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4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小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巩膜TIMP-2 mRNA表达的时间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小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FDM)后极部巩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TIMP-2)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取1d龄来亨雏鸡以半透明眼罩分别遮盖右眼4、7、14、21、30d制备FDM动物模型,未遮盖眼为自身对照眼,并随机选取同数目同龄小鸡作为正常对照眼。实验前及预定实验时间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和眼轴长度测量,摘除眼球,提取后极部巩膜总RNA,采用一步法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每组小鸡后极部巩膜TIMP-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自身对照组相比,FDM后极部巩膜TIMP-2 mRNA表达明显降低,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随遮盖时间延长其表达降低,7~21d降低最明显,FDM组间差异显著(P<0.01)。自身对照组TIMP-2 mRNA表达水平较同龄正常对照组存在下调趋势,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后极部巩膜TIMP-2表达抑制极可能作为导致巩膜ECM主动重塑的始发因素之一而参与FDM形成。  相似文献   
102.
微小斜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小斜视 (microtropi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斜视 ,斜视度一般小于 5 o 或 8Δ~ 10 Δ,常合并一眼弱视。由于斜视度数小 ,当遮盖健眼 ,斜视眼无注视运动或注视运动幅度很小 ,用一般的检查方法不易查出 ,且常伴有弱视 ,这给临床工作造成了困难。因此 ,正确的诊断、治疗微小斜视具有重要的意义。1 分类微小斜视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发病时间和原因 ,Lang将其分为原发恒定性、原发失代偿性和连续性微小斜视三型。按眼位偏斜方向分为内斜视和外斜视。按遮盖试验结果和单眼固视方式 ,Tomac[1] 分为三型 :⑴型微小斜视 :斜视眼…  相似文献   
103.
共同性斜视手术前后双眼单视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非调节性内斜视、恒定性外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后双眼单视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 5 2例共同性斜视患者分为 3组 :非调节性内斜视、恒定性外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组。用同视机测定远双眼单视功能 ,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测定看近立体视锐度。观察术前、术后5天、 1月、 3~ 6月的斜视角度、远双眼单视功能、近立体视锐度变化。结果 三组斜视的视远双眼单视功能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非调节性内斜视与恒定性外斜视组近立体视觉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间歇性外斜视组近立体视觉损害较远立体视觉轻 (P <0 0 5 )。结论 非调节性内斜视、恒定性外斜视对双眼单视功能的影响一致。间歇性外斜视组对远双眼单视功能的影响与非调节性内斜视、恒定性外斜视组一致 ,而近立体视觉破坏较轻。  相似文献   
104.
一个出生以来就歪着头的3岁小女孩,去过多家医院的骨科、整形科,但均没有找出致病原因。湘雅医院的骨科教授建议看眼科,没料小女孩的3年歪头之痛真的在眼科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5.
临床上蚕蚀性角膜溃疡 (又称Mooren′s病 )并周边多发性穿孔较罕见 ,其治疗非常困难。虽然理论上可实行眼前节重建术 ,但该手术操作复杂、术后不可避免发生严重免疫排斥反应等缺陷。我们采用新鲜带巩膜瓣全板层角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治疗该病人 1例获得理想效果 ,特介绍如下。患者 周×× 男  60岁 病案号 5 3 182 0 病理号5 60 795 因左眼剧烈烧灼感、疼痛 2个月 ,于 2 0 0 2年 4月 2 5日入院。 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烧灼感、疼痛伴畏光、流泪、视物模糊不清及头痛。在当地医院予以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眼水等治疗无效 ,自觉病情…  相似文献   
106.
采用VIS×20/20型准分子激光仪对169例(281眼)近视患者进行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术前等值球镜屈光度为-1.75-16.00D(-8.19D±1.52D)分为两组:I组:-1.75--6.00D,153眼,II组:-6.25--16.00D,128眼,随访一年以上,术后1年实际矫正屈光度在预测矫正度±1.00D者在Ⅰ,Ⅱ,组分别为87.6%,54.7%,裸眼视力≥0.5,1.0者在  相似文献   
107.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羊膜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羊膜应用对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20只眼晚期青光眼及难治性青光眼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并于巩膜板层间植入羊膜片,观察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眼压控制率95%(1例发育性青光眼需加用药物控制),1例年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未能控制眼压.术后视力85%稳定或稍改善,15%稍下降.浅前房发生率10%,滤过泡较厚实弥散、充血期较长,但有滤过功能.未见慢性感染、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羊膜用于小梁切除术中安全有效,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差.其作用机制、羊膜制备方法优化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8.
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满意度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白内障患者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后的满意程度以及生活质量.方法将101例(137眼)患者随机分为二组,Ⅰ组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组:50例(71眼),平均随访时间(17.68±4.42)月;Ⅱ组为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组:51例(66眼),平均随访时间(23.04±4.70)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使用眼镜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率Ⅰ、Ⅱ组分别为22 5%和53.0%.术后受眩光、光晕的干扰程度Ⅰ组较Ⅱ组明显(P<0.001).结论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使患者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对眼镜的依赖性,大大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9.
采用VISX20/20型准分子激光仪对53例(84眼)超高度近视(-10.00~16.00)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显示,术后裸眼视力≥0.5,1.0者分别占81.0%和23.9%;实际矫正屈光度与术前预矫屈光度相差<±2.00D者占75.0%;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2级的发生率占13.1%。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建立鸡形觉剥夺性近视(form-deprivation myopia,FDM)模型,探讨视网膜内源性NO在FDM发展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取出生当日的来亨鸡60只,分为A,B两组,A组持续遮盖3周,B组遮盖2周后去遮盖1周。随机遮盖一眼,另眼作对照。于实验前、1,2,3周,行视网膜检影和A超检查。NO酶法试剂盒测定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的NO含量。RT-PCR检测iNOS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分析iNOS的活性。结果:形觉剥夺使遮盖眼轴长增加,近视屈光度增加,去遮盖后双眼轴长差异减小,近视度下降。形觉剥夺降低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NO含量、iNOS的免疫反应和iNOS mRNA的表达,去遮盖后逐渐恢复,去遮盖后1周,iNOS 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水平。结论:形觉剥夺可以建立近视眼动物模型,NO可能参与FDM的形成,未成熟动物的FDM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