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69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96篇
  2篇
中国医学   12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MR引导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子宫肌瘤温度曲线参数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对31例子宫肌瘤患者行MR引导下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瘤,通过HIFU消融子宫肌瘤过程中的热量分布情况获得温度曲线,然后利用Matlab语言编程计算以下温度曲线参数:温度上升斜率、温度下降斜率、曲线下面积、加热时间、最高平均温度和温度达峰时间。应用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分析HIFU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子宫肌瘤体积变化与治疗过程中温度曲线参数的关系。结果治疗后6个月,子宫肌瘤体积平均缩小率为(39.43±27.01)%;子宫肌瘤HIFU消融过程中,温度曲线示温度上升斜率为(0.97±0.84)℃/s,温度下降斜率为(-0.56±0.39)℃/s,曲线下面积为(2 240.03±455.93)℃·s,加热时间为(28.34±12.88)s,最高平均温度为(47.01±4.63)℃,温度达峰时间为(22.79±9.47)s。温度下降斜率与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呈正相关(r_s=0.473,P=0.007)。结论 MR引导下HIFU消融后子宫肌瘤温度下降越慢,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Halsted缝合法(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在腰大池置管引流术中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本院血管病组腰大池置管引流术81例。在置管操作过程中分别采用了Halsted缝合法和普通引流管固定方法固定引流管。对比分析置管后患者并发颅内感染,引流管滑脱,断裂以及穿刺部位脑脊液漏,渗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81例腰大池置管引流术中,使用Halsted缝合法固定引流管27例,未使用Halsted缝合法固定引流管54例。在感染、引流管滑脱、断裂等方面,使用Halsted缝合组和未使用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穿刺部位渗血,脑脊液漏等方面,两组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Halsted缝合法有效的减少了颅内感染,引流管滑脱,断裂以及穿刺部位脑脊液漏,渗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3.0 T MRI使用单次屏气快速场回波平面回波成像(TFE-EPI)序列行非增强冠状动脉MRA(CMRA)的可行性。方法 2021年10月前瞻性入组23名健康志愿者, 分别采集单次屏气TFE-EPI序列和自由呼吸快速场回波(TFE)序列非增强CMRA。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采集时间。使用Wilcoxon非参数检验分析评价两组不同部位血管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伪影及变形、血管锐利度。评价血管包括主动脉、右冠状动脉近端、右冠状动脉中段、左前降支近段和左回旋支近段。结果单次屏气TFE-EPI序列的采集时间[(16.3±2.2)s]比自由呼吸TFE序列[(466.9±101.3)s]缩短了96.5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9, P<0.01)。两者各部位血管的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FE-EPI序列在右冠状动脉中段CNR明显优于TFE序列(Z=2.65, P=0.008)。在图像伪影及变形的比较中, TFE-EPI序列在右冠状动脉中段优于TFE序列(Z=2.00, P=0.046)。在血管锐利度的比较中, T...  相似文献   
34.
刘婧  孙芳 《糖尿病之友》2013,(10):62-62
糖尿病患者合并肾病后常会出现水肿的情况,患者不仅出行不便,而且睡眠也会受到影响,而有时单纯应用利尿药又难以奏效,那应当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35.
这是一个性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快速地上床,快速地发生,又快速地结束——当然,也很快索然无味。所以,当慢生活潮流正在全球兴起时,慢性爱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推崇。它是慢生活的一种同步反映。有人总结慢性爱说:要像品尝一块巧克力那样去体验性爱,而不是仅仅为了获取其中含有的糖份。  相似文献   
36.
灯盏花素心血管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灯盏花素是从灯盏花中提取的黄酮类活性成分,为灯盏花甲素、灯盏花乙素的混合物,主要为灯盏乙素。灯盏花素具有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降低血黏度、调节血脂、促纤溶、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该文介绍了近10年灯盏花素心血管方面的药理及临床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37.
目的:横断研究相应脊髓背根通路的完整性对针刺足三里穴后胃平滑肌电活动的影响,探讨中枢性调控对针刺足三里穴效应的联系途径。方法:选择SD健康成年大鼠30只,用冰乙酸法复制幽门管部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背根L4-S1切断组、T10-T11横断组,每组10只。用直径0.2mm铂金圆环电极植入溃疡部浆膜下,记录针刺前后胃平滑肌电活动的变化,刺激参数:2—100Hz,疏密方波,刺激电流峰值1.5mA,连续刺激20min。结果:模型对照组针刺前为(5.73±0.51)cpm,(2.28±0.57)mV:针刺后,(5.34±0.34)cpm,(1.06±0.13)mV。背根(L4-S1)组切断前,(5.65±0.26)cpm,(1.66±0.15)mV:切断后,(5.40±0.23)cpm,(1.17±0.23)mV,切断加针刺后,(5.26±0.18)cpm,(2.45±0.23)mV。脊髓(T10-T11)组横断前,(5.69±0.36)cpm,(1.91±0.25)mV:横断后,(4.98±0.53)cpm,(1.05±0.18)mV。横断加针刺后,(4.60±0.44)cpm,(2.52±0.38)mV。结论:针刺足三里具有抑制胃溃疡模型大鼠胃平滑肌电活动的作用;切断相应背根后,针刺足三里有增强胃平滑肌电幅值的作用,且横断脊髓作用更强,表明脊髓通路的完整性直接影响针刺效应,针刺的双向调节作用与脊髓以上高位中枢的调控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8.
随着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如何顺利开展老年智慧照护服务已成为重要议题,人因工效学为老年智慧照护带来了有效的保障和崭新的机遇。基于此本研究从人因工效学的概念出发,总结了人因工效学在老年智慧照护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展,人因工效学通过考虑老年人独特的认知、感知、肢体功能以及动机特点,使智慧照护产品的设计更贴近老年人群的需求、营造更舒适且便捷的智慧照护环境。未来,在通过人因工效学对智慧照护的软硬件设施优化和创新的基础上,研究者更应注重设计的普适性和严谨性,融合人因工效学特色,为老年人群提供高安全性、高便利性、高现代化的智慧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膈肌电刺激对神经重症获得性衰弱患者呼吸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唐山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ICU收治的64例神经重症获得性衰弱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1例,观察组患者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膈肌电刺激进行治疗,对比二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的数值变化;对比二组患者预后情况,包括使用呼吸机时间和总住院治疗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以及FEV1/FVC的数值与对照组相比较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使用呼吸机时间和总住院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神经重症获得性衰弱患者应用膈肌电刺激治疗,不仅可有效改善肺功能,而且还可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进而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0.
1概述 冰片,又名片脑、桔片、龙脑香、梅花冰片、羯布罗香、梅花脑和冰片脑等,是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加工品提取获得的结晶,是近乎于纯粹的右旋龙脑,适用于闭证神昏、目赤肿痛、喉痹口疮和疮疡肿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