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7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临床研究质量控制是临床研究科学性和伦理性的重要保障,国家"十一五"项目"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初步形成了中医药物干预临床研究的质量控制内容与方法。针灸随机对照试验因其自身特点,其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有别于药物干预试验,现场和远程质量控制交互的方法有利于全面控制其质量影响因素,充分利用现场的优势开展干预措施和结局评价的盲态性和规范性监察,利用远程质控实时性开展系列SOP和入组数量等内容监察。在现场质控中可采用访谈法和抽样调查法进行质控内容的监察;采用三级监察的现场质控,考虑现场可行性,一级质控重点进行原始病历和CRF表的核查,即原始病历填写是否真实,CRF表填写是否真实、更改是否规范;二级监查其临床专业性强,重点在于受试者真实性和干预措施规范性两方面现场监查,兼顾其他质控内容;三级稽查为覆盖所有质量影响因素的现场稽查,重点在于围绕干预措施和结局评价进行稽查。  相似文献   
222.
针灸治疗肩周炎研究中对照组设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目前国内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中对照组设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检索至今为止在国内杂志上发表过的、设有对照组的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文献,根据对照组设置中的关键问题制定数据提取表格,提取文献中相关内容并分类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国内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中对照组的设立存在很大问题,多数无设置依据,也未针对研究目的设计对照,使整个试验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存在偏差,导致其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不可靠。结论:针灸临床科研急切需要针对对照组设置问题的指导规范。  相似文献   
223.
从影响针刺效应的因素出发,系统辨析了针刺效应与假针刺效应的区别与联系.认为假针刺效应并不能够完全等同于安慰剂效应,不论治疗针刺还是假针刺,其产生的效应均由特异效应和非特异效应组成,通过盲法、随机等手段可以将治疗针刺与假针刺的非特异效应的差异最大程度地降低,因而治疗针刺与假针刺的效应差异主要取决于特异效应差异的大小.当针刺的特异效应最小时,其效应也最小,才可作为理想的安慰针刺.因此在进行安慰针刺设置时应综合考虑影响针刺特异效应的因素(机体状态,刺激部位,刺激参数),使其产生的特异效应相对最小.  相似文献   
224.
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中医证候积分表(SDSVD)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根据MMSE、ADL、SDSVD量表评价,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76.7%、30.0%、33.3%;对照组分别是30.0%、0.03%、10.0%,两组MMSE、ADL、SDSVD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5)。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随访,根据MMSE、ADL量表评价,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60.9%、34.8%;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34.8%、21.7%。两组MMSE、ADL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是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25.
试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病机及针灸取穴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阴阳失衡、经筋失养、阳气被损、本虚标实等角度分析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病机,认为针灸治疗该病的取穴应遵从平衡阴阳、经筋刺法、温补阳气、扶正祛邪等原则,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26.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马尾神经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诊疗特点和规律。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1966—2014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4年)、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1979—2014年)、Pubmed(1966—2014年)中针灸治疗马尾神经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文献,分析总结常用的针灸干预措施、辨证特点、选穴刺法、介入时机、针灸频次、治疗周期、疗效、随访及安全性。结果:纳入的6篇文献中,针灸治疗该病以辨病为主,常取八髎及会阳等穴位;以电针疗法为主;治疗频次多为每日1次,总疗程多在2~8周。结论:针灸治疗可改善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227.
2007年8月9日~2009年5月23日在我科就诊的马尾神经损伤致尿潴留患者10例,均符合马尾神经损伤致尿潴留的诊断标准:,男7例,女3例;年龄24~75岁,平均51岁;病程〉3个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术后4例,脊髓栓系术后2例,骶管注射后2例,腰椎车祸损伤术后2例;  相似文献   
228.
目的:比较不同频次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FD患者随机分为每周针刺3次组(31例,脱落2例)、每周针刺1次组(30例,脱落2例)及对照组(29例,脱落2例)。两个针刺组均取中脘及双侧天枢、内关、梁丘、阳陵泉、足三里和太冲,分别给予每周3次、每周1次的针刺治疗,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于随访结束后给予补偿性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4、8周的消化不良症状(SID)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于治疗前,治疗2、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4、8周评定3组患者尼平消化不良生活质量指数(NDLQI)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和治疗结束后4、8周,每周针刺3次组、每周针刺1次组SID积分、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0 1,P<0.05)。治疗4周后,每周针刺3次组、每周针刺1次组SID积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0 1);治疗2、4周后,每周针刺3次组、每周针刺1次组NDLQI评分较基线期升高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4、8周,每周针...  相似文献   
229.
总结了针灸治疗术后尿潴留方法的应用概况及有效率,指出针灸治疗术后尿潴留的优势.认为该方法具有一些潜在开发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