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癌症恶病质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一种病症.从临床和基础研究两个方面回顾了近年来中医在癌症恶病质方面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观察肠瑞灌肠剂对直线加速器诱导的放射性直肠炎大鼠直肠黏膜IL-1β和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黏膜修复作用及抗炎机制.方法 利用直线加速器单次大剂量盆腔局部照射,建立放射性直肠炎大鼠模型.70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三个治疗组分别给予高、中、低不同剂量肠瑞灌肠剂,西药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庆大霉素,中药对照组给予八味锡类散,模型组与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途径均保留灌肠.观察治疗1周后处死全部动物.分别用RT-PCR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直肠黏膜IL-1β mRNA、NF-κB表达,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照射后直肠黏膜出现IL-1β mRNA及NF-κB表达,治疗组IL-1β mRNA表达及NF-κB表达显著减少,与模型组、中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结论 肠瑞灌肠剂能下调放射性直肠炎大鼠直肠黏膜IL-1β mRNA及NF-κB表达,以炎症因子为药物靶点,减轻放射性直肠炎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113.
山西省中医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王晞星教授,博采众长,善于应用经方治疗各种肿瘤及疑难杂症,疗效卓著。现将其运用二仙汤治疗。肾癌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4.
放射性直肠炎足妇科肿瘤及其他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常见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随着放射治疗在盆腔恶性肿瘤的普遍应用,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1].  相似文献   
115.
恶病质多见于癌症晚期,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以营养支持、激素为主的西医治疗,受副作用和医疗成本的影响,不能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因此,近年来中医药的综合治疗,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资料收集,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目前相关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希望能为从事该方面研究的同道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6.
根据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我们以益气活血、祛腐护膜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自1992年3月~1997年8月,经Χ线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年龄在60岁以上共1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对照组55例。其中治疗组男80例,女26例;胃溃疡46例,球溃疡54例,复合溃疡6例;年龄60岁~82岁,平均66岁;病程18天~32年;对照组:男39例,女16例;胃溃疡24例,球溃疡29例,复合溃疡2例;年龄60岁~67岁;病程1天~34年。Z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自制益气活血方:黄芪30g,党参15g,白芍30g,丹参30…  相似文献   
117.
肿瘤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且早期发现困难,故发展到晚期多全身转移,以肺、肝、骨转移为主。大多数肿瘤骨转移患者会出现全身骨痛,疼痛难忍,活动受限。中医则根据临床辨证,其病因为肝肾亏虚,故用补肝肾、强筋骨的独活寄生汤加减,临床疗效颇佳。独活寄生汤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的功效。肿瘤骨转移为西医病名,中医命名为骨痹。现详细分析骨痹的病因、病机及治法,列举独活寄生汤治疗肿瘤转移骨痛的医案,为后世对独活寄生汤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