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4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目的:研究外源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对小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FDM)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随机选取1d龄来亨雏鸡100只单眼遮盖(MD)制备FDM动物模型,同时球后注射UPA500U(50μL)、PAI-1 50U(50μL)或PBS 50μL进行干预,1次/d。阴性对照组仅单纯遮盖。另随机选1d龄来亨雏鸡100只进行上述相同干预处理作为各自对照组。上述各组每组小鸡25只。实验前、14d后每组随机抽取10只用A超及带状视网膜检影镜测量眼轴长度及屈光度变化。摘除眼球,取后极部巩膜,HE染色法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后极部巩膜TGF-β1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一步法检测TGF-β1 mR-NA表达变化。 结果:UPA可明显抑制MD眼轴延长及近视性屈光度增加,与阴性对照组、PBS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AI-1无作用;UPA可抑制正常小鸡眼轴延长及远视屈光度降低(P〈0.05),而PAI-1作用正好相反,具明显促进作用(P〈0.01)。正常小鸡后极部巩膜均可检测到较丰富的TGF-β1阳性表达,而FDM明显降低。UPA干预后TGF-β1阳性表达信号显著增加,而PAI-1干预后表达显著减弱。单纯MD眼后极部巩膜TGF-β1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与阴性对照组、PBS组比较,UPA可上调MD与正常眼TGF-β1 mRNA表达,而PAI-1对正常小鸡起下调作用(P〈0.01),对MD眼无作用。 结论:UPA可显著抑制小鸡FDM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后极部巩膜内源性TGF-β1表达与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02.
下斜肌减弱术在先天性麻痹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斜肌减弱术在不同类型先天性麻痹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效果及手术选择的基本原则。方法分析近2年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麻痹性垂直斜视患者65例(82眼),根据垂直斜视的度数分别行下斜肌截腱术,下斜肌后徙转位前徙术和下斜肌后徙转位前徙联合上下直肌徙后术。结果垂直斜视的治愈好转率达89.1%,行断腱术者60眼,平均矫正8.33±4.25°;转位术18眼平均矫正13.45±5.91°;联合术4眼,平均矫正22.00±9.79°。术后46例代偿头位改善或消失,66眼下斜肌功能亢进改善或消失;术后出现同时视者22例,建立融合功能者5例,获得立体视觉者3例。结论下斜肌减弱术是治疗先天性麻痹性垂直斜视的首选术式,该术式简单易行,疗效可靠,术后早期疗效明显,有一定促进双眼单视恢复的功能。  相似文献   
303.
左旋多巴联合卡比多巴治疗儿童弱视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联合卡比多巴治疗儿童难治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63眼)45~14岁经遮盖治疗未愈、视力稳定6月无变化的患儿按体重予以左旋多巴(1.5mg/kg)、卡比多巴(038mg/kg)口服,每日3次,连续3月,观察视力、融合功能、立体视觉及网膜光敏感度、注视暗点的变化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服药3月,63眼弱视眼中视力提高者占8889%,平均提高227±126行,10例融合功能改善,6例恢复立体视觉。视网膜光敏感度明显改善,19眼注视暗点消失,6眼暗点缩小。基本治愈率4286%,副作用少。结论左旋多巴联合卡比多巴能有效地提高难治性弱视患儿的视功能,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304.
干扰RNA抑制小鼠视网膜HIF-1α蛋白质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特异性小片段干扰性RNA(siRNA)对小鼠视网膜HIF-1α蛋白质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HIF-1α siRNA重组质粒pSUPERsiHIF-1α.选择7d龄C57BL/6J小鼠24只,其中6只为正常组(A);另18只建立缺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B)、空载体组(C组)和基因治疗组(D组),每组6只.于出舱前1d,向空载体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pSUPER空载体质粒;基因治疗组注射HIF-1α siRNA重组质粒pSUPERsiHIF-1α.采用FITC-Dextran 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观察4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S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间HIF-1α的表达差异.结果: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显示,A组整个视网膜血管分布呈均匀网状;B、C组视网膜中周部口丁见大片无灌注区,见新生血管丛,伴荧光渗漏;D组无灌注区较B,C组明显减少,周边部毛细血管网基本正常,新生血管丛明显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组HIF-1α蛋白表达刚性;B,C组在神经节细胞层呈阳性表达;D组在神经节细胞层呈弱阳性表达,较B,C组明显减少.结论: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通过脂质体介导HIF-1α siRNA重组质粒pSUPERsiHIF-1α 转染视网膜,有效地抑制了缺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视网膜中HIF-1α 蛋白质的农达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305.
