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ABO血型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及其对T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对照组3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140例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中,B型血患该病比例较其他血型患者高,且B型血患者的T细胞亚群变化较正常B型血人群显著。A型血患者比例明显降低。结论:青岛地区B型血人群更易发生原发性肝癌,也更易出现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而A型血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技术,解析理筋提髌手法通过改善髌骨的运动轨迹治疗髌股关节炎的力学机制.方法:以一名早期髌股关节炎患者的右膝为初始资料,根据CT扫描图像,应用有限元相关软件完成膝关节有限元模型构建.加载条件为对股四头肌腱施以200 N拉力,根据理筋提髌手法治疗髌股关节炎临床研究获得的影像学数据进行相关模型数值的干预,...  相似文献   
33.
目的为优化住院患者检查流程,探索"一站式"住院检查服务,提高住院检查服务效率提供参考。方法比较流程再造前后患者预约排队等候时间、预约检查平均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日及满意度等指标,评估流程改造效果。结果流程改造有效减少了患者院内穿梭次数、排队次数,预约排队等候时间及平均预约检查等待时间大幅缩短,患者及临床科室对检查服务满意度均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建立住院患者检查中心及进行流程改进,实现了一站式、分时段精准预约和一站式住院检查服务,缩短了住院患者等待时间和平均住院日,提升了住院检查服务效率,实现了临床及患者满意度双提升。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尼古丁对胆管癌细胞QBC939化疗敏感性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靶点.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α7烟碱型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尼古丁及其阻断剂α银环蛇毒素(α-BTX)干预后的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经5-FU处理后存活增生能力变化,应用单克降平板试验观察尼古丁及α银环蛇毒素对5-FU处理后细胞克降形成率变化.结果 经5-FU处理后,尼古丁刺激组(终浓度分别为10-3 g/L、10-4 g/L、10-5g/L)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28%、124%、118%,细胞存活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而α银环蛇毒素刺激组(2 μg/mL)、尼古丁α银环蛇毒素联合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2%、94%、93%、92%.尼古丁刺激组(6.2±0.40)的克隆形成能力明显高于α银环蛇毒素刺激组(3.2±0.20)、联合组(3.2±0.20)及对照组(3.4±0.33).结论 尼古丁可明显降低胆管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其可能是通过α7烟碱型胆碱能受体发挥化疗抵抗效应.  相似文献   
35.
病例资料患者,女,49岁。因“宫颈癌”于我院给予新辅助化疗,化疗前血常规、血凝常规及生化检查正常,化疗过程顺利,未见不适。出院后第4d开始出现腹泻。水样便。渐进性加重,伴较严重的恶心、呕吐,腹胀明显,遂急诊收入住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急性病容,精神差,脱水状态,腹部膨隆,无腹肌紧张,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  相似文献   
36.
文题释义:慢性劳损所致的上颈椎失稳:是由于长期累积性力引起颈部筋伤,筋不束骨,最终发生“筋出槽,骨错缝”,导致上颈椎活动度的异常改变。 “筋束骨”理论:“诸筋者,皆会于节”“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等论述均表明筋能聚于关节附近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当筋长期劳损后,出现“筋伤”,进而“束骨”能力下降,最终导致“骨错缝”的发生。 背景:对于上颈椎失稳机制的尸体标本研究多集中于急性暴力模型,尚缺乏慢性劳损型上颈椎失稳模型。 目的:根据“筋束骨”理论构建慢性劳损致上颈椎失稳尸体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  方法:将9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准备完毕后,先用Motion Analysis运动捕捉系统进行正常椎体活动度的检测,再使用BOSE动态疲劳试验机进行最大幅度的屈伸和旋转疲劳加载构建上颈椎失稳尸体模型,再次进行活动度的检测,比较造模前和造模后的上颈椎模型的枕寰关节、寰枢关节和整个上颈椎结构的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右旋活动度。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南方医科大学的相关伦理要求,标本供者自愿捐赠。 结果与结论:①在前屈运动时,造模后标本的寰枢关节(C1-2)、整个上颈椎(C0-2)活动范围明显大于造模前的标本(P < 0.05);后伸时,造模后标本的寰枕关节(C0-1)、整个上颈椎(C0-2)活动范围明显大于造模前(P < 0.05);在屈伸复合运动时,造模后标本的寰枢关节(C1-2)、整个上颈椎(C0-2)活动范围显著大于造模前标本(P < 0.05);②在侧屈活动中,造模后标本寰枕关节(C0-1)、寰枢关节(C1-2)、整个上颈椎(C0-2)的活动度均较造模前有所增大,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在右旋活动时,造模后标本的整个上颈椎(C0-2)的活动度较造模前明显增加(P < 0.05);④在左右旋复合运动时,造模后标本的寰枢关节(C1-2)、整个上颈椎(C0-2)活动范围明显大于造模前的标本(P < 0.05);⑤结果说明,采取该造模方法可以很好地反映慢性劳损型上颈椎失稳的状态。 ORCID: 0000-0001-7193-8547(梁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7.
