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2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7篇 |
内科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8篇 |
综合类 | 57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18篇 |
中国医学 | 38篇 |
出版年
2018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老龄大鼠术后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影响。方法老年雄性SD大鼠144只,18~20月龄,体重450~500g,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C组,n=48),骨折复位模型组(M组,n=48)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48)。D组于骨折复位手术开始前20min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3.0μg/kg,之后以3.0μg·kg-1·h-1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术前1d、术后1、3、7d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记录逃避潜伏期和游泳总距离。各时点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处死取海马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海马BDNF和ChAT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BDNF和ChAT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M组术后1、3d和D组术后1d水迷宫测试的逃避潜伏期及游泳总距离明显延长,海马BDNF和ChAT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M组比较,D组术后1、3d水迷宫测试的逃避潜伏期及游泳总距离明显缩短,而海马BDNF和ChAT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术后1d比较,M组术后7d和D组术后3、7d水迷宫测试的逃避潜伏期及游泳总距离明显缩短,而海马BDNF和ChAT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改善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海马BDNF及ChAT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2.
本文通过臂丛神经自控镇痛(PCRA)、静脉自控镇痛(PCI—A)及肌注镇痛三种方法的应用比较,观察患者VAS评分、舒适评分(BC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及不良反应等,以探索上肢术后患者的最佳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73.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纤维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在纤维胃镜检查中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90例门诊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异丙酚组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的联合用药组(后两组统称为药物组),每组30例.异丙酚组静注异丙酚2~3 mg·kg-1;联合用药组以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2.5μg·L-1靶控输注加异丙酚1~2 mg·kg-1;对照组用胃镜润滑胶浆10 mL表麻.术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记录镇静起效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镜检满意度、术中知晓、胃镜操作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药物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稳定,而对照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增快、增高(P<0.01).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药物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而对照组高血压、心动过速、呛咳呃逆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注药时静脉疼痛、肢体扭动、呛咳呃逆以及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异丙酚组较联合用药组明显增高(P<0.01).联合用药组异丙酚用量少、起效时间快、定向力恢复时间短、镜检满意度高.结论:纤维胃镜检查中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联合镇静,异丙酚用量明显减少、费用更低、不良反应少,且镇静效果增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单肺通气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重30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C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组(V组)和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组(I组),每组12只。采用大潮气量(V=20 ml/kg,50次/min)单肺通气2 h建立右肺单肺通气大鼠模型。单肺通气前10 min,C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4 ml;V组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6μg·kg-1·h^-1(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4 ml);I组采用自制装置氧气驱动经10 min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0.1μg/kg+0.9%氯化钠溶液4 ml,氧流量为2-4 L/min;于给药前(T0)、单肺通气120 min(T1)、和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2)时,采集动脉血样,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的浓度,于T3时处死大鼠,采集右肺匀浆后测定肺组织TNF-α、IL-6和IL-10的含量,左肺测定湿/干重比(W/D),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与T0比较,3组T1和T2时血浆TNF-α、IL-6、IL-10的水平升高(P〈0.05);与C组比较,V组和I组T1、T2时血浆TNF-α、IL-6的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W/D降低(P〈0.05);V组和I组各时点血浆和肺组织TNF-α、IL-6和IL-10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组和I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较C组减轻。结论雾化吸入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抑制单肺通气大鼠导致的炎性反应,与静脉注射大剂量右美托咪定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75.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对内分泌和循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上腹部手术时对循环和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4 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单纯全麻。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及Sp(O2 )。分别于麻醉前、插管后2min、进腹探查时、术中2h和插管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血糖、皮质醇、胰岛素值。结果 A组血压、心率较B组稳定(P <0 .0 5 ) ,A组麻醉前后内分泌各测定值无明显变化,而B组显著升高(P <0 .0 1)。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上腹部手术时对循环和内分泌功能影响小,麻醉较理想。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研究异氟醚复合诱导时,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对减轻插管的心血管反应的指导意义及复合诱导的理想吸入浓度.方法:45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0.5%,1.0%,1.5% 3组,诱导时给予咪达唑仑(咪唑安定)0.2mg*kg-1,芬氟合剂1 u,维库溴铵0.1 mg*kg-1,然后,给予异氟醚吸入,达预定浓度时气管插管.观察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结果:诱导后BIS均下降.0.5%吸入浓度组插管前后MAP变化明显,1.5%吸入浓度组插管前的MAP与静息时比较明显下降.结论:BIS在复合诱导中对减轻插管的心血管反应无指导意义;1.0%异氟醚为较理想的复合诱导吸入浓度. 相似文献
78.
目的:硬膜外注射麻醉药用于镇痛常存在镇痛时间短、副作用多的问题,观察硬膜外注射丁丙诺啡复合当归和胃复安用于镇痛,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 2002-06/2003-12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山附属医院麻醉科完成。选择 80例成年患者,随机分成 4组,对照组:生理盐水 6m L,吗啡组:吗啡 2mg 同生理盐水稀释至 6mL。丁丙诺啡组:丁丙诺啡0.1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 6mL,丁丙诺啡复合当归和胃复安组:丁丙诺啡0.15mg,复合当归 2m L,胃复安 10mg 用生理盐水稀释至6mL。上述药物均于硬膜外注入,观察镇痛效果,镇痛时间及有关并发症。结果:丁丙诺啡复合当归和胃复安联合应用明显优胜于单一用药。其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疼痛缓解率最佳,1~24h 内保持 45% ~95%。镇痛时间明显延长,为 (18.3±7.2)h,吗啡组为 (12.6±0.8)h,丁丙诺啡组为( 11.3±5.2)h,对照组为 1.2±0.8)h。 (结论:丁丙诺啡复合当归和胃复安对镇痛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79.
本文通过对150例患疣病人行激光治疗的护理,总结出对激光治疗的护理主要是要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指导三个阶段,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术前的解释工作和术区的准备,术中的医护合作和患者的配合,术后的患者伤口处理和情志调适。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