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平板运动试验不仅可诱发心肌缺血,还可诱发心律失常,有助于发现潜在的束支阻滞。它所诱发的心律失常多与冠心病有关,而本文报告的两例冠脉CT均未发现冠心病,诱发出有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72.
目的:通过中药灌肠联合氟西汀与单用氟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对照研究,探讨中药联合氟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8例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药灌肠联合氟西汀治疗4周,对照组患者给予氟西汀治疗4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能明显改善,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6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8.5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灌肠联合氟西汀与单用氟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糖类抗原(CA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6月住院的原发性肝癌(PHC)患者34例,另选32例肝硬化患者及同期在医院内体检的健康者39例作对照,检测3组的血清AFP、AFU、CA19-9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肝癌(PHC)组AFP、AFU、CA19-9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组;原发性肝癌(PHC)组的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1.2%,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的43.8%及健康组的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血清AFP、AFU、CA19-9的联合检测可提高PHC诊断率,对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0例乳腺癌和116例乳腺良性肿瘤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半定量、Vmax、RI值、肿瘤的形态、回声特征、微钙化灶、L/T比值和后方回声等多项指标的测量.结果乳腺癌组的CDFI半定量、RI值均高于良性组(P<0.01);RI值≥0.70时诊断≤2.0 cm乳腺癌的敏感性达100%、特异性100%;而Vmax与肿瘤的大小呈线性相关(恶性组r=0.63 P<0.01;良性组r=0.51 P<0.05),对良恶性的鉴别意义不大.肿瘤形态的不规则性和包膜的有无在良恶性鉴别上的敏感性高,L/T比值>1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低,而微钙化灶的检出则对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高达100%,阳性预测值也达100%.结论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多项联合指标能提高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护理方法。对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留置导尿护理、创面护理、基础护理、疼痛护理以及饮食调护等方法进行护理治疗。结果:患者康复出院。结论:以上针对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护理措施是正确而有效的,可以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及分析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术治疗未发现明确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6眼未发现明确裂孔视网膜脱离病例应用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的手术方法.术后检查视力变化、眼压高低以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本组6眼未发现明确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均采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术,6眼均通过一次性手术成功复位,随访时间6~12个月,所有患眼的视网膜平复.术后及随访均未出现其他方面的视网膜损伤.术后患者视力均有提高,6眼矫正视力均达到4.3以上.结论 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并冷凝治疗未发现明确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简单、方便、省时等优点,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7.
目的 通过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或右心房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6的水平检测,探讨两种炎症因子与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 59例首选射频消融术治疗方案的心律失常患者,59例患者心脏皆无结构性病变,其中包括房颤患者42例(阵发性房颤24例、持续性房颤18例)、预激综合征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共17例,分别纳入房颤组及非房颤组。术前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左房和右房中血液,并通过ELISA方法对血清样本的TNF-α、IL-6水平进行检测,应用心脏超声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 在两组比较中,房颤组LAD(36±7)mm显著高于非房颤组(31±4)mm(P<0.01);TNF-α水平及IL-6L水平在房颤组的左、右心房的血清中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房颤组,依次为P<0.01及P<0.05。在对房颤组中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的组内亚组比较中:持续性房颤血清IL-6(17±9)pg/ml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12±5)pg/ml(P<0.05),而持续性房颤及阵发性房颤的血清TNF-α水平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心房血清TNF-α、IL-6水平与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房颤有相关性,持续性房颤患者心房血清IL-6 水平较阵发性房颤患者有升高趋势,可以作为房颤持续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8.
冠状动脉支架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术后仍有10%~20%的患者可能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所以早期准确地评价支架术后再狭窄问题正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冠状动脉造影(CAG)仍是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金标准,但缺点是有创伤,且不能提供支架内血管壁病变的详细信息。普通CT机观察血管内支架的通畅情况容易受支架的材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超声+破裂微泡介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入兔梗死心肌后对移植效率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52只随机均分为4组,超声组(US组)采用超声经兔胸壁辐照,微泡组(MB组)经静脉输注微泡造影剂,超声微泡联合组(US+MB组)经静脉输注微泡造影剂后采用超声辐照,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组不予超声及微泡处理。各组取骨髓体外培养BMSCs。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分别于再灌注1h后对各组动物采取超声或微泡处理(AMI模型组不予处理),经梗死相关动脉注射BrdU标记的BMSCs悬液。移植后24h和4周,测量各组兔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移植后4周测定各组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移植后4周,与AMI模型组、US组、MB组比较,US+MB组LVEF[(52.45±5.45)%、(52.82±5.19)%、(51.10±3.54)%比(59.45±3.53)%]、LVFS[(24.36±3.47)%、(24.36±2.98)%、(23.50±2.01)%比(28.55±2.38)%]均显著提高,BrdU阳性细胞数[(39.28±11.38)个、(41.54±9.87)个、(42.66±16.93)个比(69.15±12.27)个]明显增加,P均〈0.01。结论:超声+微泡介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可提高移植效率并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80.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二尖瓣环位移技术(MAD)快速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活动异常。方法随机入组63例,其中健康志愿者43例(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0例(病例组)。所有研究对象存储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观二维图像,以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应用Qlab8.0工作站,自动获取二尖瓣环侧壁(MADlat)、后室间隔(MADsep)二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以及二尖瓣环连线中点处MAD(MADmid),并计算MADmid与左心室舒张末长径百分比(MADmid%)。分析各MAD参数与LVEF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研究者MADsep、MADlat、MADmid及MADmid%均与LVEF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P=0.0000),0.54(P=0.0000),0.66(P=0.0000),0.72(P=0.0000)。病例组MADsep、MADlat、MADmid及MADmi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对照组vs.病例组MADsep:(11.95±2.43)mmvs.(8.46±3.29)mm,P=0.00007;MADlat:(13.38±3.09)mmvs.(9.58±2.18)mm,P=0.00006;MADmid:(12.95±2.66)mmvs.(9.09±2.65)mm,P=0.00003;MADmid%:15.84±3.25vs.10.28±3.60,P=0.00001]。结论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MAD与LVEF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且能快速、稳定地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活动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