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6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5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4篇 |
内科学 | 28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7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46篇 |
预防医学 | 27篇 |
药学 | 32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43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7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61.
背景:碳纳米管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可能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挥治疗作用。目的:观察多壁碳纳米管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建立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选出32只等分为治疗组和模型组,剩余4只作为空白组。治疗组兔每天臀肌注射地塞米松2.5 mg/kg,每周向双侧股骨的骨髓腔内各注射0.1 g/L多壁碳纳米管悬浊液1 mL;模型组每天臀肌注射地塞米松2.5 mg/kg,每周向双侧股骨的骨髓腔内各注射生理盐水1 mL,空白组每天臀肌注射生理盐水2 mL,每周向双侧股骨的骨髓腔内各注射生理盐水1 mL。 相似文献
162.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氟喹诺酮类(FQs)药物耐药的相关基因特征,以及与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重庆市39个区(县)967例耐多药结核病(MDR-TB)可疑患者的所有耐多药(MDR)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229株,通过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检测4种FQs药物[氧氟沙星(Ofx)、左氧氟沙星(Lfx)、莫西沙星(Mfx)、加替沙星(Gfx)]的耐药性,用PCR测序方法对FQs药物耐药相关基因gyrA、gyrB进行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熔解曲线方法进行北京基因型鉴定。 结果 在229株MDR菌株中,94株(41.0%,94/229)对任一FQs药物耐药。其中,Ofx耐药率最高(41.0%,94/229);Lfx、Mfx耐药率居中,分别为31.4%(72/229)、30.6%(70/229);Gfx耐药率最低(20.1%,46/229)。94株对FQs耐药菌株中,81株(86.2%,81/94)发生gyrA基因突变,第94位密码子突变最常见(60.6%,57/94);10株(10.6%,10/94)发生gyrB基因突变。7株gyrA基因双位点突变均显示为高水平耐药;9株gyrA与gyrB联合突变中,2株为高水平耐药。重庆地区对FQs耐药菌株中北京基因型80株(85.1%,80/94),其中,现代北京基因型占60.0%(48/80)。 结论 重庆地区MDR结核分枝杆菌 对FQs耐药的菌株以现代北京基因型为主,其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gyrA基因。 相似文献
163.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慢阻肺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较高,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气道和肺部慢性炎症、氧化应激和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有关,氧化应激在慢阻肺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氧化应激在慢阻肺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抗氧化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4.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TB)对异烟肼(INH)和丙硫异烟胺(Pto)的耐药情况,分析INH耐药相关基因(katG、inhA、ahpC、kasA)及与Pto交叉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 对233株INH耐药MTB临床分离株(37株对Pto同时耐药)的katG、inhA、ahpC、kasA基因进行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 耐异烟肼菌株中未发现katG完全缺失,223株 (96.5%)耐药株katG存在点突变、插入,其中 2个突变位点未见报道。195株 (83.6%)耐药株的第 315位点突变;189株 (81.1%)耐药株第463位点突变(R463L),其中166株 (71.2%)与第 315位点联合突变;在其他位点发生突变的菌株4株,包括D448G 1株、D419H 1株和2株同义突变。 11株(4.72%) INH耐药菌株中inhA点突变,包括S94A 1株、I194T 1株,C-15T 9株。37株Pto耐药的菌株中,8株点突变且均为inhA C-15T(4株为inhA单基因点突变C-15T,4株发生katG S315T和inhA C-15T的双基因联合突变)。全部耐药菌中有1株为ahpC基因突变,未发现有kasA基因突变。结论 进一步证实katG315和inhA-15基因位点突变与MTB对INH耐药密切相关;INH与Pto存在着交叉耐药,但耐药率较低,Pto耐药的发生与inhA-15位点突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5.
河南省204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和治疗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报道河南省204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感染和艾滋病(AIDS)患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概况,为进一步计划HIV/AIDS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自1998年2月至2001年7月收治的204例HIV/AIDS患的一般情况、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治疗情况。结果:感染多为青壮年,感染途径以经血液感染为主,但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亦相继出现。有症状、无症状组中的平均病毒载量和CD4、CD8 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例呈现明显差别。结论:HIV感染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因而其传播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加强治疗,实行综合防治措施,有助于控制HIV感染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6.
