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整理与研究黄氏按摩流派的主要技法。弄清该流派的常规操作套路,及重点手法的种类、适应部位和时间分布等。方法:在跟随黄氏按摩流派传人学习,掌握其手法的基础上,通过观摩、比较、划“正”字(频数法)等对该流派手法进行记录和统计。结果:总结出该流派的常规操作套路。得出了该流派手法具有以揉、拨为核心,力度偏重和程式固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32.
目的:灵活合理地使用颈路臂丛复合肌间沟神经阻滞治疗颈肩部手术。方法:在锁骨上4cm及胸锁乳突肌外缘2cm交叉点,此为颈路臂丛穿插刺点,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混合液5-10ml,再与前,中斜角肌间的肌间沟混合注入局麻药,回抽无血,即注入药15-20ml,浓度为0.2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含1:20万肾上腺素)。结果:阻滞完善,患者无痛,安全,肌肉松弛。结论:过去用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颈肩部手术阻滞不完全,无法达到满意的麻醉平面,通过应用颈路臂丛复合肌间沟两点神经阻滞不仅局麻药的总量增加不多,而且定位操作简单,因颈路臂丛神经阻滞也增加了肌间沟滞时臂丛神经的麻醉平面。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对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主要疼痛指标以及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指标,观察其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A组(基础针剌组)、B组(铺棉灸组)、C组(火针组)、D组(叩刺拔罐组)和E组(西药组)5组,分别于第1 ~10天进行临床治疗,并记录相关指标:疼痛强度(VAS)、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镇痛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PHN发生率.结果 从第5天开始,五组疼痛强度即表现出差异(P<0.05);五组疼痛持续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五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灸方法较西药疗法更能有效减轻疼痛强度,缩短疼痛持续时间以及减少PHN发生率,但针灸方法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34.
正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具有病程迁延、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治疗难度较大~([1-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低[3],原因包括药物费用问题、服药次数多、暴露患者隐私等。笔者通过比较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效果与安全性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的作用,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5.
36.
氟脲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一种常用的嘧啶类抗癌药物,可用于治疗各种腺癌,尤其是对消化道肿瘤更有效。目前仅有注射液供临床使用,为适应直肠癌的治疗,开拓新的给药途径,我们进行了5-FU栓剂大鼠直肠给药后的吸收研究。实验以注射针剂为对照,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两种剂型给药后的直肠药物浓度,以便对5-FU栓剂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材料与方法一、药品与试剂 5-FU标准品及粉剂由上海第十二制药厂提供;5-FU注射液由上海第十三制药厂提供;  相似文献   
37.
目的:比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TP组)和吉西他滨联合铂类(GP 组)化疗方案对晚期(ⅢB?Ⅳ期)肺鳞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6例肺鳞癌患者随机分为TP组和GP组进行化疗,每例患者至少化疗2个周期以上?结果:治疗后TP 组与GP组相比,临床有效率?临床获益率?疾病进展时间和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 > 0.05)?在不良反应方面,TP组在骨髓抑制(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和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GP组(P < 0.05)?结论:TP 组与GP组方案在治疗晚期(ⅢB?Ⅳ期)肺鳞癌的疗效无明显差别,但TP 组方案相对耐受性较强,表现在降低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方面,而在降低肝肾功能损害?脱发等不良反应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8.
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治疗肩关节周围炎8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自1990年至1995年12月采用连续硬膜外留管。每日在颈硬膜外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向关节周围炎83例,疗效显著,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大组病人83例,共102肩。男性38例,女性45例;左肩62例,右肩40例;年龄45—71岁.病程1个月~2年。所有病例,多表现为肩部酸痛。主被动活动受限,均有典型“扛肩征”肩关节活动度:前屈60“以内15肩,61“-90’40肩,91“~150’28肩。外展45”以内15肩,46’~75“45肩,76“~90’23肩。用例手指摸脊柱达I。4—LI20肩,摸脊LS以下38肩,无法摸脊25肩严重者肩部肌萎缩,剧烈疼痛影响睡眠…  相似文献   
39.
Alzheimer病ApoE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Alzheimer病 (AD)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方法 应用快速PCR方法与荧光能量共振转移 (FRET)相结合对 2 5例AD患者及 5 9名健康老人的ApoE基因进行检测 ,对AD患者的ApoE基因多态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人群ε3/ε3基因型比例最大 ,未发现ε2 /ε2 基因型。AD组、对照组ε2 、ε3、ε4 3种等位基因的频率 (% )分别为 10、62、2 8;7.63、78.81、13 .5 6。ApoEε4 基因的频率AD组 (2 8% )明显高于对照组(13 .5 6% ) (P <0 .0 5 )。 2 5例AD患者中有 12例 (48% )ε4 基因携带者 ,而 5 9例对照组有 13例 (2 2 % )。ApoEε4 基因与AD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5 ) ,其危险系数RR =2 .2。结论 ε4 等位基因与痴呆发病有一定关联 ,是其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40.
白细胞计数是临床上最常用和极其有价值的辅助检查。目前许多医疗单位采用静脉血代替过去耳垂采血测定白细胞值,认为此法所测数据稳定,不易受各种外界因素干扰,但评定标准仍按以往的正常值范围。我们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同时采肿瘤患者耳血和静脉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值测定,发现两者间有明显著差异,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