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正>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1]。早发现、早治疗是提升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肺部小结节(small pulmonary nodules,SPN)较为常见,恶变概率高达48%[2],目前临床对于SPN的处理意见是长期随访。近些年来,随着胸部低剂量螺旋CT、高分辨率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SPN被检出,提高了肺癌的早发现率[3]。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是治疗SPN、早期肺癌较成熟的胸部微创手术[4],在临床已开展多年。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干预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0.1 ~0.4 μmol/L不同浓度TSA处理胰腺癌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通过Hoechst 33258染色直接观察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包括Notch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肿瘤增殖相关基因eaf2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ytohesin 1、2、3、4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caspase-3、bcl-2、bax以及Notch-1的胞内活性形式NICD蛋白表达.结果 TSA对PANC-1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明显浓度和时间依赖性,0.1、0.2、0.4 μmol/L TSA作用PANC-1 24 h后存活率分别为72%、58%和39%.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TSA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PANC-1细胞死亡逐渐增加,Hoechst 33258染色可见凋亡典型特征的PANC-1细胞比例增加.TSA作用PANC-1后,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caspase-3、bax以及NICD蛋白表达增加,而bcl-2蛋白表达下降.qRT-PCR结果显示Notch通路中相关基因numb、hes6mRNA表达升高,gcn512、dll3 mRNA表达下降(P<0.05),而Notch1 mRNA表达没有变化.肿瘤增殖相关基因eaf2以及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ytohesin mRNA表达未发现有变化(P>0.05). 结论 TSA可诱导胰腺癌PANC-1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Notch通路相关基因可能参与了TSA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54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多层螺旋CT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对急性水肿型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诊断分级情况,比较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胰腺血流量(BF)、血容量(BV)、达峰时间(TTP)及表面通透性(PS)]。结果 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31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23例,非急性胰腺炎0例;多层螺旋CT检查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30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22例,非急性胰腺炎2例,诊断准确率为96.30%(52/54)。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经多层螺旋CT检查, A级1例, B级11例, C级9例, D级6例, E级4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查, A级1例, B级0例, C级4例, D级8例, E级10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BF(75.65±8.46)ml/(100 ml·min)、BV(113.25±10.34)ml/L均低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的(128.63±13....  相似文献   
24.
为了更全面地认识头部经穴的治疗作用和规律;使之在临床中得到更广泛地运用及其作用机理得到更深入地研究,笔者将近年来头部经穴的临床运用与现代研究文献总结归纳如下。临床运用神经、精神科疾病脑血管病偏瘫:刺灸头部经穴治本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高氏取百会、通天、络却等穴治本病50例,总有效率为90%;高氏针上星、百会、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穴治偏瘫100例,总有效率为90%。乙脑后遗症:杨氏针前顶、后顶及左右络却透百会穴为主治愈本病4例。内耳眩晕病:许氏用艾绒压灸百会穴治本病  相似文献   
25.
患者女性,23岁,主诉左上腹部痛月余,呼吸时加剧。左上腹扪及拳头大肿块,质软,表面光滑,B超探查左上腹部液性包块,直径10cm。CT扫描见左上腹巨大囊性包块,最大直径11cm,边缘光滑,均匀低密度,CT值18Hu,囊内无强化,囊壁强化,与周围脾组织无分界。胰腺和胃体部受压右移,左肾后下移。CT诊断为脾脏巨大囊性肿瘤(附图)。手术探查:肝、胰、胃肠道除受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GFP基因导入对BALB/c荧光裸鼠脾脏组织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不同日龄(14日龄、28日龄、49日龄、70日龄)BALB/c荧光裸鼠及BALB/c普通裸鼠各32只,雌雄各半,处死取脾脏,对脾脏的绝对重量、脾脏指数进行测量分析,对脾脏的组织学改变进行观察,并对脾脏淋巴细胞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14日龄荧光裸鼠相比,28日龄荧光裸鼠脾脏指数明显较高(P<0.05)。与14日龄荧光裸鼠相比,49日龄、70日龄荧光裸鼠淋巴细胞数明显变少(P<0.05)。与普通裸鼠(14日龄、28日龄、49日龄、70日龄)相比较,相同日龄荧光裸鼠(14日龄、28日龄、49日龄、70日龄)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GFP基因对不同日龄荧光裸鼠的脾脏发育及其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7.
对1132名高校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高校教职工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症状的关系。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出指标对应的因子负荷显著。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发现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领悟社会支持、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对症状总分有直接影响,应激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消极应对对症状总分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对发病早期(72 h)患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病人行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ST(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等诊断及微创治疗.以动态评价治疗性EKCP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0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行ERCP检查和治疗,B组行内科保守疗.分别观察两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胰腺炎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及治疗后前3 d的血淀粉酶、白细胞数、体温的动态变化.结果 患者A组较B组在48 h、72 h血淀粉酶、白细胞数、体温的动态变化显著,两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胰腺炎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差异显著.结论 在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中,治疗性EKCP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益肾养心通督针法对中风患者载脂蛋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与结果 将 5 0例中风患者的载脂蛋白A(Apo A1 )、载脂蛋白 B(Apo B1 0 0 )与正常人比较 ,再将 5 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益肾养心通督组 2 7例 (观察组 )和阳明经穴组(对照组 ) 2 3例 ,均治疗 30 d,观察治疗前后 Apo A、B变化 ,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总体疗效。针刺后 Apo A1 升高 Apo B1 0 0 降低 ,神经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大幅度降低。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在改善载脂蛋白水平和临床疗效方面 ,观察组都优于对照组 (P<0 .0 5 )  相似文献   
30.
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外伤性脾破裂并休克的患者行急诊脾动脉栓塞术,观察术后临床效果及CT扫描复查检塞后的脾脏变化。结果:除2例造影证实是脾蒂断裂伴脾广泛撕裂伤行脾动脉主干检塞后再中转开腹脾切除抹处理外,其余10例均行单纯检塞治疗治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CT扫描证实残脾血供良好。结论:脾动脉检塞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具有有效、安全、快速、损伤和可保留脾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