等。急性发作 5天内行急诊手术的4 0例 ,术中发现胆囊坏疽 11例 ,胆囊积脓 7例 ,胆囊坏疽、总胆管…  相似文献   
36.
生态学研究报告结肠癌在高纬度低日照地区发病率最高,这一发现导致这样的假设:即VitD具有保护作用.因为皮肤经日照作用可合成VitD;VitD的另一来源是饮食,如合VitD丰富的乳类和鱼类,在某种意义上说,其作用不如日照重要.本研究检验了血清VitD代谢物水平与结肠癌发病关系这一假设.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施治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用降血糖、降血脂、抗血小板、扩张血管常规治疗或对症常规治疗,治疗组100例在对照组西药基础上,将糖尿病足分为血瘀、湿热、气阴两亏3型,分别辨证治疗,内服外治有机结合。2组均15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结果:2组间有效率、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和踝肱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辨证分型施治配合常规治疗糖尿病足能明显快速地改善症状、提高疗效,同时对血液黏度、微循环、血脂及神经传导等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和总结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儿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常规检查后,筛选适合干细胞治疗的小儿脑瘫患儿20例,每周1次,共4次为1个疗程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其中有3例采用亲缘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方法在局麻下行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每次2~4ml(细胞数1×107),同时每次地塞米松2mg壶入,静脉回输16~18ml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配合康复功能锻炼。治疗后辅助常规神经营养药物和物理康复治疗,随访6个月。应用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SS肌张力评定)和SPSS对术前与治疗后6个月进行评估,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后WeeFIM总分(67.850±32.590、78.650±32.658,t=-8.488、P〈0.05)、自理能力(22.100±10.809、26.650±11.180,t=-8.065、P〈0.05)、转移(12.550±5.539、15.100±5.609,t=-4.677、P〈0.05)、行走(8.950±3.532、11.450±3.410,t=-11.180、P〈0.05)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构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修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TRAIL-MSCs),并检测其联合地塞米松(DEX)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Nalm-6)细胞的影响。方法 通过慢病毒载体将SPD-TRAIL基因转染UC-MSCs构建TRAIL-MSCs,使其能够表达十二聚体TRAIL蛋白(dTRAIL)。通过CCK-8法、流式细胞术、显微镜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密度检测UC-MSCs、TRAIL-MSCs、DEX(25 μmol/L)、DEX(25 μmol/L)+UC-MSCs组和DEX(25 μmol/L)+TRAIL-MSCs对Nalm-6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Nalm-6细胞表面DR4、DR5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能够稳定表达dTRAIL蛋白的TRAIL-MSCs工作库细胞。与对照组比较,UC-MSCs、TRAIL-MSCs显著抑制Nalm-6细胞增殖(P<0.01),但抑制率均在30%以下,DEX抑制率约为43%,而DEX联合TRAIL-MSCs抑制率达85%,与TRAIL-MSCs和DEX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方式对肿瘤细胞Nalm-6均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其中以DEX与TRAIL-MSCs联合用药组的杀伤作用最明显。TRAIL-MSCs可以促进Nalm-6细胞凋亡,凋亡率达10%,DEX组凋亡率达到1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而DEX+TRAIL-MSCs组凋亡率达36%,与DEX和TRAIL-MSCs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TRAIL-MSCs组DR4、DR5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DEX可以促进DR4、DR5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DEX+TRAIL-MSCs组较DEX组DR4、DR5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各组蛋白检测结果与mRNA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DEX可以显著提高TRAIL-MSCs对Nalm-6细胞的杀伤作用,或将成为一种颇具潜力的血液肿瘤治疗新手段;其机制与DEX显著提高DR4、DR5表达,增强Nalm-6细胞对TRAIL蛋白的敏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40.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的成体干细胞,体内分布广泛,可从骨髓、脂肪、牙髓、脐带/胎盘等组织中分离获取,具有高度的可增殖和分化潜能,较低的免疫原性,同时具有向炎症损伤部位微环境的趋向性,在疾病治疗方面可作为基因药物的载体实现精准治疗。癌症被认为是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其组织微环境在损伤与修复中呈无休止的动态变化,MSCs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利用MSCs具有的向肿瘤组织中归巢及定位的特点,对其进行抗肿瘤药物的基因工程改造可能在癌症的治疗上是一种新的策略。概述MSCs在癌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基因修饰MSCs治疗癌症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使用基因修饰MSCs治疗癌症提供策略和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