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7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评价各种针刺方法 治疗乳腺结构不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电子和手工检索两种方式,对Cochrane图书馆、CENTRAL、MEDLINE(1996~2004)、EMBASE(1980~2004)、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5~200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4)等中英文数据库、相关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及文章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纳入评价针刺或针刺合并其他疗法治疗乳腺结构不良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共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其例数从78例到180例不等,共计534例.1个研究内的两个亚组的痊愈率比较提示,针刺与乳癖消治疗乳腺结构不良的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R 9.00, 95%CI (2.29,35.43); RR 8.04, 95%CI (2.20,32.02)],且疗效优于乳癖消;6个显效率(包括亚组分析)的组间比较均提示,针刺与其他疗法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研究均未报道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论 由于纳入证据的质量太低和数量太少,针刺治疗乳腺结构不良的疗效尚不肯定,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需更多高质量的RCT来验证.  相似文献   
72.
评价针灸与药物对照治疗单纯性功能性便秘的优效性。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全面检索关于针灸治疗单纯性功能性便秘的国内外文献,选择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试验(CCT)进行系统评价,并使用专门的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无论是近期有效率、愈显率(包括治疗前后的自主排便次数、CCS、症状量表评分比较方面),还是远期有效率,均不亚于药物组,且随访复发率低,安全性均良好。另腹部天枢深刺电针组在CCS评分方面优于药物组,但在改善自主排便方面与药物组疗效相当。而天枢常规刺电针与药物组在CCS评分方面效果无明显差别。但因所纳文献少,敏感性分析较大,存在发表偏倚,且大多量表指标未给予差值分析,导致Meta分析有一定的困难,故尚需较大样本的多中心对照试验和进一步的临床规范化指标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73.
目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针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35例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脱落3例),在西医及中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主穴取大椎、风池、孔最、合谷等,根据辨证选取配穴及补泻手法,每日1次,每周5次。观察患者针刺第3、7天主要症状的缓解情况,于针刺前及针刺第3、7天记录患者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疗效评价量表(疗效评价量表)积分,比较不同针刺介入时间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记录出院患者对针刺治疗的认识,并评定针刺治疗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针刺第3、7天,患者肺系相关症状及非肺系相关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患者疗效评价量表积分均低于针刺前(P<0.05),且针刺第7天低于针刺第3天(P<0.05)。痊愈出院患者中,早针刺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晚针刺患者(P<0.05)。针刺第7天总有效率为84.4%(27/32),高于针刺第3天的34.4%(11/32,P<0.05)。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针刺不良反应,操作者未出现职业暴露;患者普遍认为针刺可帮助病情恢复,推荐接受针刺治疗。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可有效缓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次髎和中髎穴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穴位特异性。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5个电针组:次髎/中髎组、委中组、三阴交组、通天组、合谷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均先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基线Ⅰ),继以0.25%乙酸膀胱灌注建立大鼠膀胱过度活动模型(基线Ⅱ)。造模成功后,5个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5分钟,模型组不予电针治疗。电针后再次以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观察灌注期间大鼠排尿间隔时间、膀胱排尿压力、膀胱基础压力和平均排尿压力的改变。结果与基线Ⅰ相比,基线Ⅱ时各组排尿间隔时间显著缩短(P〈0.01)、膀胱排尿压力和平均排尿压力显著下降(P〈0.01)。电针干预后,各组排尿间隔时间较基线Ⅱ均显著延长,仅次髎/中髎组与基线Ⅰ比较差异不显著,并且其增加值显著大于模型组(P〈0.001)和其他电针组(P〈0.01,或P〈0.05)。次髎/中髎组电针后膀胱排尿压力较基线Ⅱ显著升高(P〈0.05)、与基线Ⅰ差异不显著,并显著高于模型组(P〈0.001)和其他电针组(P〈0.05)。结论次髎、中髎可有效抑制膀胱过度活动,此抑制效应具有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75.
患者,女,33岁,因停经3月于2009年9月18日就诊。患者自2006年7月自然流产后,出现月经不调,周期紊乱,时常停经3个月,最长可达4个月,如有行经,经量少,经行2~3d,无腹痛,颜色淡红,偶有血块,期间一直服用中、西药治疗无效,故选择针灸治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相似文献   
76.
