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9篇
  3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7 毫秒
71.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在增强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对吉非替尼敏感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EGFR突变型NSCLC细胞株H1650及EGFR野生型NSCLC细胞株H1299,5-Aza-CdR处理后,CCK-8法检测H1650及H1299细胞对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miR-200c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EGFR突变型及野生型NSCLC细胞株H1650、H1299对吉非替尼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5-Aza-CdR处理后H1650及H1299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显著增强,表现为吉非替尼对细胞的IC50明显降低[(1.04±0.35)vs(159.37±17.48)μmol/L,(6.28±1.02)vs(223.76±23.63)μmol/L;均P<0.01]。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5-Aza-CdR处理后EGFR突变型或野生型H1650、H1299细胞中miR-200c[(0.009±0.003)vs(0.002±0.001),(0.004±0.001)vs 0;均P<0.01]和EGFR mRNA[(0.286±0.037)vs(0.015±0.012),(0.057±0.014)vs(0.01±0.01);均P<0.0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结论: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CdR可上调NSCLC细胞中miR-200c及EGFR mRNA的表达,增强其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巴氯芬及β-环糊精的包结作用和巴氯芬及β-环糊精包结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核磁共振法研究了β-环糊精对巴氯芬的包结行为;用摩尔比法确定了包结物的化学计量比;用公式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巴氯芬与β-环糊精的包结常数;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巴氯芬与包结物对牛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巴氯芬与β-环糊精的包结过程是自发的,主要驱动力为疏水作用力;巴氯芬及包结物都会对牛血清白蛋白产生静态猝灭。结论:巴氯芬与β-环糊精的包结比为1∶1;巴氯芬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主要作用为疏水作用,而包结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主要为静电作用,这是由于β-环糊精将巴氯芬分子中疏水部分包结的结果。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在血液病人输注化疗药物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穿刺方法的对比。方法将129例次住院化疗患者分3组,A组:使用头皮钢针穿刺外周静脉41例次;B组:使用静脉留置针50例次;C组:使用三向瓣膜式PICC38例次。结果①静脉炎:A组发生率39.02%(16/41),B组32%(16/50),C组5.26%(2/38),P〈0.01。②外渗:A组发生率21.95%(9/41),B组10%(5/50),C组2.63%(1/38),P〈0.01。结论血液病人治疗的输液通道应首选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可保护血管,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研究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TET(0、1、2、4、6、8、10 μg/ml)处理PC3细胞,锥虫蓝拒染法和MTT法检测TET对PC3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TET对PC3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ET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PARP表达的影响。结果 2 μg/ml TET作用24 h对PC3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为(20.96±1.72)%,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10 μg/ml TET作用24 h对PC3细胞生长的抑制率达(89.23±4.12)%。TET能诱导PC3细胞凋亡,并能明显诱导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剪切活化及其底物PARP的剪切失活。结论 TET能明显抑制PC3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该作用与TET诱导细胞Caspase-3剪切激活及PARP剪切失活有关。  相似文献   
75.
