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81.
为探讨肺结核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中所起的作用,本文对103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了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并对其中部分反复呼吸道感染并存肺结核的患儿进行了抗痨治疗后随访观察.结果表明,肺结核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OR为5.57,OR95%CI为3.17~7.97,PAR%为34%。19例病儿抗痨治疗3月至18月后,11例痊愈,6例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本结果提示肺结核是引起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82.
目的评价比较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对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计算机检索MEDEIN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比较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统计学处理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软件。结果共纳入3个RCT、188例患者。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比较:3个试验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泮托拉唑组的治疗有效率94.38%(84/89),明显高于对照组奥美拉唑组的78.79%(78/9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to OR 3.86,95%CI(1.37,10.88),P=0.01,〈0.05]。同时,其中一项试验显示应用泮托拉唑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奥美拉唑治疗。结论本研究所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均较低,虽显示在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应用泮托拉唑优于奥美拉唑,但因纳入的病例数有限,尚不能对其疗效得出可靠的结论,有待进一步进行更多的质量高的临床试验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83.
葡萄籽提取物(GSE)主要是由聚合度为2~15的原花青素(89%)组成。作者研究了GSE抑制染色体损伤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非免疫球蛋白分泌的人B淋巴细胞WIL2-NS在含有不同浓度GSE的Hank’s平衡盐溶液(HBSS)中于37℃培养60min,然后用HBSS冲洗细胞以除去GSE,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CBMN)检测GSE诱导的染色体损伤。另将WIL2-NS细胞与  相似文献   
84.
为探讨肺结核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中所起的作用,本文对103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感感染患儿进行了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其中部分反复呼吸道感染并存肺必进行了抗痨后随访。结果表明,肺结核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OR为5.57,OR95%CI为3.17-7.97,PAR%为34%,19例病儿抗痨治疗3月至18月后,6例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本结果提示肺结核是引起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85.
南瓜Cucurbita moschata籽的甲醇提取物悬浮于水中后用醋酸乙酯分配,水层过Diaion HP-20柱,以水和甲醇洗脱,甲醇部位用ODS CC柱色谱分离,再用反相制备HPLC精制,得到5个新的酚苷,拟名为南瓜子苷(cucurbitoride)A(1)、B(2)、C(3)、D(4)和E(5),均为无定形粉末。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制备丹酚酸A对照品并进行纯度分析。方法:柱层析分离纯化丹酚酸A,采用UV、IR、NMR、MS确证结构,TLC及HPLC方法检查纯度。结果:丹酚酸A纯度为99.5%。结论:丹酚酸A的纯度达到新药研究所需对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87.
褥疮是骨科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其病机是由于深部组织发生循环障碍,肌肉及脂肪组织坏死、溶解而成。多因局部受压,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于营养,加之摩擦染毒而发,治疗困难。中医认为气得热而散,血得热而行。应用艾条温灸,给局部以温热刺激,直接提高局部温度,以此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调和营卫、扶正祛邪的目的。  相似文献   
88.
目的在一些疾病中,病人会出现类别特异性的识别和命名障碍,但有关名人面孔、动物和人造物三种不同类型命名任务的脑定位研究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利用功能磁共振(fMRI)研究这三种不同类型命名任务的脑激活特点。方法采用SPM8软件进行脑功能图像分析,命名任务与基线任务采用t检验统计,然后进行群组分析,结果用MNI坐标表示,解剖位置用XJview8自动标记。结果名人面孔命名区主要位于双侧前颞叶包括海马和杏仁核,且存在左侧优势,同时还激活双侧颞下回三角部和盖部;命名动物主要激活左侧辅助运动区;而命名人造物主要激活左侧运动前区和右侧辅助运动区,三种任务均有双侧梭状回激活,但命名人造物激活区范围比其余两种任务都大。结论人、动物和人造物三种不同类型命名任务的脑定位存在差异,这提示在术中定位功能区过程中,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命名任务,以减少阴性刺激和术后永久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总结不伴面部血管瘤的致(癎)性Sturge-Weber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 报告1例女性病人,9岁,表现为药物难治性癫(癎)1年.发作形式为微笑-意识丧失-倒地抽搐.不伴面部和全身血管瘤.MRI显示:左侧顶枕交界区皮质病变,T1W呈等信号,增强后病变沿脑回强化;PET显示:病变及周围葡萄糖代谢降低,病变呈"电车轨道样"钙化.在神经导航和术中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下行左侧顶枕叶致(癎)灶切除术.结果 病理报告为软脑膜血管瘤.随访11个月,病人无癫(癎)发作,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加强对不伴面部血管痣性Sturge-Weber综合征的认识.手术切除致(癎)灶是治疗致(癎)性Sturge-Weber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0.
帕罗西汀合并利培酮治疗强迫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发现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发强迫症状有效。我们现对单用帕罗西汀效果差的强迫症患者合并利培酮治疗,取得很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