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1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136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22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488篇
内科学   439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17篇
综合类   1001篇
预防医学   355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476篇
  3篇
中国医学   278篇
肿瘤学   10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评价七氟醚预处理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血清中MDA和SOD浓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颅内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40-65岁。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n=20)和对照组组(C组,n=20),其中S组麻醉诱导后给予2%七氟醚预处理,30min后洗出,C组不作处理。采用比色法测定麻醉前(T0)、上临时动脉夹前即刻(T_1)、上临时动脉夹30min(T_2)、动脉瘤夹闭夹闭2h(T_3)、4h(T_4)5个时间点血中MDA、SOD浓度。结果与T_0相比,两组患者在T_2、T_3和T_4时点血清MDA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S组患者血清中MDA水平在T_2、T_3和T_4时间点明显低于C组(P0.05);与C组相比,S组患者血清中SOD水平在T_2、T_3和T_4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可降低MDA含量,增加血清SOD活性,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2.
<正>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是指在心外膜动脉没有狭窄的情况下,在冠状动脉造影中出现的冠状动脉显像延迟。有学者建议,CSFP应该与其他有明显的诱发因素下出现的CSFP相区别,如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时的血管成形术和溶栓治疗,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瘤,心肌功能障碍,瓣膜病,累及心脏微血管的结缔组织病,冠状动脉造影时出现的隐匿性气体栓塞;此外,还应该排除冠状动脉开口病变。该现象于1972年由Tambe等在为伴有心绞痛的6位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时首次发现并报道。此后的几十年中,关于CSFP的大量研究有了许多世  相似文献   
73.
目的本文主要探索采用低分子肝素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自2006年4月至2010年12月这一时期来我院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成数目相等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服用消心痛以及阿司匹林等治疗心绞痛的药物,而研究组患者在服用常规用阿司匹林、消心痛的基础上外采用腹壁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1次/12 h。7d为1个治疗疗程。后记录结果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30例患者中,18例患者显效(60%);10例患者有效(33.3%);2例患者无效(6.7%),总有效率93.3%(28/30);对照组30例患者中,10例患者显效(33.3%);8例患者有效(26.7%);12例患者无效(40%),总有效率60%(18/30),研究组患者的出血副作用几乎没有。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采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进行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绞痛缓解率比较满意,且出血副作用也不明显。因此,采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安全、方便、有效且无需实验室进行监测,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研究复杂性腹壁疝应用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4月间接诊的复杂性腹壁疝病患72例,将之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原理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36例。其中,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疗法。对两组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并经综合分析后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比对照组的77.78%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住院费用为(9502.41±362.78)元,明显比对照组的(15267.52±501.49)元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比对照组的19.44%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腹腔镜手术疗法,对复杂性腹壁疝病患进行施治,可有效提高其手术治疗的效果,促进术后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6.
肝脏是机体具有强大防御功能和再生能力的重要器官之一,相对于细胞增殖来说,成人或动物的肝脏是一个相对静止的器官。在正常肝组织中仅有0.0012%-0.1%的肝细胞进行有丝分裂[1],而大部分肝细胞处于相对静止的G0期。但在肝脏被部分切除、受到药物(如D2氨基半乳糖胺,CCl4)毒害后,残余的或未受到损害的肝细胞可以通过DNA合成和有丝分裂增殖,重建与机体大小相适应的体积。而肝细胞再生停止是由肝脏的重量与个体体重的比例来决定的,当肝脏再生后其重量与整个体重达到一定比例时,肝脏的再生将自动停止[2]。肝脏的这种再生并不是被切除的肝叶重新长出,而是残余肝细胞的增生,称之为肝再生(liver regeneration,LR),肝再生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和多步骤协同的复杂过程[3]。  相似文献   
77.
78.
79.
目的:分析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处理措施对预后的影响,探讨不同类型颅内压(ICP)监测在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73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9~15分〕,其中68例未使用ICP监测的患者为对照组;56例应用皮层型ICP监测的患者为皮层型组;49例应用脑室型ICP监测的患者为脑室型组。对照组使用经验性治疗控制ICP,皮层型组和脑室型组根据ICP水平进行相应的阶梯式降ICP治疗,脑室型组可通过释放脑脊液途径降低ICP。患者伤后随访1年,比较各组行开颅手术治疗率、1年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和颅脑创伤(TBI)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析ICP监测在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各组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治疗后全部存活。与对照组比较,皮层型组和脑室型组1年后GOS评分有显著改善,开颅手术治疗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而三组患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脑积水和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皮层型组和脑室型组1年后G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脑室型组的ICP维持正常水平时间比例和开颅手术治疗率优于皮层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额叶挫裂伤因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出现脑疝并引起严重后果,临床应用ICP监测有利于病情观察并指导治疗,改善患者预后。脑室型ICP监测可更有效控制颅内高压。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比较普通X线摄影与低剂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在孤立性肺结节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我院体检中无意发现的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征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普通X线摄影以及低剂量CT随访1~4个月,以穿刺活检结果为参照,对比二者随访结果差异。结果 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穿刺活检结果为肺癌33例(腺癌22例、鳞癌10例、腺鳞癌1例)、肺炎性假瘤22例、肺结核瘤5例,低剂量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94%、95.45%、100%,普通X线摄影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85%、81.82%、80%,二者诊断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孤立性肺结节随访中普通X线摄影敏感度84.84%、特异度81.48%、准确度83.33%,低剂量CT敏感度93.94%、特异度92.59%、准确度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孤立性肺结节随访中低剂量CT获取的结果优于普通X线摄影,且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后者,可作为优选随访工具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