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4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小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巩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 mRNA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FDM)后极部巩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表达水平的时间动态性变化以揭示小鸡FDM巩膜细胞外基质(ECM)主动重塑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取1 d龄来亨雏鸡以半透明眼罩分别遮盖右眼4,7,14,21,30 d制备FDM动物模型,对侧眼未遮盖眼为自身对照眼,并随机选取同龄小鸡作为正常对照眼,每组10只。实验前及各预定实验时间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及眼轴长度测量。采用一步法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每组小鸡后极部巩膜MMP-2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自身对照组相比,FDM组小鸡后极部巩膜MMP-2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01);不同遮盖时间组MMP-2 mRNA表达水平不同,随遮盖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上调,至14 d达最高峰,但以后轻度下降,且维持在一较高水平;自身对照组MMP-2 mRNA表达水平较同龄正常对照组呈上调趋势,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极部巩膜MMP-2 mRNA表达增高极可能为启动FDM巩膜ECM早期主动重塑的始发原因。  相似文献   
112.
目的:采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lec-troretignroam,mfERG)评价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视网膜功能的改变。方法:应用法国Metrovision公司生产的VisionMonitor视觉诱发系统检测23例23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及8例11眼同龄正常对照眼的mfERG,检测视野的水平视角±30°,垂直视角±23°,采用ERG-jet接触镜电极,于5min记录61个视网膜部位的反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白内障术后组mfERG的N1波潜伏期在各视网膜半区、4个象限及第2~5环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1波潜伏期在视网膜上半区、颞侧区、颞上象限、颞下象限和第2~4环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N2波潜伏期在视网膜下半区、颞下象限及第2~4环明显延长,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术后组N2波振幅密度在视网膜颞侧区、颞上和颞下象限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白内障术后眼mfERG的一阶kernal反应有明显改变,为进一步研究白内障患者视网膜的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3.
Caspase-3在形觉剥夺性近视眼视网膜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发展过程中视网膜caspase-3蛋白的变化及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眼睑缝合法建立鸡的近视眼模型。按预定时间检影验光,游标卡尺测眼球外径,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色敏比色法定量分析caspase-3活性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连接酶介导生物素化脱氧尿苷酸末端标记(TdT-mediated biotin-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技术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视网膜的凋亡细胞。结果:眼睑缝合12wk后,缝合眼屈光度加深、眼球外径增大,视网膜感光细胞内节及外丛状层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色敏比色法测量的视网膜caspase-3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眼。缝合眼视网膜内、外核层发现凋亡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眼。结论: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发展过程中,视网膜细胞出现明显凋亡,caspase-3参与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4.
泪小管吻合术中植入泪道义管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目的:探讨泪道义管的插管方法及种类对泪小管吻合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泪小管吻合术中采用直接插管和逆行插管在泪道内植入硬膜外导管、输尿管导管或硅胶管,治疗泪小管断裂87例,随访2~18mo。结果:直接插管组51例,治愈37例(使用硬膜外导管33例,治愈24例;输尿管导管18例,治愈13例);逆行插管组36例,治愈26例。各组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泪小管吻合术中采用直接插管或逆行插管的方法,在泪道内植入硬膜外导管、输尿管导管或硅胶管的疗效相当,都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5.
培养鼠视皮层神经元γ-氨基丁酸激活电流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大鼠视皮层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的特点.方法:用膜片钳记录仪采用全细胞模式记录体外培养大鼠视皮层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结果:大部分受检细胞可记录到明显去敏感的内向电流,且具有剂量依赖性.IGABA可被足量bicuculline完全阻断.GABAA受体的失敏恢复时间为5min.结论:体外培养视皮层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的特点为探讨视觉形成及其发育机制提供了电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羊膜应用对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20只眼晚期青光眼及难治性青光眼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并于巩膜板层间植入羊膜片,观察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眼压控制率95%(1例发育性青光眼需加用药物控制),1例年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未能控制眼压.术后视力85%稳定或稍改善,15%稍下降.浅前房发生率10%,滤过泡较厚实弥散、充血期较长,但有滤过功能.未见慢性感染、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羊膜用于小梁切除术中安全有效,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差.其作用机制、羊膜制备方法优化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7.
复性近视散光LASIK术后角膜散光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复性近视散光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规律 ,研究LASIK术对角膜各区散光度及散光轴的影响。方法 对 6 5例复性近视散光患者 (12 6眼 )行LASIK手术 ,术前、术后 1月、 3月、 6月分别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将患者按散光程度不同分为两组 ,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期角膜不同区的散光度及散光轴的变化规律。结果 复性近视散光患者LASIK术后角膜散光度降低以 3mm区最为明显 ,而 5mm、 7mm区表现为散光轻度增加 ,术后 3~ 6月恢复至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角膜 3mm区散光部分欠矫与非角膜散光因素呈正相关系 :角膜 3mm区散光欠矫度 (D) =1 196×非角膜散光因素 +1 117;角膜各区之间散光轴位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前、术后不同时期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复性近视散光LASIK术后角膜散光以 3mm区散光值减少明显 ,且散光高度组减少更明显 ,而 5mm、 7mm区早期散光轻度增加 ,术后 3~ 6月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角膜 3mm区散光部分欠矫与非角膜散光因素密切相关。手术前后角膜各区散光轴均保持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8.
目的:分析正常儿童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calvisual evoked potential,mfVEP)的特征,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正常参考值.方法:采用法国Vision Monitor视觉电生理检察系统对50例正常儿童66眼进行mfVEP检查,观察mfVEP的P1波和N2波振幅密度和潜伏期,分析性别、年龄、眼别对正常儿童mfVEP之P1波和N2波振幅密度和潜伏期的影响.结果:正常儿童mfVEP之P1波和N2波振幅密度在视野中央最大,随离心度的增加迅速减小;潜伏期在视野中央最小,一般随离心度的增加逐渐延长;性别与P1波的潜伏期有相关性(P=0.014),与P1波的振幅密度及N2波的振幅密度和潜伏期没有相关性(P>0.05),而年龄、眼别与mfVEP之P1波和N2波的振幅密度和潜伏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正常儿童mfVEP具有一定特征,能够反映视野不同部位的视觉诱发反应,可为临床应用提供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calelectroretinogrammERG)在视网膜的分布特征,以获得正常参考值。方法:应用法国Metrovision公司生产的VisionMonitor视觉诱发系统检测20例(28眼)正常人mERG,分为2组,其中年龄≥50岁者,为10例(15眼),年龄<50岁者;为10例(13眼)。检测视野的水平视角±30°,垂直视角±23°,采用ERG-jet接触镜电极,于5min记录61个视网膜部位的反应。结果:黄斑中心凹第1环及第2环N1波、P1波、N2波的振幅密度值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潜伏期值P1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第3、第4环N1波、P1波、N2波的潜伏期均较其他各区缩短。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mERG的各波振幅密度值及潜伏期值的变化,与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逐渐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0.
传统遮盖法治疗儿童屈光性弱视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弱视是一种常见而严重影响儿童视功能发育的眼病。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是造成弱视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传统遮盖法治疗儿童屈光性弱视的远期疗效观察报道较少,作者将随访2—13年用传统遮盖法治疗的152例272眼屈光性弱视总结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屈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