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0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7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28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7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7篇 |
1998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CIP)后大鼠海马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探讨NO在脑缺血耐受(BIT)诱导中的作用。 方法: 将140只凝闭双侧椎动脉的Wistar大鼠分为sham、CIP组、损伤性缺血组和CIP+损伤性缺血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致全脑缺血3 min作为CIP,10 min作为损伤性缺血,第4组中CIP与损伤性缺血之间间隔3 d。所有动物均于末次脑缺血恢复再灌注后0 h、2 h、16 h、24 h、36 h、72 h和7 d(每个时点n=5)取海马CA1区脑组织,分光光度法检测NOS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2-/NO3-含量。 结果: CIP组NOS活性和NO2-/NO3-含量于再灌注后16 h开始升高,24 h达高峰,接近sham组的1.5倍,36 h降至基础水平,其升高的持续时间短于BIT诱导的时程(1-7 d);损伤性缺血组NOS活性和NO2-/NO3-含量的变化趋势与CIP组类似,但其峰值(24 h)超过sham组的2倍,显著大于CIP组(P<0.05);CIP+损伤性缺血组NOS活性和NO2-/NO3-含量亦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其峰值(24 h)明显低于损伤性缺血组(P<0.05)。 结论: CIP引起NOS活性及NO2-/NO3-含量的适度增加,参与BIT的诱导;同时CIP阻止损伤性缺血后NO的过量生成所致的细胞毒性作用可能是其诱导BIT的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32.
三维超声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利用特殊的电子容积探头,收集二维图像后经计算机处理和三维重建获得更立体直观的图像,以此来筛查和诊断畸形胎儿的正确率更高[ 1-3].本研究为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在胎儿畸形筛查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我院2010 年1 月至2013 年1 月收治的1500 例孕期在11~38 周的孕妇,分别行二维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来筛查、诊断畸形胎儿,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出生后和引产后的胎儿进行对比.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疗效。方法将61例ICP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A组30例给予地塞米松+磷酸肌酸钠治疗,B组31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观察两组瘙痒评分及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B组黄疸消退时间为15.6±5.7)d,短于A组的(20.8.±5.9)d(P<0.01);B组治疗后瘙痒评分为(1.6±0.5)分,低于A组的(2.8±0.9)分(P<0.01);B组治疗后AST、TBA、ALT以及TB等均低于A组(P<0.05);B组围产儿结局优于A组(P<0.05)。结论对ICP患者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可促进临床症状缓解或消退,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34.
访问护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访问护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8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实施康复服务,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访问护理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大体评定量表(GAS)和自行设计的患者病情调查表对2组患者BPRS评分、GAS评分、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疾病复发率进行测评。结果访问护理6个月和12个月后,BPRS评分、GAS评分、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疾病复发率,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访问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精神症状,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并能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1~12月的6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将2010年1~12月的6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风险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对护士长管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各项事故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对护士长管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精神科护理风险的规范化管理,可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差错与纠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及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36.
目的本实验观察脑缺血预处理(CIP)对损伤性缺血所致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并观察抑制一氧化氮(NO)生成后这一影响的改变,进一步验证NO在脑缺血耐受(BIT)诱导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36只永久凝闭椎动脉的Wistar大鼠,分为6组(每组n=6):①假手术组,只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不阻断血流;②损伤性缺血组,挟闭双颈总动脉10min,恢复再灌注;③缺血预处理+损伤性缺血组,预先挟闭双颈总动脉3min,再灌注3d后再挾闭10min;④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AME)组,于CIP前1h腹腔注射L-NAME(5mg.kg-1),其它步骤同缺血预处理+损伤性缺血组;⑤L-NAME+左旋精氨酸(L-Arg)组,于CIP前1h腹腔注射L-NAME(5mg.kg-1)和L-Arg(300mg.kg-1),其它步骤同CIP+损伤性缺血组;⑥L-NAME+损伤性缺血组,于腹腔注射L-NAME(5mg.kg-1)72h后挟闭双颈总动脉10min,恢复再灌注。各组大鼠于术后或末次缺血后3d断头取脑,分离海马CA1区脑组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①全脑缺血10min使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明显增加,损伤性缺血组的细胞凋亡百分率为17.66±2.17,与假手术组(4.18±0.72)相比,明显增加(P<0.01);②缺血预处理+损伤性缺血组,细胞凋亡百分率(5.94±1.63)比损伤性缺血组明显减少(P<0.01);③L-NAME组,细胞凋亡百分率(16.53±2.31)明显增加,和缺血预处理+损伤性缺血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P<0.01);④L-NAME+L-Arg组细胞凋亡百分率(8.96±1.85)比L-NAME组减少(P<0.01),但仍然高于假手术组和缺血预处理+损伤性缺血组(P<0.01);⑤L-NAME+损伤性缺血组细胞凋亡百分率(17.34±2.73)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与损伤性缺血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①减少海马CA1区细胞的凋亡是CIP诱导BIT的重要机制;②L-NAME抑制NO生成的同时,显著抑制CIP的抗凋亡作用,表明NO参与CIP的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降纤酶治疗对进展性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急性进展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均给予常规和降纤酶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d、5d、15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5d检测2组患者血清CRP和IL-6的含量。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CRP和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降纤酶可通过抑制CRP、IL-6介导的神经、血管损伤,以改善进展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8.
39.
40.
目的 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乙哌立松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10 mg,每日1次,同时给予乙哌立松50 mg,每日3次;对照组只给予相同剂量乙哌立松治疗.均服药4周后,观察头痛程度(VAS评分)、频率的变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程度,并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头痛VAS评分下降,发作频率减少,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减少,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乙哌立松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症状,改善心理状态,效果优于单独应用乙哌立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