HSV1-TK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构建含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HSV1-TK)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质粒pSNAV2.0-TK,制备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HSV1-TK,并检测HSV1-TK基因在转染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整合和表达,为后囊膜混浊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HSV1-TK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质粒pSNAV2.0-TK,并通过PCR和酶切鉴定;将该质粒转染BHK-21细胞,经G418筛选出携带该质粒的载体细胞株BHK-21/TK,在辅助病毒的参与下包装成重组病毒rAAV2/HSV1-TK;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重组病毒rAAV2/HSV1-TK的纯度,用斑点杂交法检测重组病毒的滴度;重组病毒rAAV2/HSV1-TK转染兔晶状体上皮细胞N/N1003A,用PCR和RT-PCR检测HSV1-TK基因的整合和表达.结果:经PCR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pSNAV2.0-TK构建成功;成功制备了重组病毒rAAV2/HSV1-TK,病毒滴度达1×1012v.g./mL;重组病毒转染N/N1003A细胞后,PCR和RT-PCR检测显示HSV1-TK基因在细胞中整合并且有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含HSV1-TK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质粒,制备了高滴度重组病毒rAAV2/HSV1-TK,HSV1-TK基因在转染该病毒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可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306.
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视网膜厚度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etinalthicknessanalyzer,RTA)对弱视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RTA测量正常人6例11眼及弱视患者22例31眼,眼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值及厚度地形图,所得数据经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正常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172.4±13.4μm,鼻侧较颞侧厚(P<0.05),其中黄斑上方为177.1±9.0μm,黄斑下方为169.9±11.0μm;鼻侧为180.5±1.3μm,颞侧为161.0±9.2μm。弱视患者平均视网膜厚度为176.4±7.4μm。在黄斑中心凹X5区,弱视明显厚于正常人。黄斑上方为178.7±20.2μm,黄斑下方为173.4±26.2μm;鼻侧为177.3±9.6μm,颞侧为173.4±6.2μm。结论:正常眼鼻侧视网膜明显较颞侧厚。弱视眼在黄斑中心凹X5区视网膜厚度明显较正常眼厚。  相似文献   
307.
实验性近视眼后极部巩膜胶原和蛋白多糖水平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后极部巩膜胶原和蛋白多糖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哺乳类动物近视眼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出生2~3wk的断乳花色豚鼠20只,随机均分成2组。遮盖组右眼予不透明眼罩遮盖2wk,去遮盖组右眼遮盖2wk后去遮1wk。左眼开放为自身对照眼。于实验开始及结束时检影、测眼轴,达规定时限后处死动物,取后极部巩膜,行RT-PCR反应,检测Ⅰ型胶原和decorin核心蛋白mRNA的表达。试验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遮盖组实验眼的后极部巩膜Ⅰ型胶原和decorin核心蛋白mRNA表达水平下降(3.497±0.059→3.057±0.180,1.108±0.147→0.927±0.161,P<0.01),去遮盖组实验眼后极部巩膜Ⅰ型胶原和decorin核心蛋白mRNA表达水平升高(3.657±0.099→3.874±0.058,1.185±0.096→1.253±0.299,P<0.01),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后极部巩膜Ⅰ型胶原和decorinmRNA表达显著降低,去除遮盖后其表达上调,提示Ⅰ型胶原和decorin共同参与了形觉剥夺性近视眼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8.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近视散光的远期疗效,分析术后远期视力回退的相关因素。方法:测量、比较79例(137眼)不同程度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PRK术后1和7a的视力、屈光度、角膜屈光力、角膜厚度、角膜Haze变化,并对术后视力回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术后7a视力、屈光度与术后1a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 <0.05);术后不同时期屈光度低组与高组比较视力及屈光度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 <0.01)。角膜厚度术后7a较术后1a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0.01),角膜屈光力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术后裸眼视力回退(Y)与术后等效球镜屈光度变化(X)呈正相关(r =0.49,P <0.01),与术前球镜屈光度呈负相关(r =-0.20,P <0.05),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Y =0.08 0.12X。结论:PRK术后远期视力及屈光度均有轻度回退,以高度近视眼明显,影响术后远期视力回退的主要因素是术后屈光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