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41.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9(IL-9)、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0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MM患者,依据国际分期系统(ISS)分为I期(n=16)、Ⅱ期(n=25)和Ⅲ期(n=41),根据肾功能情况,将其分为肾损伤组(n=27)和无肾损伤组(n=55)。另选取同期55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IL-9、IL-17及IL-23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9、IL-17及IL-23水平诊断MM患者肾损伤的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M患者血清IL-9、IL-17及IL-23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M组血清IL-9(66.72±18.50 vs 21.95±6.84,pg/mL)、IL-17(52.70±12.16 vs 24.36±5.73,pg/mL)及IL-23(81.60±22.75 vs 36.25±8.46,pg/m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随着ISS分期的增加,MM患者血清IL-9、IL-17及IL-23水平增加,Ⅲ期>Ⅱ期>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肾损伤组血清IL-9(93.60±24.65 vs 48.20±12.73,pg/mL)、IL-17(74.80±19.42 vs 35.26±8.50,pg/mL)及IL-23(116.48±40.25 vs 62.70±15.24,pg/mL)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肾损伤组(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IL-9、IL-17及IL-23三项联合诊断MM患者发生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0.927,95%CI:0.865~0.983)最大,其灵敏度最高。相关分析显示,MM患者血清IL-9、IL-17及IL-23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IL-9、IL-17、IL-23水平在MM中明显升高,且与MM患者的病情分期及肾损伤有关,三项联合诊断肾损伤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2.
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浆脂肪酸谱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研究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浆脂肪酸谱与胰岛素抵抗 (IR)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受试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组 (NGT) ,糖耐量受损组 (IGT )及 2型糖尿病组(DM )。采用毛细血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脂肪酸谱 ,用胰岛素敏感指数 (IAI)评估IR。结果 DM组及IGT组血浆软脂酸 (C16:0 )、硬脂酸 (C18:0 )、二十二烷酸 (C2 2 :0 )、二十四烷酸 (C2 4:0 )和饱和脂肪酸浓度较NGT组明显升高 (P <0 .0 5~P <0 .0 1) ;花生四烯酸 (C2 0 :4)分别从NGT、IGT和DM组依次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P <0 .0 1) ;血浆饱和脂肪酸 (SFA)从NGT、IGT、DM亚组依次升高 (P <0 .0 5~P <0 .0 1) ;NGT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与饱和脂肪酸 (SFA)的比率高于IGT组和DM组 (均P <0 .0 5 ) ;血浆C16:0、C2 0 :4、C2 2 :0、SFA与IAI呈负相关 (P均 <0 .0 1)、PUFA/SFA与IAI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不同糖耐量者血浆脂肪酸谱不同 ,糖耐量减低与 2型糖尿病患者SFA浓度升高 ,PUFA/SFA下降 ,且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3.
刘惠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4,(33):4531-4532
目的:深入剖析临产妇的心理状态,探究干预性护理对临产妇心理的影响。方法抽取2011年7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临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临产妇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增加干预性护理。对2组患者的担忧程度及分娩方式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担忧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剖宫产和助产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临产妇紧张和担忧的心理状态,缩短产程,有利于临产妇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比卡因应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e control epidural analgesia,PCEA)行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足月、单胎、头位妊娠的初产妇,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镇痛组给予0.075%罗比卡因+芬太尼(1 μg/m1),PCEA基础注药速率为6 ml/h,冲击量2ml,锁定时间10 min.进行痛级评分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记录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监测胎心率(FHR)、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用药15~30 min均感到无痛或基本无痛(痛级评分0到Ⅰ级).镇痛组产妇MBS在镇痛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妇均能下地活动.镇痛组第一产程时间为499±107 min,短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P<0.05).镇痛组第二产程时间63±37 min,与对照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镇痛组与对照组的宫缩情况、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镇痛组与对照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罗比卡因和芬太尼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阻滞轻,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是目前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45.
