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背景神经酰胺信号转导途径可能在致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进而引起泡沫细胞的形成,与平滑肌细胞增殖等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的观察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时主动脉鞘磷脂酶活性、神经酰胺含量的变化以及大黄素的干预作用,并与阳性药物非诺贝特进行对照.设计完全随机对照设计.单位中山大学药学院药理毒理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3-07/12在中山大学药学院药理毒理实验室完成,选择新西兰雄性家兔48只,用高胆固醇饮食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40只,另设8只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大黄素5 mg/kg组、大黄素10 mg/kg组、大黄素20 mg/kg组、非诺贝特25 mg/kg组,每组8只.方法各组在模型复制的第7周起开始用药.大黄素各组每日分别灌胃5 mg/kg,10 mg/kg,20 mg/kg大黄素;非诺贝特25 mg/kg组每日灌胃25 mg/kg非诺贝特,各药用2 mL生理盐水制成混悬剂,1次/d,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共4周.每只家兔给予喂养食物限制在135~150g/d,动物分笼饲养.主要观察指标[1]各组家兔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面积.[2]各组家兔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含量.[3]各组家兔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丙二醛含量.[4]各组家兔主动脉壁鞘磷脂酶活性和神经酰胺含量.结果48只家免均进入实验分析.[1]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面积百分率模型组血管内膜脂质斑块面积(48.87±15.5)%,大黄素各组均小于模型组(P<0.05或0.01),以大黄素10 mg/kg组作用明显(22.19±12.9)%.非诺贝特25 mg/kg组与模型组基本一致(P>0.05).[2]血清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含量正常对照组家兔主动脉内膜光滑;大黄素各组血清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含量与模型组基本一致(P>0.05).非诺贝特25 mg/kg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3]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丙二醛含量大黄素各组家兔血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丙二醛含量大黄素10 mg/kg,20 mg/kg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非诺贝特25 mg/kg组与模型组基本一致(P>0.05).[4]主动脉鞘磷脂酶活性与神经酰胺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黄素5,10,20 mg/kg组明显低于模型组.非诺贝特25 mg/kg组与模型组基本一致(P>0.05).[5]相关性分析主动脉鞘磷脂酶活性与血胆固醇含量呈正相关(r=0.542,P<0.01)、与血丙二醛水平呈正相关(r=0.789,P<0.01),与血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负相关(r=-0.936,P<0.01);神经酰胺含量与血胆固醇含量呈正相关(r=0.433,P<0.05),与血丙二醛水平呈正相关(r=0.673,P<0.01),与血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负相关(r=-0.876,P<0.01).结论大黄素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含量的作用不明显,但通过抗氧化、抑制神经酰胺通路的激活、降低鞘磷脂酶活性与神经酰胺的含量,保护了血管内皮细胞,动脉内膜脂质斑块面积明显减少,提示大黄素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调节神经胺信号转导途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2.
