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4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后极部巩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IGF)IGF1/IGF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IGF1/IGF2在实验性近视眼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取孵化1d的白色来亨鸡36只,右眼为遮盖眼,左眼为自身对照眼。测量实验前以及单眼遮盖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时实验眼和对照眼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并检测不同遮盖时间时鸡眼后极部巩膜IGF1/IGF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遮盖时间的延长,IGFmRNA在试验眼和对照眼后极部巩膜的表达水平均升高,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眼后极部巩膜的IGF2mRNA表达水平在遮盖7d后即明显高于对照眼(P<0.001),随着遮盖时间的延长,实验眼后极部巩膜IGF2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对照眼则逐渐下降,两者的差值明显增大。结论形觉剥夺可能通过上调鸡眼后极部巩膜IGF2mRNA表达水平,影响巩膜的发育和重塑,从而导致近视的形成。  相似文献   
42.
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视网膜早基因c-fos的动态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orm-deprivationmyopia,FDM)动物模型,并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形成及恢复过程中视网膜早基因c-fos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研究豚鼠FDM中视网膜信号转导及抑制近视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3周三色豚鼠40只,随机均分为4组:遮盖前组、单眼遮盖1周组、单眼遮盖2周组及去遮盖组。对各组进行视网膜检影和A超测眼轴,分别运用免疫组化和RT-PCR观察各组视网膜c-fos蛋白及mRNA的表达和变化。结果遮盖2周后,遮盖眼较对照眼呈高度相对近视(-8.8 D),视网膜c-fos表达明显下调,双眼屈光度、眼轴和视网膜c-fos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遮盖2周后,去遮盖1周,去遮盖眼较对照眼呈中度相对近视(-5.9 D),但去遮盖前后屈光度及眼轴差异无显著性(P>0.05),去遮盖眼较对照眼视网膜c-fos的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形觉剥夺能成功诱导豚鼠近视的发生及发展,并抑制视网膜c-fos的表达,而去除形觉剥夺可抑制近视的发展,并诱导视网膜c-fos的表达上调,证明c-fos的表达规律不仅反映外界视觉环境对眼的刺激,并与近视发展规律呈负相关,可能参与视网膜的信号转导和近视的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43.
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近视眼患者与正常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差异,探讨近视程度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视神经分析仪-GDxVCC(美国激光技术诊断公司生产)测量正常人23例42眼和近视眼患者85例166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近视眼患者按等效球镜屈光度分为低、中、高、超高度近视四组,将所得结果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视乳头周围2.4~3.2mm的环形区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正常人与低、中、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程度近视眼组两两之间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上方120°区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高度、超高度近视眼组与其他各组进行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高度与超高度近视组之间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各组两两之间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下方120°区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各组之间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环形区域RNFL厚度平均值的标准差超高度近视组与其余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神经纤维指数高度近视组、超高度近视组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且与屈光度呈线性关系(P<0.05)。结论:随着近视程度的增加,近视眼患者上方120!范围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逐渐变薄,神经纤维指数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44.
