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32篇
  1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 探讨使用颈胸一体架(膜)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体位固定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入组32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均使用颈胸一体架(膜)进行体位固定,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照射乳腺/胸壁和锁骨上下区,并在放疗中进行锥形束CT(CBCT)位置验证,分别配准乳腺/胸壁靶区和锁骨上下区靶区。对239次CBCT图像的摆位误差和上下靶区位置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 左右、头脚、腹背方向乳腺/胸壁的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1.84±2.36)、(1.99±2.48)、(1.75±1.86)mm,锁骨上下区的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1.98±2.44)、(1.98±2.48)、(1.71±1.79)mm。每个病例每次CBCT扫描的乳腺/胸壁与锁骨上下区平移误差的差值在x、y、z方向分别为(0.38±0.66)、(0.07±0.41)、(0.45±0.92)mm。结论 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采用颈胸一体架(膜)进行体位固定,摆位误差小,乳腺/胸壁和锁骨上下区靶区位置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2.
苏小平  冯鑫 《现代医药卫生》2014,(19):2961-2962
目的探讨胎头娩出时机对减少肩难产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 278例单胎头位初产妇分为两组,其中2012年1-12月分娩的594例产妇作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的684例产妇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产妇采用控制胎头娩出时机的新方法接生,对照组产妇对胎头娩出时机未做任何干预。观察两组产妇肩难产,会阴Ⅲ度裂伤及新生儿产伤、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肩难产,会阴Ⅲ度裂伤,新生儿产伤、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胎头娩出时机能明显减少肩难产,新生儿产伤、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纤维乳腺导管镜下碘染色对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预实验中对乳腺普通型增生病组织和乳腺导管原位癌组织分别行过碘酸雪夫反应(PAS)染色,选取新鲜乳腺普通型增生病组织和乳腺导管原位癌进行体外碘染色。选择177例乳头溢液患者行纤维乳腺导管镜检查,随机分为2组,碘染色组92例行FDS下Lugol氏液染色,对照组85例行常规FDS检查而不进行碘染色。对可疑病变做导丝定位后手术切检,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Lugol氏液对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结果:预实验中乳腺普通型增生病组织中PAS染色阳性,而乳腺导管原位癌组织中PAS阳性物质较少至消失。乳腺普通型增生病标本体外碘染色后呈棕褐色,而乳腺导管原位癌标本染色后染色显著变浅或不着色。纤维乳腺导管镜下碘染色组和对照组对导管上皮内瘤变(DIN)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97.82%和88.24%;敏感度分别是98.83%和89.16%;特异度分别是83.33%和50%;阳性似然比分别是5.93和1.78;阴性似然比分别是0.014和0.217;约登指数分别是0.8216和0.3916。其中碘染色组敏度度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乳腺导管镜下碘染色对导管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优于常规乳腺导管镜的检查,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 从分子层面探讨甘草查尔酮A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PharmMapper、SwissTargetPrediction、CTD及DisGeNET等数据库检索出甘草查尔酮A的作用靶点及其与AD相关的靶点的交集。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的ClueGO功能对交集蛋白作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终通过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分子层面研究甘草查尔酮A作用于AD相关靶点的结合位点及结合能力。结果 甘草查尔酮A的作用靶点有128个,其中与AD相关的靶点112个,这些靶点涉及信号通路33条,包括MicroRNAs in cancer、Serotonergic synapse及Cell cycle等,从而构建出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单一成分-靶点-生物学通路网络。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甘草查尔酮A与PPI网络图中度值最高的20个靶蛋白均能很好地结合,其中结合性最好的3个靶蛋白分别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相关蛋白、环氧合酶2和丁酰胆碱酯酶。结论 从分子层面对甘草查尔酮A治疗AD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揭示潜在的生物学机制,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分析重庆市耐多药结核病(MDR-TB)临床菌株二线注射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为本地区合理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注射类药物耐药性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重庆市39个区(县)967例MDR-TB可疑患者的所有耐多药(MDR)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229株,通过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检测3种二线注射类药物[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m)、卷曲霉素(Cm)]的耐药性,用PCR测序方法对其耐药相关基因rrs、eis启动子区、tlyA进行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熔解曲线方法进行北京基因型鉴定。结果 在229株MDR菌株中,35株(15.3%,35/229)对三种二线注射类药物任一耐药,Km、Am和Cm耐药率分别为14.8%(34/229)、11.8%(27/229)、8.3%(19/229)。在34株Km耐药株中,21株发生rrs基因A1401G突变,1株rrs基因G1484T突变,4株eis启动子区G(-10)A突变及1株C(-14)T突变。在27株Am耐药株中,20株发生rrs基因A1401G突变,1株rrs基因G1484T突变,1株eis启动子区G(-10)A突变。在19株Cm耐药株中,13株发生rrs基因A1401G突变,1株rrs基因G1484T突变,1株tlyA基因137位碱基插入改变。北京与非北京基因型间注射类药物耐药及相关基因突变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庆地区MDR结核分枝杆菌Km、Am和Cm各耐药相关基因呈现不同的突变频率特征,其中rrs基因突变频率最高,可作为三种注射类药物的耐药诊断标记物。北京基因型与二线注射类药物耐药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6.
