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环透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12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透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120例刘傲霜近年来,笔者采用面部环透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12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中,男52例,女68例;年龄最大者61岁,最小者17岁;病程最长者1年,最短者2天。全部患者均已排除中枢性...  相似文献   
22.
根据经络辨证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辨证分型为足太阳证、手阳明证和手太阳证,并对证施行特殊的推拿法,为观察辨证法施推的疗效,将其与一般推拿法进行了临床对照,结果辨证施推组在总体疗效以及对手阳明证与手太阳证二型的疗效均明显优于一般推拿。作者认为辨证施推更加符合医学整体观与辨证施治原则,应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23.
舒腰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服用“舒腰汤”的治疗效果,同是选择61例内服腰痛宁胶囊治疗作为对照组。对照治疗组有效率达91.04%,对照组有效率有70.4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显示“舒腰汤”疗效明显优于腰痛宁胶囊(U=3.795,P〈0.01)。  相似文献   
24.
针灸阴经穴为主治疗中风后关节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关节痉挛是中风后遗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笔者自 1 996年以来 ,采用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关节痉挛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并经统计学检验证明温针灸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关节痉挛程度的改善有非常显著的作用。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 .1 中风后遗症患者关节痉挛程度的评价方法 :(1 )肘关节 :以肱骨与桡骨处在同一直线上的位置为基准位 ,患者前臂内收痉挛时桡骨与肱骨之间的夹角即为其肘关节内收痉挛度。 (2 )腕关节 :以桡骨与第二掌骨处在同一直线上的位置为基准位 ,患者腕关节掌屈痉挛时第二掌骨与桡骨…  相似文献   
25.
张仲景被后世医学界尊为“医方之祖”。今之医林,众多临床医师所推崇的是仲景的“内服经方”,殊不知这位医圣也曾留下了许多外治经验,他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中说:“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  相似文献   
26.
推拿为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推拿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效果,本文观察推拿并静脉滴注复方丹参、单纯静脉滴注复方丹参以及静脉滴注复方丹参并口服尼莫地平片三种不同方法治疗VBI的临床效果,以Ridit分析及U 检验对三组疗效进行分析证实推拿为主治疗VBI疗效最优。作者同时讨论了推拿治疗VBI的机理,并认为推拿并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治疗VBI内外合治,能迅速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消除临床症状,应为临床治疗VBI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7.
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傲霜 《中医杂志》2000,41(6):345-346
为了观察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治疗组选取颈夹脊穴进行温针灸,两个对照组分别采用针刺、口服颈复康冲剂治疗,统计3组疗效并作Ridit分析与u检验,同时对3组治疗前后的经颅多普勒(TCD)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两对照组疗效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温针灸颈夹脊穴疗效最佳。3组治疗前后的TCD检查平均峰流速(Vm)均有改变,其中温针灸颈夹脊穴的改变最明显(VA、BA均P<0.01)。证明温针灸颈夹脊穴能有效扩张血管,缓解椎—基底动脉的痉挛,降低其血流速度,从而减轻乃至消除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