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0篇
  2022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药物治疗对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通过对灸药组(隔附子饼灸配合左甲状腺素钠片25 g/d)和西药组(左甲状腺素钠片25 g/d)组间对照及自身前后对照,比较临床症状计分、症状出现显著改善所需时间和眼征计分。结果灸药并用不仅在改善临床症状和眼征计分上优于单纯口服西药,而且在治疗时间上也有着很大的优势。结论应用艾灸配合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电针对氢化可的松诱导的精液异常大鼠雌激素(E2)、睾酮(T)的影响,探求电针治疗精液异常疾病的原理。方法将SD雄性性成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针刺治疗组3组。造模成功后选取治疗组进行电针治疗7天。于治疗结束后第2天取材,麻醉后抽取腹主动脉,检测大鼠血清E2、T含量。结果模型组E:含量高于对照组,而T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E2:含量低于模型组,而T含量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精液异常疾病与其调节血清E2、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3.
以正常大学生为实验对象,按徐凤纳甲法的十日开穴按时取穴,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了同时辰不同开穴电针对心收缩时间间期(STI)的效应差异。结果发现,在同时辰有两个开穴以上的54个时辰中,有10个时辰的开穴的STI的电针前后的差值之间的差别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本实验结果表明,按照徐凤纳甲法的十日开穴按时取穴电针,同时辰不同开穴之间有着一定的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54.
55.
徐凤纳甲法是传统的时间针法之一,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因其颇具特色和自成系统,一直被认为是传统针灸时间治疗学的缩影。本工作从其合理内核———不同时辰针灸具有不同效应着手,以正常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选择心收缩时间间期(STI)系列指标为观察指标,按照徐凤纳甲法的开穴方法推算出连续十日的闭穴时辰,按纳子法在徐凤纳甲法的闭穴时辰取正值和已过两条流注经脉的本穴,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了补穴后闭穴时辰电针的效应差异。1材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正常在校大学生224例。男女各半。年龄16~25岁之间,平均20.18±1.4…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27(HSP27)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75例前列腺癌和3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SP27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前列腺癌分化、临床分期及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HSP27阳性率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是23.3%(7/30),在前列腺癌中是65.3%(49/75),两者之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HSP27阳性率在Gleason评分为2~4、5~7、8~10分中分别是40.0%(10/25)、68.8%(22/32)、94.4%(17/18),HSP27阳性率在不同Gleason评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HSP27表达还与临床TNM分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淋巴结转移性前列腺癌中HSP27阳性率为85.7%(24/28),高于无淋巴转移的51.1% (24/47);HSP27表达阳性率在有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中为93.8%(15/16),高于无淋巴转移的57.6% (34/59).结论 HSP27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分化、转移有关,可作为前列腺癌靶向治疗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57.
本实验采用6×6拉丁方实验设计。按十二经脉分为12个实验组,分别在戍时(20:00)、子时(00:00)、寅时(04:00)、辰时(08:00)、午时(12:00)、申时(16:00)电针正常青年人的内关穴和五输穴。结果发现:①电针内关和各经的五输穴,对正常青年人血浆cAMP、cGMP及其比值影响的差异不明显;只有肺经的少商穴与鱼际穴之间、三焦经的关冲穴与液门穴之间的cAMP/cGMP比值的差别有着统计学意义;②不同时辰电针内关和十二经的五输穴可使正常青年人的血浆cAMP、cGMP及其比值发生不同变化;③不同青年人的针灸效应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长期针刺治疗对慢性神经痛大鼠海马EphrinBs/EphBs mRNA和EphrinB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镇痛可能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共3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9)、模型组(n=8)、电针组(n=9)、手针组(n=9)。采用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性损伤(CCI)模型,电针组和手针组大鼠从造模后第8天开始至第34天分别给予电针、手针干预大鼠"足三里"和"三阴交"穴,隔日1次。所有大鼠均在造模前、造模后第7、14、21、28和35天进行机械性痛阈(MWT)测定;各组大鼠于术后第35天处死取材,采用定量Q-PCR的方法检测海马EphrinBs/EphBs各型mRNA的表达,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phrinB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造模后第7天起各时间点MWT值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手针组大鼠造模后第14至35天大鼠MWT值均显著上调(P0.05,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中EphB1、EphB2、EphB3和EphrinB2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手针组及电针组大鼠EphB1、EphB2、EphB4和EphrinB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电针组EphB6 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电针组和手针组海马EphrinB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刺广泛调节海马EphrinBs/EphBs系统的表达可能是针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9.
徐凤纳甲法的实验研究——阴日电针的效应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周敏明  王静  任璐蓓  刘世敏  李屹  舒勤 《陕西中医》2000,21(11):523-524
<正> 徐凤纳甲法是传统的时间针法之一,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因为其颇具特色和自成系统,一直被认为是传统针灸时间治疗学的缩影。本工作从其合理内核一不同时辰针灸具有不同效应着手,以正常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选择心收缩时间间期(STI)系列指标为观察指标,按照徐凤纳甲法的10d开穴按时取穴,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了阴日电针的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60.
研究小干扰RNA(siRNA)抑制COL6A1基因表达对肾癌786-0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设计合成靶向COL6A1基因的siRNA,瞬时转染肾癌细胞株786-0,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NA干扰后COL6A1基因沉默效果,在RNA干扰后1、2、3天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应用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肾癌细胞侵袭能力。靶向COL6A1的siRNA成功抑制肾癌细胞株786-0中COL6A1信使RNA(mRNA)及蛋白表达(P<0.05),经MTT测定,肾癌细胞生长受到抑制(P<0.05);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表明,COL6A1被抑制后,肾癌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侵袭力降低(P<0.05)。应用siRNA技术可有效地抑制COL6A1基因的表达,抑制786-0细胞的体外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