谷胱甘肽联合果糖二磷酸钠辅助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联合果糖二磷酸钠辅助治疗慢性重型肝炎(CSH)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男性28例,女性2例;年龄37±s8a),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谷胱甘肽0.6g静脉推注,bid×4wk,果糖二磷酸钠5g溶于注射用水50mL,静脉滴注,qd×4wk。对照组30例(男性27例,女性3例,年龄37±11a),仅用护肝、退黄、支持、抗感染及利尿等基础治疗法。结果:治疗组SB和AL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显效率47%、总有效率70%均优于对照组(10%,50%)。结论:谷胱甘肽联合果糖二磷酸钠辅助治疗CSH安全、可靠,并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6.
近年来,随着酶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各种酶谱系测定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为了进一步推动酶学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作者于1993年以来,对475例肝胆系统疾病作了血清肝脏酶谱检测,并与108例其它病人作对比,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7.
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癌甚罕见,国内鲜有报道。我们曾遇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性,72岁。于1985年7月起自觉进食后上腹饱胀隐痛,逐渐加重。至1985年10月体重明显下降,并出现黑便而入院诊治。查体消瘦,贫血貌。无阳性体征。血色素7.5g%。大便隐血~(+++)。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有一隆起型病灶,直径约2cm,边界清楚,轮廓不规则,呈分叶状,胃窦及十二指肠第二、三段均未发现异常。纤维十二指肠内镜示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小弯侧有约1.5~2cm的半球状肿物,表面糜烂渗血。局部活检为十二指肠球部腺癌。手术所见及术式腹腔内无腹水,肝、胆、胰、胃、结肠及盆腔均未发现异常。十二指肠球部可扪及直径约2cm的肿块,未穿透浆膜。横断十二指肠,并切除胃约70%,按BillrothⅡ式法进行胃空  相似文献   
48.
夏春燕  刘惠敏  丛文铭 《肝脏》2009,14(6):439-44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三种主要并发症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对应关系,了解其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9例肝移植术后病理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AR)、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及胆道狭窄(BDS)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肝穿刺前5d和肝穿刺后3d期间共9个时段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胆红素(TBil)5项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配对分析。结果IRI组的AST及γ-GT的波动幅度显著高于AR组(P〈0.05),而ALT的波动幅度显著高于BDS组(P〈0.05);BDS组的DBil及TBil波动幅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能反映AR、IRI和BDS等并发症的基本病理生理特点,将这些特点与肝穿刺病理检查相结合,有助于对AR、IRI和BDS的发生和发展进程以及治疗转归做出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49.
1998年6~9月,对济宁市城区36家旅店经不同方法洗消后铺于床上的卧具进行了细菌污染调查。检测时,以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涂抹采样,将棉拭头剪入装有10ml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敲打试管以洗脱棉拭上菌。取洗脱液作活菌计数,以细菌总数≥8cfu/cm2为超标。检测的卧具分别用下列方法洗消处理:①仅用洗涤剂洗涤后晾干;②先经含100~15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浸泡约15min,再用洗涤剂洗涤后晾干;③如②消毒、洗涤后,再以高温熨烫机烘干。检测结果,仅洗涤者细菌总数超标率最高,消毒加洗涤并熨干者最低(附表)。(1999-06-24收稿) 阿维…  相似文献   
50.
为降低严重威胁小儿生命的急性呼吸衰竭的病死卒,20多年来我们从基础到临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并结合我国情况写出研究论文及著述13篇.为弄清患儿呼吸衰竭死亡的机理,对105例婴幼儿肺炎的通气功能和血气改变进行了研究,比较朗确地提出了血气紊乱影响呼吸中枢的恶性循环的观点,为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理论增加了新内容,对临床诊断和治疗都有指导意义.该研究还对143例新生儿和724例1月到24岁正常人进行了血气测定,提供了为国际接受的正常小儿血气标准,在PO_2方面填补了世界文献的空白。此项研究丰富了对小儿生长发育的认识,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判断血气和酸硷平衡异常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