根管充填是根管治疗中的重点及难点,要求在彻底去除病原刺激物的基础上进行严密的充填。侧支根管为发自主根管通向牙周膜的细小分支,多发生于根尖1/3。由于其高发生率及预备清理的困难性,侧支根管及其他侧副管对于根管治疗疗效的影响一直是临床医生及研究者关注的核心问题。热牙胶充填技术在侧支根管充填的多项研究中均表现出突出优势,但尚未获得充分的临床证据来证实其疗效。文章将就侧支根管的解剖、充填必要性及充填方法等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对老年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颈部淋巴清扫及血钙、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行甲状腺癌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02例,依据是否注射纳米碳示踪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1)与研究组(n=51)。两组均行常规甲状腺癌切除术,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纳米碳示踪剂。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甲状旁腺误切人数、淋巴结清除数目、有无淋巴转移、直径5 mm淋巴结数、阳性淋巴结清扫数、术后低血钙症状以及暂时性血清PTH降低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甲状旁腺误切发生率(3.92%),显著低于对照组(23.53%)(P0.05);研究组患者淋巴结清除数、淋巴结直径5 mm数、阳性淋巴结清扫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淋巴转移率(7.84%)与对照组(9.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低血钙症状、暂时性血清PTH降低等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更低(P0.05)。结论纳米碳示踪剂应用于老年甲状腺癌切除术中,效果满意,可有效避免甲状旁腺误切,继而降低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在血液病人输注化疗药物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穿刺方法的对比。方法将129例次住院化疗患者分3组,A组:使用头皮钢针穿刺外周静脉41例次;B组:使用静脉留置针50例次;C组:使用三向瓣膜式PICC38例次。结果①静脉炎:A组发生率39.02%(16/41),B组32%(16/50),C组5.26%(2/38),P<0.01。②外渗:A组发生率21.95%(9/41),B组10%(5/50),C组2.63%(1/38),P<0.01。结论血液病人治疗的输液通道应首选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可保护血管,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8.
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应用金因肽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VAC)联合应用金因肽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6例,采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应用金因肽治疗;对照组14例,采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有无差异。结果创面愈合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创面愈合速度较对照组快。结论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应用金因肽治疗III~IV度压疮创面效果优于封闭式负压引流,可促进创面愈合,使用方便,同时减少病人痛苦、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9.
通过预备树脂模拟根管,比较5种不同机用镍钛器械预备重度弯曲根管的成形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将50个单弯模拟树脂根管随机分成5组,每组10个,分别使用ProTaper(组1),Reciproc(组2),Twisted File Adaptive(TFA,组3)、WaveOne Gold(组4)和M3(组5)进行预备,并记录预备时间。扫描透明树脂根管预备前后的墨水染色图像,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重叠,测量分析根管弯曲度变化值和中心定位力值等指标,使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预备时间组3最短。组1的根尖偏移明显大于其他组;根管弯曲段组3和组5显著小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A可快速有效地预备根管;M3具有很好根管成形能力;ProTaper的偏移最大。  相似文献   
80.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院后呼吸系统功能及健康状况。方法 选取2020年2-3月武汉雷神山医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分为普通型、重型两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以及吸烟史、既往史、运动情况等基线临床特征,改良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6MWT)结果,出院时胸部CT表现及评分。在出院后6、12、18、24个月进行随访,询问患者是否仍有COVID-19的临床症状。结果 纳入320例COVID-19患者,普通型组179例(55.9%),重型组141例(44.1%);男性149例(46.6%),女性171例(53.4%)。疲劳或乏力、睡眠障碍为患者出院后随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与出院时相比,出院后12个月明显好转(P<0.05)。与出院时相比,普通型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6MWD)出院后6个月明显改善,重型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明显改善(均P<0.05)。胸部CT最常见的异常表现为磨玻璃影及纤维化改变,截止出院后24个月有94.1%(174/185)的患者胸部CT病变完全吸收。经Cox回归分析,年龄较小(HR=0.975,95%CI:0.963~0.987,P<0.001),疾病严重程度较轻(普通型/重型组,HR=1.800,95%CI:1.255~2.581,P=0.001),运动等级较高(中等活动量/波动量,HR=1.432,95%CI:1.046~1.961,P=0.025),基线淋巴细胞绝对值较高(HR=1.126,95%CI:1.054~1.202,P<0.001),基线C反应蛋白水平较低(HR=0.991,95%CI:0.982~0.999,P=0.036)是COVID-19患者胸部CT异常表现完全吸收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大多数普通型与重型COVID-19患者在24个月的随访中,呼吸系统功能恢复良好,普通型组比重型组恢复得更快。年龄较小、体育活动等级高、疾病严重程度较低、基线淋巴细胞水平较高、基线C反应蛋白水平较低均有利于患者胸部CT显示病变的完全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