心肌肥大是高血压病重要的合并症,也是心力衰竭的前期病变。探讨心肌肥大的发展机制、寻求合理的防治措施一直是该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目前对引起心肌肥大反应的刺激信号及其信号转导通路已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以一氧化氮为代表的内源性扩血管物质对心肌肥大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近期该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隐丹参酮对骨髓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激光共聚焦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庆大霉素保护法检测巨噬细胞杀菌能力;q-PCR法检测TNF-α、IL-6、IL-10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F-κB通路;LPS(lipopolysaccharides)及IL-4刺激检测巨噬细胞分型。结果隐丹参酮能够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杀菌能力;促进抗炎因子IL-10并抑制促炎因子TNF-α及IL-6的表达;阻断NF-κB信号通路;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分化。结论隐丹参酮能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分化,并上调骨髓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转录辅助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140,RIP140)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1α,PGC-1α)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调节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借助腺病毒载体系统诱导RIP140和PGC-1α基因过表达;利用荧光检测系统测定乳鼠心肌细胞线粒体ATP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RIP140和PGC-1α的表达情况。结果乳鼠心肌细胞给予100 nmol·L-1AngⅡ刺激36 h后,心肌细胞线粒体ATP的含量降低(P<0.01),同时伴随RIP140 mRNA与蛋白水平的升高,而PGC-1αmRNA与蛋白水平下调。AngⅡ诱导的ATP含量减少在过表达RIP140组中进一步下降,而在过表达PGC-1α组中有所减轻。结论AngⅡ诱导的ATP含量减少与RIP140表达上调和PGC-1α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ERK1/2/PPARα/SCAD(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信号途径对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调控的不同机制,探索病理性心肌肥大治疗的新靶点。方法:分别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刺激心肌细胞,复制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模型,检测心肌细胞表面积,p-ERK1/2和PPARα蛋白表达变化,SCAD mRNA、蛋白表达和酶活性变化,心肌细胞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E和IGF-1刺激后心肌细胞表面积均显著增大。与对照组相比,IGF-1刺激的心肌细胞SCAD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酶活性显著增高,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减少,且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p-ERK1/2的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E刺激的心肌细胞SCAD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酶活性显著降低,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增加,且PPAR α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p-ERK1/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p-ERK1/2/PPARα/SCAD在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中呈现出不一致的变化趋势,表明ERK1/2/PPARα/SCAD信号途径对2种不同肌肥大的调控作用不同。SCAD可能作为2种不同心肌肥大的分子标志物及病理性心肌肥大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究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病理性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防治机制。方法选取12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周龄匹配的Wistar大鼠。经尾静脉注射FAD(每天1μmol/kg)治疗10周后,采用无创血压测量仪检测大鼠的血压及心率;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学方法观察病理性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SCAD)、CollagenⅠ、CollagenⅢ、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单标法进一步验证SCAD的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SCAD、ANF、脑利钠肽(BNP)以及CollagenⅠ、CollagenⅢ、α-SMA的mRNA表达水平;检测SCAD酶活性、ATP、游离脂肪酸、BNP及活性氧含量。结果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经FAD治疗后,收缩压和心率均明显降低;病理性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心肌组织中SCAD的mRNA、蛋白表达、酶活性及ATP含量均显著增高,游离脂肪酸和活性氧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FAD可能通过激活SCAD,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少氧化应激,从而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病理性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87.
目的 研究非诺贝特逆转腹主动脉缩窄(AAC)大鼠左心室肥厚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对Akt/GSK3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AAC法建立心肌肥厚模型.术前1周和术后4周灌胃给予非诺贝特[80 mg/(kg·d)],观察了其对血流动力学参数、超声参数、左室质量(LVM)/体质量(BM)、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同时检测了心肌组织中Akt和GSK3β蛋白磷酸化的表达变化.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腹主动脉缩窄4周后,主动脉收缩压(AoSP)、主动脉舒张压(AODP)、左室内压(LVESP、LVEDP)明显升高(PO.05)而LVEDP稍降(P相似文献   
88.
新时代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双语教学应运而生。药理学实验课程是医药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其双语教学的开展在高等学校医学双语教学中尤为重要,而双语教材建设是双语教育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国内药理学实验及双语教材概况的总结和对目前常见药理学实验教材情况的分析,结合学情和人才培养目标,对未来药理学实验双语教材的建设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9.
以运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为主,结合新药在药效学方面的技术评审技术,在药学专业的本科生中开展探索性实验,并对这一实践展开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90.
以大鼠肛尾肌、胃底条和豚鼠回肠为标本,观察到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Atro—pine,Atr)、东茛菪碱(Scoplamine,Sco)、山茛菪碱(Anisodamine,Ani)浓度由低到高对M受体激动剂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匹罗卡品(Pilocarpine,Pil)作用表现为先增强后拮抗的药效转化过程。用量效比式推算激动剂与受体的亲和力亦呈此种改变。实验还观察到阿托品对部分大鼠胃底条有兴奋作用,且该作用不能被高浓度Sco所对抗,但高浓度Sco可完全拮抗Atr对标本的激动作用及Atr对Ach的增强作用。结果提示Atr对标本的兴奋作用与M受体无关,但对Ach的增强作用与M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