中风病是针灸疗法的优势病种,临床疗效显著,但系统评价得到的结论却是无效或疗效不确切。针对临床实践和评价结果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针灸治疗中风病"病-症-位"结合的诊疗特点,即根据患者的主症明确病位所及和病变经脉辨证选穴,并阐述了针灸疗法通过致残主症的改善降低残疾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疗效特点。提出应据此选用针对主症的金标准作为主要结局评价指标,适当结合患者自我评价,以最大程度减少偏倚、突出针灸治疗的优势,从而客观、恰当、公正地评价针灸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7.
1病历介绍患者,男,52岁,因双下肢无力,小便潴留近13个月以截瘫收入院。入院时小便潴留,不能自主排尿,需留置导尿,最大尿流率为3 mL/s,B超残余尿为300 mL,24 h排尿次数为10次,夜尿4次。膀胱超声示:膀胱充盈良好,内未见结石及占位,胸椎增强核磁提示:脊髓T2—6节段轻度肿胀,脊髓前脚异常信号,无明显强化,中医诊断为:癃闭、截瘫(肝肾不足,筋脉失养)。西医诊断为:尿潴留、脊髓前动脉栓塞。取穴:次髎(髂后上嵴内下方,适对第二骶后孔)、中髎(次髎下内方,适对第三骶后孔)、会阳(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操作手法:患者取俯卧位,针刺次髎、中髎:28号4寸(90 mm)毫针斜刺入骶后孔  相似文献   
78.
针刺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针刺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针刺、电针、体针、头针、激光针、耳针、梅花针、耳穴压豆、水针和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尿急综合征、尿频-尿急综合征等为主题词,检索Cochrane尿失禁组、临床试验资料库、Cochrane补充医学资料库、Cochrane图书馆中心数据库及MEDLINE、EMBASE等英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光盘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选择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即治疗组为针刺或其他疗法加针刺,对照组为药物或空白等,以排尿日记、尿垫测试、生活质量问卷等为测量指标。2个评价员独立地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和分析,采用RevMan 4.2进行Meta分析。结果 6个针刺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日排尿频率等级有效率WMD为14.48(95%CI 7.14~29.38),下尿路症状影响评分WMD为-1.21(95%CI-1.93~-0.49),尿失禁问卷评分WMD为-2.28(95%CI-3.10~-1.46)。结论针刺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是安全的。针刺疗法对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日排尿频率等级有效率、下尿路症状影响评分、尿失禁问卷评分较对照组有效,但针刺对膀胱过度活动症其他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尚需要更多的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79.
刘志顺 《天津护理》2010,18(5):255-256
目的:通过对口腔科新医护人员职业性危害的认识及防护知识的调查,加强口腔科新医护人员对自我防护的意识,提高自我防护的能力。方法:采用无记名形式,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26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口腔科新医护人员对职业危害因素认识不足,自我防护意识淡漠,缺乏自我防护的能力。结论:医院应加强新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知识的培训,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掌握正确防护技术,把院感及职业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电针"中髎""天枢"预处理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大鼠卵巢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动情周期规律的32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每组8只。模型组、电针组和捆绑组采用去氧乙烯基环己烯(VCD)按160 mg/kg体质量连续腹腔注射15 d造模。电针组自造模之日起于"中髎""天枢"穴进行电针预处理,前2周每日1次、5次/周,后2周隔日1次、3次/周。每次20 min,共4周。捆绑组只捆绑固定,时间、频次和总次数同电针组。空白组、模型组不干预。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性腺湿重和性腺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性激素抗苗勒激素(AMH)、抑制素B(inhibin B)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水平,并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和卵泡数量,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卵巢组织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基因(Bax)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左、右侧卵巢湿重和卵巢指数均降低,子宫湿重和子宫指数均降低(P0.05,P0.01);血清AMH和inhibin B均降低(均P0.01),血清FSH、LH、T升高(均P0.01),E2、P降低(均P0.01);卵巢组织中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相应降低(均P0.01),闭锁卵泡增多(P0.01);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左、右侧卵巢湿重和卵巢指数均升高,子宫湿重升高(P0.05,P0.01);血清AMH和inhibin B均升高,血清FSH、LH降低,E2、P升高(P0.05,P0.01);卵巢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相应升高,闭锁卵泡减少(P0.05,P0.01);卵巢组织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捆绑组和模型组各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4周的电针"中髎""天枢"预处理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大鼠的卵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卵巢颗粒细胞抑制凋亡因子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促凋亡因子Bax蛋白的表达来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