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采用频次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的方法,对刘凤斌教授2013年至2016年期间门诊治疗肝硬化的处方进行分析,探讨其组方用药规律。结果显示:收集到的合格的90首门诊处方中,共用药84味。频次居前的核心药物为白术、鸡内金、赤芍、当归、甘草、丹参、五指毛桃、茯苓、黄芪、太子参,药物组合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味疏肝化瘀药,共得到11首新方。分析结果提示刘凤斌教授治疗肝硬化多采用疏肝调肝、养肝柔肝之品以恢复"肝主疏泄"、"肝藏血"之生理特性;再根据治未病思想,以四君子汤加黄芪、五指毛桃健脾益气,防治脏腑之传变;另佐以破气、利水、通络、清热利湿等中药,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02.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硕博连读研究生(中医教育界习惯地将其简称为"非医攻博")的新型教育模式于2002年开始试行,目前已经招收了7届学生.本文通过对"非医攻博"的设置背景、特点以及已经毕业的2届"非医攻博"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从中医药特色文化、中医药健康保健、中医药特色旅游、医院数字化建设、中药开发产业链的规范等角度,探讨中医院校"非医攻博"研究生的就业发展模式,为中医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03.
A new method for the comparison of the treatment efficacy for specific diseases or conditions between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which serve the same medical aim but are based on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theoretical systems, was identified. Abiding by the principle of parallel subgroup design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SD-RCT), participants were recruited following identical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and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two groups to receive treatment using the respective approache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 Chinese medicine group was divided into sub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was also divided into sub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Western medicine. The treatment for each subgroup was well defined in the protocol, including major formulae and principles for individualized modifications. 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was ascertained to b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atients' status but independent from both theorie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while the secondary outcomes were represented by the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and some laboratory tests commonly accepted by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n, taking functional dyspepsia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s explain the framework of the PSD-RCT for efficacy comparisons between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recommend that the PSD-RCT can be used to compare treatment efficacy for a specific disease or condition between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comparison among subgroups can provide valuable clues for further studies.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联合甘利欣降低慢性乙型肝炎大学生转氨酶的效果。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予逍遥散加减联合甘利欣治疗,对照组28例单独予甘利欣治疗。结果: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逍遥散加减联合甘利欣不仅能有效地降低ALT,而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不适,适合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大学生的降酶治疗,  相似文献   
105.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饱胀感和早饱的症候群,是临床常见的良性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发病有多个环节,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然而疗效并不理想。本病中医学属胃痛、痞满等范畴,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为指导,针对本病的多因素、多靶点进行辨证论治,相比西药治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评价胃萎清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CAG患者78例,随机分为胃萎清组(42例)和叶酸组(36例)。叶酸组予叶酸片,每次1片,3次/d,口服。胃萎清组予由胃萎清颗粒,每次1袋,3次/d,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胃黏膜病理情况及脾胃系疾病之慢性胃炎患者报告结局量表(SSDPRO-CG)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均存在胃黏膜萎缩及慢性炎症。胃萎清组、叶酸组萎缩改善率分别为65.00%、62.50%,肠化改善率分别为36.67%、31.82%,慢性炎症改善率分别为25%、18.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胃萎清组治疗前SSDPRO-CG总分为(119.66±10.84)分,治疗后为(136.78±8.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胃萎清组生理领域的精神与形色、消化功能评分明显改善(P 0.05),叶酸组生理领域的消化功能得分明显改善(P 0.05)。胃萎清组治疗后SSDPRO-CG总分显著高于叶酸组(P 0.05)。结论胃萎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胃黏膜病理情况,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7.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腺上皮主细胞、壁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健脾清热活血中药胃萎清对CAG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的影响,初步揭示胃萎清对CAG的作用机制。方法:将CAG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胃萎清高、中、低剂量组及叶酸组。以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合饥饱失常法建立CAG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主细胞核固缩,胞浆中出现大量空泡样变;壁细胞染色质浓缩,线粒体嵴数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胃萎清高、中剂量组大鼠胃黏膜主细胞核仁结构尚均一,粗面内质网基本整齐;壁细胞核质比较规则,线粒体嵴增多。胃萎清低剂量组大鼠胃黏膜主细胞细胞核核仁形态较模型组规则;壁细胞细胞核形态改变,线粒体数量减少。叶酸组大鼠胃黏膜主细胞细胞核染色质较正常,胞浆出现空泡样变;壁细胞染色质固缩,线粒体嵴数量较模型组多。结论:胃萎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胃黏膜腺上皮主细胞、壁细胞的超微结构,推测胃萎清能改善CAG患者不适症状的机制之一可能是改善胃黏膜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108.
叶倩云  侯政昆  刘凤斌 《中医杂志》2018,(7):550-553,564
风险预后研究对于指导临床、防病治病具有重大意义。传统中医学"治未病"的概念为风险预后医学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强调中西医结合,共同形成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病证结合风险预后体系。基于传统医学对风险因素和预后因素的认识以及研究风险预后的方法,总结现代医学对风险预后各方面的发展。通过中医风险预后研究的古今对比,提出中医风险预后研究方向,即发挥在亚健康人群、慢性疾病、危重疾病中的作用以及构建中医病证结合模式下风险预后预测模型。以上研究可为中医"治未病"干预提供恰当的时机,并为中西医结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9.
内科教研室负责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急症学、西医内科学、西医诊断学四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中中医内科学从1989年至今一直为国家教委重点学科,2000年本课程通过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东省教育厅“211工程”重点学科联合评审达到省“A级”。2002年在教育部重点学科重新评审中免答辩再次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在中华文化背景下和中医理论指导下研制中医健康状况量表推动国内量表的研究.丰富和发展国际量表内涵。【方法】遵照国际通用量表研制的程序化方法,在中华文化背景下和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国际生存质量相关概念内涵,建立中医健康状况量表的理论模型、建立条目池、编制包括40个条目的初选量表。通过对60人(健康人30名、患者30名)进行初选量表的文化适应研究,再次修改并形成了包括35个条目的终选调查表,用其对300例样本(包括100名健康人、100名门诊患者和100名住院患者)进行了现场调查。【结果】通过专家重要性评分和对回收有效的273例临床调查资料的离散度分析、因子分析、相关系数和内部一致性分析等统计分析筛选条目,根据不同分析结果选中的条目综合考虑,形成了由8个方面、30个条目组成的中医健康状况量表。初步考核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CFI=0.919);精力、疼痛、饮食、大便、小便、睡眠、情绪、体质8个方面的克朗巴赫信度系数分别为0.8102、0.8298、0.7885、0.6331、0.5253、0.8161、0.8701、0.5638;健康人与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三组8个方面方差分析结果表明P值均〈0.01。【结论】中医健康状况量表是按照国际通用的方法研制而成的,为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