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 临床资料 1995年~1999年我科共收治各种原因所致的会阴部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患者11例,其中男7例,女性4例,年龄17~53岁,平均37.4岁。患者大多伴有骨盆多发性骨折,入院经过相应的外科处理后,我们对其局部采用了多用于胸腹腔的低负压引流技术,收到了良好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对手术创面彻底清创后,充分结扎止血,缝合时应尽量关闭死腔,严密缝合皮肤,以避免漏气。伴有骨折的患者,根据需要作相应的内固定、外固定或牵引以制动。再根据患者体位,选择创面最低、最有效处开引流口1~2处,参照谢雅芬所介绍的方法[1],采用DFX-3型(…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在低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双源Flash CT低剂量心脏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新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模式扫描,心动周期心脏图像采集3~4个,以70%R-R间期为预设采集期相;观察组采用Flash低剂量扫描模式扫描,心动周期心脏图像采集1个,以60%R-R间期为预设采集期相。分析并评价两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对照组冠状动脉树的13段图像质量评分为(4.56±0.71)分,观察组为(4.57±0.65)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脏扫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与冠脉检查的有效辐射剂量(ED)等辐射剂量指标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满足入选标准的前提下采用Flash低剂量扫描模式扫描不仅可保证用于诊断的图像质量,还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可作为早期冠心病高危人群的额首选筛选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直线法Lejour术式对于肥大下垂乳房形态矫正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Lejour法术前设计,剥离皮肤及乳腺组织,切除下方和两侧皮肤皮下和腺体组织,形成上方腺体真皮蒂营养乳头乳晕,悬吊缝合腺体基底于第2肋水平,塑形成半球形后无张力缝合。结果:本组14例均获得满意的术后乳房形态,未发生乳头乳晕坏死,其中1例术后出现单侧乳头感觉迟钝,6个月后恢复,1例术后3个月切口下端"猫耳朵"予以手术修复。结论:直线Lejour法乳房缩小术设计操作简单、瘢痕短小、并发症少、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4.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2013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CHF患者191例,根据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24例和存活组167例。对比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按病例对照研究模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住院基本资料。结果死亡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优于存活组,血钠、血肌酐和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异常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与死亡相关的因素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钠、血肌酐及NT-proBNP水平异常是CHF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NTproBNP水平异常对CHF院内死亡的危险性(OR=3.652)高于血钠水平异常(OR=2.731)和血肌酐水平异常(OR=2.475)。结论血钠、血肌酐和NT-proBNP是CHF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且NT-proBNP与CHF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性最为紧密。  相似文献   
125.
患者女,50岁,因发热、右腰腹部疼痛1 d入院。体检:体温38.8℃,右中腹部压痛、反跳痛。右肾区压痛、叩击痛。血常规:白细胞16×10~9/L。心电图示心房纤颤。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患者血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高敏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伴心衰患者14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用美托洛尔治疗;治疗时间1年,对两组患者血压情况、CRP水平及肱动脉内皮功能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后血压水平相差不大,但观察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以后其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于3个月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高血压伴有心衰的患者加用美托洛尔治疗,虽对患者血压的控制没有起到更好的作用,但却可以降低患者CRP水平并能提高FMD,所以可以在权衡其不良反应的同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分析我院自繁培育的封闭群新西兰白兔的血液流变学特性和动态变化. 方法 采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新西兰白兔的血液样品,分别检测其、WBV(高、中、低切变率)、HCT、ESR等1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 检测获得了新西兰白兔15项血液流变学的正常值和动态变化,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新西兰白兔血液学流变学特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我院自繁培育的封闭群新西兰白兔血液流变学特性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128.
肖海  刘彪  覃星悦 《华夏医学》2008,21(1):68-70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脑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动脉溶栓组30例,予尿激酶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2静脉溶栓组32例,予尿激酶120万IU行静脉溶栓治疗。分别于溶栓前、后不同时间行NIHSS评分及90d后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1脑血管造影结果:动脉溶栓组溶栓后血管成功再通25例(完全再通16例,部分再通9例),血管再通率为83.33%。2动脉溶栓组溶栓后2h、24h、3d、7d、评分均明显高于静脉溶栓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溶栓后14d、30d、90d时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动脉溶栓组显效率为80.0%,静脉溶栓组显效率为59.38%。两组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4动脉溶栓组中梗死灶内出血2例(6.67%),均为梗死灶渗血,静脉溶栓组中脑梗死灶内渗血3例(9.38%),两组均为无或轻症状性脑出血。结论:早期超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能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残疾,显效率优于静脉溶栓组,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9.
目的研究比较双源螺旋CT灌注成像对于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对于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50例未经治疗的直径≤3.0cm的肺孤立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结节组和良性结节组,分别进行双源螺旋CT灌注成像,计算结节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通透性值(Permeability,PMB)。同时绘制同层面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TAC),判断结节良恶性,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各灌注参数对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发现恶性结节34例,良性结节16例。两组结节的各灌注参数差异显著,P〈0.01;同层面结节的TAC曲线良恶性差异显著,有助于提示结节性质,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血流量(BF)和通透性值(PMB)对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88.24%,87.50%;90%,94.12%,81.25%;94.00%,91.12%,100.00%;86.00%,94.12%,68.75%。结论双源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有助于早期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性质,为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 Ki-67与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取87例 HCC 石蜡标本,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Ki-67的表达,并运用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和 CD34双染色法进一步标记VM。结果:Ki-67高表达组VM阳性率高于Ki-67低表达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癌组织内存在VM表达,且与癌细胞的Ki-67表达密切相关,Ki-67可能参与 VM的形成,是 VM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