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血压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于发病第1、3、7日观察11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76例,脑出血34例)血压变化趋势,同时评定第1、3、7日及第30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病残程度分级。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首次血压增高者占87.3%,而动态血压较随测血压值低。在无特殊降压措施下,血压随时间逐渐下降;生活自理组与生活依赖组脑卒中后血压增高幅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存在自发下降趋势,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的治疗需慎重、合理,治疗宜个体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来开滦总医院急诊进行溶栓治疗的20例AIS患者,进行DWI加权成像和3D-ASL灌注检查,溶栓后1~7d复查.对受试者溶栓前后...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感觉功能减退会直接导致运动功能的下降并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目前对脑卒中后病灶部位和躯体感觉受损之间的关系仍然知之甚少,对患者存在的躯体感觉受损症状也缺乏客观的评价指标和特异的治疗方法。文章通过进一步理解伴有躯体感觉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感觉中枢的激活情况和功能变化的关系,以对评估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颈动脉支架置入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的介入治疗方法,对于身体基础状况差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尤其有意义。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联合经皮血管成形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45-78岁,进行支架置入及经皮血管成形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量表、神经功能评分及CT检查;随访3-12个月,复查凝血指标及颈动脉B超。 结果与结论:1例患者为右侧颈总动脉分叉部完全闭塞,经治疗仅颈外动脉管径恢复50.0%,其余患者均经血管造影证实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治疗成功率为97%。29例患者治疗后24 h的颈动脉病变血管长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量表、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0.05)。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梗死和短暂脑缺血发作,颈动脉狭窄明显改善,6个月复查时患者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率为3%。表明经皮血管成形联合生物材料支架置入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脑缺血疾病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量和质及体外血栓模型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主干支梗死(MCI)患者26例,穿通支梗死(PCI)78例,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64例。正常对照56例,测定其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纤维蛋白原浓度(Fg)、FMPV/ODmax互及体外血栓模型的长度、湿重、干重等指标。结果FMPV、FMPV/ODmax在各组间无区别(P>0.05),Fg在MCI组高于TIA和对照组(P<0.05);体外血栓湿重和干重在MCI和PCI组高于对照组(P<0.05);长度则无差异。多元回归分析发现FMPV/ODmax、体外血栓模型湿重等指标对脑缺血类型有明显影响。结论体外血栓模型湿重和干重增加是发生脑梗死的早期监测指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MCI的病理基础之一,而纤维蛋白分子的聚集功能和体外血栓湿重是直接影响脑缺血发病类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估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后血小板抑制率的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2年9月的急性期冠心病行PCI住院患者150例,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组三组;所有患者均应用血栓弹力图检测在抗血小板治疗后花生四烯酸(AA)通路和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的基础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组在血小板抑制率和临床效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敏感组与不敏感组在性别、年龄及是否合并高血压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及肥胖因素与阿司匹林的药物敏感性有关(P<0.05)。氯吡格雷敏感组与不敏感组在年龄及是否合并高血压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抽烟、高脂血症及超重等因素与氯吡格雷药物敏感性有关(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收治发病时间≤24 h且临床资料完整的脑梗死患者47例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时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Hcy和hs-CRP的含量,并分析两者与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cy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Hcy与SBP、DBP、FBS、血小板计数、TC、TG、LDL-C、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与BMI和WHR无明显相关性。血清hs-CRP与SBP、DBP、BMI、WHR、FBS、血小板计数、TC、TG、LDL-C、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Hcy、hs-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且可能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分析研究腰部疼痛患者应用洛索洛芬联合曲马多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根据治疗用药情况分成洛索洛芬联合曲马多组、洛索洛芬组、曲马多组,每组各34例,三组除采用理疗及康复训练外,分别加以上述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前各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洛索洛芬联合曲马多缓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1.18%)最高,而洛索洛芬、曲马多单独服药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5.88%、64.70%,服药5天后三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均接近正常水平,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至8.82%,第一组的总满意度最高,明显高于后两组(76.47%、82.35%)。结论针对腰部疼痛,除了理疗和康复训练外,洛索洛芬和曲马多联合治疗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且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安全可靠,满意度高,利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益脑胶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病理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益脑胶囊治疗AICl3鞘内注射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病理改变,探讨其对AD大鼠的治疗机制。方法SD大鼠鞘内注射AlCl3,5d后拔管,末次注药28d后采用一次性避暗回避实验及病理学观察判断造模成功,益脑胶囊灌胃6个月后处死3组大鼠观察海马CA1区、顶叶皮层神经元形态、分布及利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观察β-AP、β-APP、tau蛋白的阳性表达改变。结果AD模型组在避暗回避实验中错误次数增多,潜伏期缩短,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后β—AP、β—APP、tau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脑胶囊中人参皂甙及五味子酚抗氧化损伤作用可能是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病理改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