滥用抗生素的伦理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滥用抗生素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虽然抗生素抗感染确实有效,但是,过度使用抗生素会使病原茵产生耐药性,产生各种不良反应以及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等负面作用。导致抗生素滥用的原因主要是医疗机构公益性弱化。媒体的不当报道和药品广告助推了患者的认知误区。加强医德建设,坚持不伤害、以病人为本和为社会负责的原则,才能有效遏制抗生素滥用。  相似文献   
77.
冯鑫 《中成药》2013,35(1):157-161,164
近年来天然挥发油类在药物促透方面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促透剂研究的重点之一。研究显示根据被促透药物的适应症及治疗目的,结合挥发油的性质及药理功效来选择恰当的挥发油作为促透剂,不仅能发挥显著的促透效果,还能与被促透药物成分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该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利用挥发油作为促透剂进行制剂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胃憩室的MSCT表现及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胃镜和钡餐检查联合证实的11例胃憩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观察胃憩室的部位、密度、大小,对其MSCT诊断结果和误诊原因进行探讨.结果 胃憩室的发生部位:胃窦小弯侧1例,胃底10例,后者又包括左侧肾上腺区3例,胰腺尾部1例,靠近贲门2例,胃底大弯侧3例,胃底小弯侧1例.胃憩室的密度:囊性密度3例,液气囊1例,内容物密度6例,另1例做了多种对比剂检查,既有高密度混杂对比剂密度,又有液气囊密度.胃憩室的大小:6例在1~2 cm之间,长径大于2cm者3例,短径小于1cm者2例.11例胃憩室的MSCT诊断中,误诊左侧肾上腺肿瘤2例;误诊胰腺占位1例;漏诊和提示诊断各4例.结论 提高有关胃憩室相关知识的认识,有助于MSCT对其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9.
背景:长期临床研究表明黄芪三仙汤对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基础实验研究也表明黄芪三仙汤能改善实验动物的生物力学指标。在此基础上实验拟从细胞分子水平上探讨黄芪三仙汤对成骨细胞的相关作用。 目的:观察黄芪三仙汤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护骨素、护骨素配体基因调节的作用,探讨黄芪三仙汤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 方法:制备黄芪三仙汤和仙灵骨葆胶囊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对体外培养新生SD大鼠成骨细胞进行干预,应用细胞形态观察、MTT、Western blot分析法及蛋白浓度测定法,观察各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及成骨细胞护骨素、护骨素配体表达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经药物干预后成骨细胞变为长梭形、条索状,融合成片,分界较为模糊,细胞生长较密集。黄芪三仙汤可明显促进成骨细胞护骨素蛋白浓度的提高(P < 0.01),同时也提高了护骨素配体蛋白浓度(P < 0.01),而护骨素/护骨素配体浓度比例水平明显升高(P < 0.01)。结果可见黄芪三仙汤可能是通过调节成骨细胞分化调控因子护骨素、护骨素配体的表达来调节成骨细胞的增长,从而实现其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0.
乳腺摄影与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疾病诊断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乳腺摄影、普通超声及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l6个乳腺病灶(恶性30个、良性86个)的术前乳腺摄影、普通超声及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结果,将病变按BI-RADS分类后,分别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计算三种方法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采用McNemar 2检验,评价诊断效果。结果:乳腺摄影、普通超声及超声联合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67%、95.35%、82.76%、77.78%、83.68%;63.33%、96.51%、87.93%、82.61%、89.25%;86.67%、96.51%、93.97%8、3.87%97.65%。乳腺摄影成像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普通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作为超声诊断的辅助模式之一,有助于提高超声乳腺检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