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重建钢板不同放置方法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2005年7月-2009年6月,我院采用重建钢板不同放置方法分组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117例,笔者对其疗效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背景:采用各种表面改性方法提高医用钛及钛合金植入物的骨整合,是目前人工关节假体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目的:在纯钛表面制备掺硅二氧化锆膜,研究其对成骨样MG63细胞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磁过滤真空阴极弧沉积技术在纯钛表面分别制备掺硅二氧化锆膜与二氧化锆膜。将成骨样MG63细胞分别接种于掺硅二氧化锆膜、二氧化锆膜及纯钛片表面,接种后第1,4,7,10天,以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骨保护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基因表达情况,ELISA检测细胞分泌骨保护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蛋白量。结果与结论:(1)接种第1天,3组骨保护素基因及蛋白表达无差异;接种第4天,掺硅二氧化锆膜组、二氧化锆膜组骨保护素基因及蛋白表达高于纯钛组(P<0.05),掺硅二氧化锆膜组、二氧化锆膜组骨保护素基因及蛋白表达无差异;接种第7,10天,掺硅二氧化锆膜组骨保护素基因及蛋白表达高于二氧化锆膜组、纯钛组(P<0.05);(2)接种第1天,3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基因及蛋白表达无差异;接种第4,7天,掺硅二氧化锆膜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基因及蛋白表达低于二氧化锆膜组、纯钛组(P<0.05);接种第10天,掺硅二氧化锆膜组、二氧化锆膜组基因及蛋白表达低于纯钛组(P<0.05),掺硅二氧化锆膜组、二氧化锆膜组骨保护素基因及蛋白表达无差异;(3)结果表明,在纯钛表面阴极弧沉积掺硅二氧化锆膜,能够上调成骨样MG63细胞内骨保护素表达水平,同时下调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补阳还五汤组(A组)、地塞米松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每组20只,实验动物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A组应用补阳还五汤进行干预;B组应用地塞未松干预;C组用生理盐水干预。观察各组造模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感觉、运动及脊髓神经功能BBB评分变化。结果急性脊髓损伤后,3组大鼠神经功能均有一定恢复,术后8 h、24 h、7 d及14 d,A、B组BBB评分显著增加,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 d及14 d时,A组BBB评分改善较C组更为明显,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有效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时,其钢板放置方法尚有争议,须经研究证实重建钢板前置与上置的生物力学差异,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指导。 目的:比较前置与上置重建钢板固定锁骨中段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采集12具成人新鲜锁骨标本(共24根),致中段锁骨粉碎骨折,分别采用6孔钢板固定并将标本随机分为3组:钢板上置组(n=9):重建钢板经塑形后,固定于锁骨骨折标本上方,保证骨折线两端均有3枚螺钉;钢板前置组(n=9):重建钢板经塑形后,固定于锁骨骨折标本上方,保证骨折线两端均有3枚螺钉;正常标本组(n=6):无任何干预措施。测试各组试件的生物力学特性,并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三点弯曲强度、扭转强度和刚度测量表明,钢板上置组和钢板前置组与正常标本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而拉伸试验表明,钢板前置组内固定抗拉强度和刚度优于钢板上置组(P < 0.05);抗拔力亦明显优于钢板上置组(P < 0.05);同时钢板前置组内固定应力遮挡小,明显优于钢板上置组(P < 0.05)。提示钢板前置是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一种可靠治疗方法。 关键词:锁骨骨折;中段骨折;重建钢板;前置;上置;生物力学  相似文献   
15.
可调式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桡骨远端骨折十分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7%[1]。稳定性骨折多采用手法复位加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但对于不稳定性骨折,此法多不能达到满意效果,常出现畸形、握力减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西兰大白兔组织工程骨股骨旁异位成骨(ectopic bone formation)的效果。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与生物陶瓷构建组织工程骨,种植到新西兰大白兔股骨的骨膜旁,第8周获得异位成骨组织,检测分析收获的异位成骨材料结构。结果:第8周的异位成骨材料内有骨组织形成,成骨材料结构清晰,组织内部有新血管形成,荧光蛋白标记的标本有荧光蛋白表达。结论:组织工程骨在体内可顺利异位成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