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选穴规律。方法:对近15年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梳理,采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分析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选穴及配伍规律。结果:统计35篇文献组方62组,结果表明穴位埋线治疗UC的RCT文献呈逐年增多趋势;治疗方法主要是穴位埋线配合中西药、灌肠;腧穴使用频次依次为足三里、天枢、大肠俞;选取的经脉以足阳明胃经和膀胱经居多;证型以脾胃气虚、脾肾阳虚和血瘀肠结最多。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相关性最好的是足三里-中脘-天枢;聚类分析出4个聚类群,从中总结出穴位埋线治疗UC的常用腧穴组合规律。结论:穴位埋线治疗UC时多以调理肠腑为基本治法,同时辨证配伍及随症选穴。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y gastritis, CAG)用药规律,为岭南地区该病的地域化、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与方向,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VIP),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CAG中医临床研究相关文献。收集文献的一般资料、处方用药,以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描述性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运算,分析全国(除岭南外)与岭南地区CAG核心用药及组方规律,并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一共纳入中药处方1177个,其中岭南地区185个。全国中药处方共包含中药376味,药物出现频率≥10%的中药共35味。岭南地区中药处方共包含中药180味,药物出现频率≥10%的中药共34味。经过关联规则分析,在支持度为10%、15%、20%,置信度为0.6的条件下,全国(除岭南外)中药处方的核心用药组合分别为133、44、20个,药物间关联规则分别为119、42、17条;岭南地区中药处方的核心用药组合分别为187、60、24个,药物间关联规则分别为261、72、27条。岭南地区中药处方基于复杂熵聚类及改进的互信息法得到14个核心药物组合与7首新处方。结论:CAG核心病机为以脾气虚为本,气滞、瘀阻、阴虚、热毒为标,用药以益气健脾类、理气和胃类、活血化瘀类、养阴益胃类、清热解毒类药物为主。在岭南地区CAG脾气亏虚与瘀血阻络更为显著,需更加注重使用益气健脾类与活血化瘀类药物。  相似文献   
83.
介绍刘凤斌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位主要在脾与大肠,且与肝肾关系密切。病因病机可归纳为:热(湿热)、虚(脾虚、肾虚、脾肾虚)、气(气郁)、瘀(血瘀),临床上分急性期、缓解期,有热毒炽盛、大肠湿热、脾胃虚弱、脾肾不足、肝脾不调等证型。急性期治以清热祛湿为主,缓解期治以健脾渗湿为法,各阶段治疗均考虑到以脾胃为中心,五脏相关,配合疏肝、益肾之法;且气滞血瘀贯穿病程始终,可适当运用活血化瘀之法。临床辨证论治,诸法参用,且需慎饮食,调情志。  相似文献   
84.
<正>因精神紧张、饥饱失常,教师、记者是胃病重灾区现象一:教师、记者、司机、自由职业者等人群出现胃部不适的比例接近100%,成为名副其实的胃病"重灾区"。解析:多吃淮山薏米可健脾养胃。广东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黄穗平解释道,中医理论认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即饮食过量,就会伤害肠  相似文献   
85.
青年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学的一支生力军,是各个学科梯队建设的重点培养对象,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及《中医内科学》的学科特点,探讨青年教师开展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6.
医学教育与生存质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凤斌  方积乾 《现代康复》2000,4(8):1149-1149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 252例II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性别、发病年龄、病程、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合并感染、胸腺切除术史、伴随自身免疫病等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其对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的影响.结果 共发生危象108例,危象的发生与合并感染、胸腺切除术史、发病年龄及激素的使用有关.结论 合并感染、胸腺切除术史、发病年龄及激素的使用是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危象的发生,改善预后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8.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10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入选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100例,在上述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在腹痛、发热及血淀粉酶恢复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9.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刘教授认为其发病主要因七情内伤、饮食失节、湿热内蕴等损伤脾胃,以致脾胃虚弱,肠道运化传导失常,临证治疗以益气健脾为主,佐以疏肝解郁、清利湿热、调畅气机、缓急止痛等,诊疗过程始终贯穿"治未病"思想,注重心理疏导、饮食生活起居调护,临床疗效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索完善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结局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前瞻性描述研究设计,纳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5个研究中心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以中医药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脾胃系疾病患者报告结局指标( SSD-PRO)量表评分和疗效指数.结果 共有7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和4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纳入分析.SSD-PRO量表整体信度为0.919;结构效度分析中,除医疗、大便情况外,其他6个方面和整体均与SF-36量表的8个维度存在中等强度的相关性;治疗后患者SSD-PRO量表的8个方面评分及总分者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其中疼痛与不适、大便情况、消化功能、心理、精力与形色方面改善最明显;且其生理领域、总分评分变化与疗效指数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SSD-PRO量表在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作为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结局评价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