双黄益骨方对去卵巢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大鼠生物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复合造模法建立绝经期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双黄益骨方的防治作用、量效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将210只6个月龄雌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预防组和治疗组(包括高剂量中药、低剂量中药组)并与尼尔雌醇组、立普妥组对照。除假手术组外,均行卵巢摘除术及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绝经期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分别于术后第10,24周取各组大鼠左股骨和L4-5行最大弯曲力、最大压缩力和最大凹人应力检测。结果:第24周假手术组的最大压缩力[(307.905&;#177;51.057)N和最大凹人应力[(70.180&;#177;15.269)N]显著大于第lO周假手术组[(234.064&;#177;35.390),(50.986&;#177;9.925)N](P&;lt;0.05),而模型组第24周与第10周比较则呈下降趋势;模型组、中药预防组最大凹人应力较假手术组明显减低(P&;lt;0.05);第24周模型组最大压缩力、最大凹人应力[分别为(137.014&;#177;72.560),(22.096&;#177;17.350)N]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lt;0.001);高剂量中药组与尼尔雌醇组较第24周模型组最大压缩力显著提高[分别为(212.698&;#177;54.661),(256.118&;#177;85.429)N](P&;lt;0.05~0.01)。低剂量中药组与立普妥组在改善骨力学方面未能显示出显著疗效。结论:正常组骨强度和变形力随月龄增长而提高,模型组则呈下降趋势,成模后,模型组较正常组骨强度显著下降,表明复合造模法建立的骨质疏松症模型成立。预防组未能显示出效果;高剂量中药与尼尔雌醇则能显著阻抗模型大鼠骨松质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167.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糖尿病(GDM)患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住院的妊娠晚期GDM孕妇40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妊娠晚期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25-(OH)D3、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骨钙素(BGP)、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ⅠNP)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的水平,并分析25-(OH)D3与胰岛素抵抗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GDM组血清中25-(OH)D3水平为(15.35±4.55)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9.52±3.75)ng/m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GDM患者25-(OH)D3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BGP和PINP呈负相关(P<0.05),与β-CTx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25-(OH)D3和妊娠晚期GDM患者有密切相关,可通过检测25-(OH)D3水平来监测GDM患者的病情及骨质代谢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8.
维生素E促进骨骼肌拉伤后的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维生素E对肌肉拉伤导致的过氧化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用大鼠建立肌肉拉伤动物模型,动物随机区组法分为3组:假损伤组、对照组及维生素E处理组。维生素E组大鼠经腹腔注射给予维生素E50mg/(kg&;#183;d),于伤后7d处死动物,取血测定每组血浆中维生素E、丙二醛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取各组腓肠肌做组织切片观察。结果:维生素E组血浆维生素E含量及T-AOC显著高于假损伤及对照组(P&;lt;0.05).丙二醛含量高于假损伤组但低于对照组(P&;lt;0.05);组织学观察见维生素E组损伤程度较对照组减轻,修复较好。结论:维生素E可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轻骨骼肌拉伤所引起的过氧化损伤程度,促进其修复。 相似文献
169.
170.
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骨骼肌拉伤后肌肉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体质量约250 g,随机区组法分为3组,每组6只肌肉拉伤后给bFGF组、拉伤后给生理盐水对照组以及假拉伤组.用万能材料测试仪对大鼠腓肠肌造成拉伤后,于损伤肌肉皮下肌膜外注射bFGF(200AU/d×6)或生理盐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再生肌纤维中结蛋白的表达(用其积分光密度integra optical density,IOD表示).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蛋白IOD值(25.79±10.44)×103显著高于假拉伤组(9.28±4.83)×103(t=13.85,P<0.01),bFGF治疗组肌肉结蛋白IOD值(34.48±10.62)×103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25.79±10.44)×103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24.08,P<0.01).结论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可以促进肌肉拉伤后的结蛋白表达,提高肌肉再生能力,从而改善肌肉损伤后的结构修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