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in receptor,PR)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HER-2)及Ki-67在乳腺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组织的表达,及ER、PR、HER-2与Ki-67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2-01-2012-09在山东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确诊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8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同时检测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ER、PR、HER-2与Ki-67的表达。结果:83例乳腺癌患者中,ER在原发灶与转移灶表达一致71例,一致率为85.5%,变化率为14.5%。ER在原发灶与转移灶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PR在原发灶与转移灶表达一致75例,一致率为90.4%,变化率为9.6%。PR在原发灶与转移灶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HER-2在原发灶与转移灶表达一致74例,一致率为89.2%,变化率为10.8%。HER-2在原发灶与转移灶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0。原发灶Ki-67高表达和转移灶Ki-67低表达与ER表达相关,P=0.031;Ki-67在原发灶与转移灶的表达水平与PR和HER-2表达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原发灶Ki-67高表达和转移灶Ki-67低表达与ER表达相关。尽管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具有较高一致性,但是仍有约10%的患者表达存在差异。有必要同时检测乳腺癌患者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为部分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62.
目的:对活络止痛贴结合TDP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活络止痛贴结合TDP)、对照组1(单纯活络止痛贴)和对照组2(单纯TDP照射),各30例,观察3组治疗结束后的疗效,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主观疼痛VAS数值积分.结果:治疗组治疗结束后疾病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对照组1为90.0%,对照组2为70%,3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主观疼痛VAS积分的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络止痛贴结合TDP治疗组较单纯使用活络止痛贴和单纯使用TDP照射更加有效,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3.
一、临床资料:本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男:女为2:1。最小年龄53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57.8岁。病变位于降结肠者5例,乙状结肠3例,直肠上段(腹膜返折上)3例。粘液腺癌3例,低分化腺癌2例,腺癌7例。12例均有阵发性腹痛病史,最短者3天,最长者4个月,多数在7~10天。9例有大便时干时稀症状,3例无大便改变,均无明确脓血便。12例均一期切除肿瘤,恢复肠道连续性。术后切口裂开3例,切口感染2例。一例术后三天心跳骤停死亡。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经皮氧分压(PtcOz)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变化特点,了解其在ARD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对49例ARDS患者实施连续动态监测PtcO2,记录通气前和通气后4、8、16、24hPtcO2值,同期抽取动脉血检测PaO2、SaO2,记录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并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不同时间PtcO2的差异。结果SaO2、HR、MAP随时间变化的程度不明显(均P〉0.05),PtcO2和PaO2随时间变化显著(均P〈0.05);存活组(35例)与死亡组(14例)Ptc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tcO2监测对ARDS治疗能提供连续、可靠的指导作用,PtcO2早期的变化对判断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5.
带蒂大网膜在肛管直肠癌Miles氏术中的应用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250117)郭洪亮,徐忠法,马恒,刘岩松,李永清1991年1月至1997年6月,我们对60例行Mukes氏术肛管直肠癌患者应用带蒂大网膜修补盆底腹膜、填充盆底及会阴部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超声(ultrasound,US)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评价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治疗浸润性乳腺癌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03-01-2013-01-31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接受NAC的乳腺癌患者98例,行4个周期NAC后分别用临床触诊、US及MRI方法检测NAC前后肿瘤最大径,并记录US图像病灶形态、边界、回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下血流信号等级,以及MRI病灶血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在NAC前后的变化.以病理学Miller-Payne(M-P)分级为评价金标准,用诊断试验的方法分别检验US和MRI与病理学评价NAC疗效的一致性,并比较化疗前后US和MRI各参数的变化.按M-P分级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major histological response,MHR)组(n=42)和组织学非显著反应(non-major histological response,NMHR)组(n=56).结果 在检测残留病灶的最大径与病理最大径之间的相关性上,MRI(r=0.852,P=0.005)优于US(r=0.636,P=0.005)和触诊(r=0.374,P=0.049).临床触诊评价NAC疗效的准确性达57.1%(56/98),与病理学评价的一致性(Kappa)为0.171,P=0.036;US评价疗效的准确性达87.8%(86/98),一致性为0.679,P<0.001;单纯应用MRI测量原发灶长径评价疗效的准确性为90.8%(89/98),一致性为0.748,P<0.001;合并TIC分析结果后MRI的准确性为83.7%(82/98),一致性为0.618,P<0.001.MHR组患者NAC前后US病灶形态不规则由13例升至22例,边界清晰由3例升至15例,后方回声无异常由9例升至21例,血流信号0~Ⅰ级由2例升至1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周围有强回声带由5例降至2例,内部回声偏多由6例升至8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MHR组患者US表现,NAC前后原发灶形态不规则由26例升至41例,肿瘤周围有强回声带由21例降至6例,肿瘤内部回声偏多由12例升至23例,血流信号0~Ⅰ级由6例升至1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前患者MRI显示,TIC以Ⅱ型和Ⅲ型为主(97/98),NAC后Ⅰ型强化曲线由1例升至11例,P<0.05;MHR组患者中Ⅰ型强化曲线由1例升至10例,P<0.05.结论 US与MRI均是评价乳腺癌NAC疗效的有效检查手段.MRI评价化疗疗效比US更为可靠,与病理评价金标准的一致性更好.NAC前后US图像形态、边界、回声及血流信号的变化以及MRI血流TIC的改变,是评价乳腺癌NAC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7.
音乐作为一种能给人带来情感体验的听觉刺激,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进而改善患者的行为功能。本文就音乐疗法治疗意识障碍(DOC)患者的疗效、治疗机制、应用现状及音乐类型选择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8.
创伤性脑损伤(TBI)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TBI患者面临的重要难题是继发脑水肿、脑脊液循环动力学改变、颅内高压,甚至脑肿胀引起脑膨出。因此探讨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对重型TBI患者的脑脊液引流管理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研究表明经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可显著降低颅内压,可能在治疗TBI导致的颅内高压患者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替代腋淋巴结切除术(axiH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的可行性。方法:联合应用亚甲蓝和^99mTc标记的硫胶体进行SLNB。2001年12月起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两个治疗组收治的临床T1.2N0M0乳腺癌病人进入本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A组病人SLNB后均行ALND。B组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不同意SLNB替代ALND病人(B1组)治疗同A组;同意SLNB替代ALND病人(B2组)依据SLN状况,SLN阴性仅行SLNB,SLN阳性行ALND。结果:2001年12月-2005年6月共入组642例病人,其中A组114例(17.8%),B组528例(82.2%),B1组195例,B2组333例。B2组病人SLN阴性240例仅行SLNB;SLN阳性93例,其中87例接受ALND,另6例SLN镜下微小转移灶者中4例仅行SLNB,2例接受SLNB加区域淋巴结放疗。SLNB替代ALND者各项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ALND者(均P〈0.05)。B2组244例仅行SLNB病人中位随访26个月(7-48个月),2例病人发现区域淋巴结复发(0.82%),与ALND腋淋巴结阴性组病人(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N术中冰冻快速病理诊断准确率98.5%,假阴性率5.4%。结论:SLNB可以缩小手术范围、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SLN术中冰冻快速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70.
我们在行乳腺癌手术中遇到腋静脉3支变异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37岁,因右侧乳腺癌在全麻下行胸膜外式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术中自腋尖处解剖腋静脉,见腋静脉自胸小肌内缘1cm处(距腋静脉入口约1cm)由3支静脉及头静脉共同汇合而成。3支静脉等粗,直径约为0.3cm。其中2支与腋动脉平行排列,1支呈弓状沿胸壁走行。继续向远侧解剖至背阔肌前缘,3支均与肱动脉并行。本例腋静脉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