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视网膜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动物模型,研究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中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出生3wk的三色豚鼠随机分为3组:未遮盖组、单眼遮盖2wk组、单眼遮盖3wk组。对各组进行视网膜检影和A超测眼轴,眼底视网膜光镜及电镜检查以及视网膜各层厚度分析。结果:豚鼠形觉剥夺后近视形成,眼轴延长;视网膜各层变薄,光镜及电镜下均有病理性改变。结论:对豚鼠进行无创性眼罩遮盖可建立有效的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视网膜内层在近视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患者多焦视网膜电流图在视网膜的分布特征,以了解高度近视眼患者视网膜功能的早期改变。方法:应用法国Metrovision公司生产的VisionMonitor视觉诱发系统检测66例高度近视眼患者,将高度近视分3组:高度近视组:-6.00D~-10.00D,超高度近视组:-10.00~-15.00D,极高度近视组:>-15.00D。结果:N1波振幅密度下降1环在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2至5环P1波和N2波振幅密度下降在3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1环仅在高度近视组与超高度近视组、极高度近视组间振幅密度下降差异有显著性,而在超高度近视组与极高度近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mERG的N1、P1和N2波潜伏期延长在高度近视组与超高度近视组、极高度近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的视网膜功能变化表现为视锥细胞和/或双极细胞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外源性视黄酸(RA)对小鸡后极部巩膜基质MMP-2表达的作用。方法新孵化来亨鸡90只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右眼球后注射RA,隔日1次;左眼为自身对照;阴性对照组右眼球后注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于4、8、14 d时各组取10只测量眼轴和屈光度后摘取眼球,采用一步法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每组小鸡后极部巩膜MMP-2与TIMP-2 mRNA转录水平。结果实验组眼轴明显延长,屈光度增加,后极部巩膜MMP-2 mRNA转录明显增高,与正常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注射后随时间延长眼轴及屈光度逐渐增加,组内不同时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MMP-2 mRNA转录上调,组内不同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TIMP-2 mRNA转录与之相反。自身对照组眼轴及屈光度均有增加,MMP-2 mRNA转录较同龄正常对照组有轻度上调,TIMP-2有下调,与正常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源性RA能够调节巩膜MMP-2/TIMP-2的转录,并可能通过这一途径促进眼轴及屈光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47.
0引言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已知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现将我们所收集的四代发病13例的家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氧化损伤条件下,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对视网膜视锥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视锥细胞(661 W细胞株),根据干预药物不同,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IF干预组、H2O2干预组、S3I201干预组、H2O2+LIF干预组、H2O2+S3I201干预组、H2O2 +LIF+ S3I201干预组.采用MTT比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LIF预处理对氧化损伤后视锥细胞活性及其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因子STAT3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运用S3I201阻断STAT3信号通路后,采用MTT比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TAT3信号通路阻断对氧化损伤后视锥细胞活性以及抗凋亡因子bcl-2和bcl-xl mRNA的表达影响.结果 与H2O2干预组相比,H2O2+ LIF干预组p-Tyr705-STAT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H2O2+ S3I201干预组p-Tyr705-STAT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H2O2干预组相比,H2O2+ LIF干预组661 W细胞的细胞活性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2O2+ LIF干预组相比,H2O2+ LIF+S3I201干预组661 W细胞的细胞活性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IF干预组、H2O2干预组和H2O2+LIF干预组bcl-2 mR-NA和bcl-xl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H2O2+LIF干预组相比,H2O2+LIF+S3I201干预组bcl-2 mRNA和bcl-xl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均为P<0.05).结论 LIF对视锥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激活STAT3信号通道刺激抑制凋亡因子bcl-2和bcl-xl的表达增加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9.
背景:神经元的原代培养是进行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能建立稳定良好的视网膜、视皮层神经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对深入研究其各种细胞成分的生物学功能、病理改变过程与机制以及药物反应等十分重要。 目的:原代培养新生大鼠视网膜及视皮层神经元并比较二者特点,探求最佳分离和培养方法,为相关性眼病的临床基础研究提供实验模型。 设计、时间及地点:神经细胞原代培养。于2007-02/2008-03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实验中心、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完成。 材料:出生1~3d清洁级SD大鼠。 方法:分别采用机械分离及酶消化法分离新生大鼠视网膜及视皮层神经元,应用含10%新生牛血清、10%F-12 Nutrient Mixtures的DMEM培养基进行接种培养,含2% B-27 Serum-Free Supplements的Neurobasal Medium进行维持培养,利用尼氏染色进行神经元鉴定。 主要观察指标:培养视网膜及视皮层神经元,尼氏染色显示神经元比例。 结果:培养的神经元生长良好,胞体饱满,突起长。尼氏染色示视网膜神经元比例大于90%,视皮层神经元比例大于50%。 结论:视网膜及视皮层神经元培养方法及生长特点存在不同,需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培养以获得高纯度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50.
左旋多巴治疗大龄患者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如何提高大龄患者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是弱视治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左旋多巴治疗58例大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左旋多巴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