目的:对外侧踝关节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联合损伤进行初步研究,分析摇拔戳手法治疗踝关节的作用机理和韧带联合损伤恢复过程中足踝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基于1例患有右侧足踝扭伤的男性志愿者进行CT扫描,使用Mimics 10.0,Solidworks 2016,Hypermesh 12.0,Abaqus 6.13软件建立足踝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验证了模型有效性,结合临床研究,通过调整韧带弹性模量来模拟韧带损伤,对踝关节在不同治疗时期下的趾屈、背伸、内翻、外翻4种工况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随着摇拔戳手法的治疗和韧带损伤的恢复,4种工况下胫距与腓距关节面的最大应力和受力较大的区域逐渐增大,最大受力韧带的应力值逐渐增大,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应力发生分散和转移,所受轴力逐渐减小。结论: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摇拔戳手法的力学状况,直观看出足踝距腓前和跟腓韧带联合损伤治疗前后韧带、关节面受力的变化,将治疗效果进行量化,为该手法的临床推广及应用提供客观、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变应性鼻支气管炎(ABR)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的活性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ABR患者87例(病例组),其中单纯变应性鼻炎(AR)患者25例,AR并变应性鼻炎伴气道高反应性(AHR)患者34例,AR并支气管哮喘(BA)患者28例;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固相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PAF-AH活性。结果对照组血浆PAF-AH活性高于病例组(P<0.05);对照组、单纯AR者和AR并AHR者血浆PAF-AH活性均明显高于AR并BA者(P均<0.05)。结论 ABR患者血浆PAF-AH活性低于正常,PAF-AH活性降低可能与ABR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建立颅底陷入合并寰枕融合畸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方法 采集1例颅底陷入合并寰枕融合畸形患者的颅颈交界区的CT薄层扫描数据,利用Mimics软件对CT数据进行处理,生成三维几何表面模型,并导出点云;采用逆向工程软件Imageware处理点云数据,生成三维曲面;采用四面体与六面体混合分网的思路,利用HyperMesh对曲面模型先分块再分网,最后导出网格模型;将网格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韧带添加、材料赋值、接触定义、边界约束等,得到寰枕融合畸形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 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包含474 162个单元和235 524个节点,外观逼真,几何相似性较好,可根据不同实验目的进行加载分析,对复杂载荷条件进行仿真计算。结论 利用HyperMesh等软件的前处理功能建立的颅底陷入合并寰枕融合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为颅颈交界区畸形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基础,可为上颈椎畸形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目的:运用运动捕捉技术量化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操作,获取其运动学参数,总结手法操作的运动学特征,缩短坐位腰椎旋转手法的学习周期,为临床推广、教学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运动捕捉技术对坐位腰椎旋转手法进行动态实测,获取该手法操作过程的运动轨迹及运动学参数。结果:获得了坐位腰椎旋转手法的运动学参数参考值:旋扳时最大角度为后伸21.82°±12.04°,侧屈68.62°±26.54°,旋转63.77°±23.39°,旋扳前后角度变化为后伸6.59°±3.26°,侧屈5.00°±2.49°,旋转5.84°±3.05°,旋扳时最大角速度值为(47.57°±21.25°)/s.操作者施行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时,左、右手的运动学参数(前屈运动、旋扳时最大角度、扳动角度及旋扳最大角速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位腰椎旋转手法属于长杠杆的扳动类手法,其运动轨迹为"前屈-侧旋-后旋",整体操作具有运动幅度大的特点,而在进行旋扳发力操作时具有"高速低幅"的运动特点。左右侧坐位腰椎旋转手法的运动学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