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0篇 |
免费 | 59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15篇 |
口腔科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110篇 |
内科学 | 44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53篇 |
外科学 | 20篇 |
综合类 | 177篇 |
预防医学 | 65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98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133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64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升解通瘀汤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20例缺血性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升解通瘀汤口服治疗,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氢-核磁共振谱(1H-NMR)检测技术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液样本进行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治疗前后组内与组间的差异性代谢物进行筛选,并利用MetaboAnalyst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间无差异代谢物;治疗后两组间有果糖和α-羟基异戊酸酯2个差异代谢物,且两种差异代谢物在治疗组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共筛选出差异代谢物20种,其中对照组3种,分别为乳酸、酪氨酸、色氨酸,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17种,其中缬氨酸、3,4-二羟扁桃酸、吲哚磺酸盐、烟酸、马尿酸含量较治疗前升高,精氨酸、α-葡萄糖、β-葡萄糖、乙酰乙酸、胆碱、异亮氨酸、亮氨酸、胍基乙酸、甘露醇、尿素、蛋氨酸、天冬氨酸含量较治疗前降低。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仅在治疗组治疗前...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三黄消疕膏用于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就诊于我院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决银颗粒治疗,治疗组除口服决银颗粒外,外用三黄消疕膏于局部皮损处,治疗2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SI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P<0.05);DLQI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1%,对照组有效率为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9,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消疕膏联合决银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看图对话”互动式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84例门诊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由教育护士利用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的4幅“看图对话”工具进行互动式教育,对照组只接受糖尿病常规教育.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3个代谢指标及自护行为能力有无变化.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lc控制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各项自护行为能力(除遵医嘱服药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看图对话”互动式教育对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提高自护行为能力有促进作用,患者的血糖控制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山蜡梅叶颗粒活性成分对慢性咽炎模型大鼠的药效作用并建立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结合模型,构建山蜡梅叶颗粒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与其药效消长的对应关系。方法 利用氨水溶液诱导建立慢性咽炎大鼠模型。ig给予山蜡梅叶颗粒,并从行为学特征、咽部组织病理、血清炎症因子含量来考察其治疗效果。以山蜡梅叶颗粒中具有抗炎活性的6个入血成分(原儿茶酸、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木犀草素、紫云英苷、异嗪皮啶)为药动学考察指标,以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6水平作为药效学指标,利用Phoenix WinNonlin软件构建PK-PD模型。结果 给予山蜡梅叶颗粒后,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较模型组有所降低,咽部组织病理形态改善。建立的PK-PD模型提示山蜡梅叶颗粒抗慢性咽炎药效的发挥与其各成分和整合成分的血药浓度存在滞后现象。结论 山蜡梅叶颗粒具有明显的抗慢性咽炎作用,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有关。山蜡梅叶颗粒各成分及整合成分的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值存在滞后现象,这可能是因为山蜡梅叶颗粒中的有效成分进入机体内并不会马上作用于相应的靶点,而是通过间接机制产生药理作用、受体存在耐受现象及受体被激活的时间存在延迟等。 相似文献
35.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上皮细胞在形态学上发生向成纤维细胞或间质细胞表型转化的过程,在胚胎发育、组织再生、肿瘤转移和器官纤维化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EMT在生殖领域不断被发现,EMT作为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调控机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EMT在女性生殖系统形成、发育及正常功能中的重要性,并讨论EMT在病理状态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宫腔粘连和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等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以期为女性生殖系统的研究及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6.
目的:横断研究相应脊髓背根通路的完整性对针刺足三里穴后胃平滑肌电活动的影响,探讨中枢性调控对针刺足三里穴效应的联系途径。方法:选择SD健康成年大鼠30只,用冰乙酸法复制幽门管部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背根L4-S1切断组、T10-T11横断组,每组10只。用直径0.2mm铂金圆环电极植入溃疡部浆膜下,记录针刺前后胃平滑肌电活动的变化,刺激参数:2—100Hz,疏密方波,刺激电流峰值1.5mA,连续刺激20min。结果:模型对照组针刺前为(5.73±0.51)cpm,(2.28±0.57)mV:针刺后,(5.34±0.34)cpm,(1.06±0.13)mV。背根(L4-S1)组切断前,(5.65±0.26)cpm,(1.66±0.15)mV:切断后,(5.40±0.23)cpm,(1.17±0.23)mV,切断加针刺后,(5.26±0.18)cpm,(2.45±0.23)mV。脊髓(T10-T11)组横断前,(5.69±0.36)cpm,(1.91±0.25)mV:横断后,(4.98±0.53)cpm,(1.05±0.18)mV。横断加针刺后,(4.60±0.44)cpm,(2.52±0.38)mV。结论:针刺足三里具有抑制胃溃疡模型大鼠胃平滑肌电活动的作用;切断相应背根后,针刺足三里有增强胃平滑肌电幅值的作用,且横断脊髓作用更强,表明脊髓通路的完整性直接影响针刺效应,针刺的双向调节作用与脊髓以上高位中枢的调控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 完善栀子药材的HPLC质量控制指标. 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A)-0.2%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6%~16%A;15~22 min,16%~21%A;22~34 min,21%~24%A;34~50 min,24%~42%A),京尼平苷、西红花苷-1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38,440 nm. 结果: 不同产地栀子中京尼平苷质量分数23.025~53.693 mg·g-1,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1.8%的规定;其中2批栀子的外观颜色为灰棕色、棕黄色,西红花苷-1的含量极低,分别为1.963,3.434 mg·g-1,应为不合格药材. 结论: 仅以京尼平苷作为栀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指标不够合理,建议增加西红花苷-1的含量测定,为新版《中国药典》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不同的真空采血管对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效果。方法:分别采集35例患者的静脉血,使用6种不同的真空管保存,在相同条件下对比分析血浆或血清的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结果:以干燥管作为对照管,分离胶管与之相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钠管以及肝素锂管与之相比较大多数项目的检测结果均无较大差异(P0.05);EDTA-K2管以及枸橼酸钠管的很多检测结果与对照管相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对比数据可知,分离胶管和干燥管适用于生化项目的检测,肝素管较适合多数检测项目,EDTA-K2管以及枸橼酸钠管则不适用;同时,不同的抗凝剂对检测的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不能单纯的以抗凝血将代替血清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石榴皮治疗腹泻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石榴皮的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得腹泻的潜在作用靶点,筛选两者交集靶点;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图并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采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获得7个石榴皮主要化学成分,石榴皮与腹泻共同靶点114个。PPI分析显示,肿瘤抗原p53(TP53)、蛋白激酶B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胱天蛋白酶33(CASP)等可能为治疗关键靶点。通过KEGG分析表明,石榴皮可能通过癌症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等起到治疗腹泻的作用。分子对接表明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均可自发结合。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揭示石榴皮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腹泻,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