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7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体外模拟刷牙对复合树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选择3个厂家生产的5种复合树脂制作试样,并即刻抛光,分别在体外模拟刷牙前、后检测表面粗糙度Ra值。结果:(1)抛光即刻和体外模拟刷牙后,大颗粒填料复合树脂(Quixfil)表现为较高的表面粗糙度;(2)钡玻璃填料复合树脂(AP-X,Quixfil)在体外模拟刷牙后表面粗糙度显著增加(P<0.05);(3)石英填料复合树脂(P60,P90)和纳米填料复合树脂(Z350)体外模拟刷牙后表面粗糙度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1)复合树脂的填料种类、粒度、工艺影响表面粗糙度;(2)石英及纳米工艺填料树脂能够较好的抵抗体外模拟刷牙,表面粗糙度稳定;(3)Silorane基质复合树脂P90表面光滑程度较好,不易受到体外模拟刷牙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针刺治疗眩晕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志顺  李芳 《中国针灸》1997,17(1):35-36
针刺治疗眩晕30例临床观察刘志顺,张虹,刘军,黄漫,李芳指导:高立山(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53;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主题词眩晕/针灸方法1一般资料30例患者中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2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5年。所有病例...  相似文献   
93.
94.
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刘志顺  黄漫 《新中医》1998,30(3):24-25
60例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被随机分在针刺治疗组30例,舌肌功能训练对照组30例,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针刺组治以针刺风府,人迎,百劳,廉泉,对照组以舌肌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95.
电针治疗小脑脑干梗塞所致平衡障碍2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自 2 0 0 0年 8月~ 2 0 0 2年 4月使用电针调理髓海方法治疗 2 6例小脑、脑干梗塞所致平衡障碍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观察门诊及住院患者 2 6例 ,其中男性 1 5例 ,女性 1 1例 ;年龄 42岁~ 68岁 ,平均年龄 5 2岁 ;病程 30天~ 2年。所有病例均以行走 (坐位 )不稳、头晕为主要症状 ,同时有进食呛咳、声音嘶哑、共济失调等脑干小脑症状体征 ,头颅MRI明确诊断为脑干、小脑梗塞。其中脑干梗塞患者 1 9人 ,小脑梗塞患者 7人。以上患者均排除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肿瘤、炎症、药物等所致的平衡障碍。2 治…  相似文献   
96.
脊髓损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吻合、手术减压、药物治疗、局部冷冻、物理康复等。虽然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脊髓损伤的病理改变,但仍不可避免地遗留不同程度截瘫和二便障碍等残疾。针灸治疗该病有一定疗效,现报告一典型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并评价电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穴位深浅是否为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给予电针深刺中髎、会阳两穴,对照组给予电针浅刺中髎、会阳两穴,每周均治疗5次,连续4周20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疗效指标为国际尿控协会推荐的1 h尿垫试验和ICS尿失禁问卷(ICI-QS-F)。结果 2组治疗后1 h尿垫试验尿失禁量均较基线下降,治疗组减少(2.10±2.26)g,对照组减少(0.64±0.9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ICS尿失禁问卷评分均下降,试验组分差(7.00±3.01)分,对照组分差(3.26±2.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深刺中髎、会阳两穴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效,是治疗效应,而非安慰效应;针刺的深浅是影响针灸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8.
本文回顾了针刺镇痛的神经机制及规律,即针刺镇痛的特异性与广泛性取决于刺激强度与刺激部位,当刺激部位与痛源处于同一神经节段时,不论弱刺激或强刺激均可产生镇痛效应;当刺激部位与痛源处于非同一神经节段的远端时,强刺激才能产生镇痛效应。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针对疼痛类疾病临床研究中安慰针刺对照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疼痛类疾病临床研究中,合理的安慰针刺的设置应当在与痛源部位处于非同一神经节段的远端部位进行弱刺激。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制“基于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并对量表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可行性采用量表接受率、完成率和完成时间评价。信度检验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评价。采用人为推理判断方法评价内容效度;以hshworth量表和脑卒中生存质量量表作为校标评估标准效度;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考核结构效度。各领域敏感度通过患者前后2次测试结果的差异来反映。结果量表2次测试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均在0.87以上,分半信度系数均在0.90~0.94之间,显示本量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量袁与Ashworth量表、脑卒中生存质量量表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大于0.05,显示了良好的标准效度。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均将量表领域分为4类,各领域包含的内容与预想结果呈现高度一致性,表明本量表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大多数条目显示了理想的敏感度。结论“基于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信度、效度及敏感度,可以用作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报告结局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00.
1病历介绍患者,女,52岁,反复尿痛9 a,2001年因自觉尿痛去医院就诊。尿常规检查:白细胞增多,诊断为尿路感染,予利氟星等抗生素治疗后好转。2001—2007年每次季节交替时复发,并呈进行性加重。2007年以反复尿路感染入北大医院住院治疗,中段尿培养:大肠埃希菌。用抗生素(具体不详)治疗,17 d后症状消失,尿常规正常、尿培养转阴出院。之后至2008年9月,半个月或1个月即复发1次,自服头孢羟氨苄片、呋喃坦啶能缓解症状。期间行膀胱镜检查为散在炎症。病情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于2008年9月来我院就诊。患者来诊时尿痛,无尿频尿急,予电针中髎、次髎、会阳穴治疗。定位:中髎,位于第3骶后孔中,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