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庞缨  蔡晓东  刘凌  冯莹 《中外医疗》2009,28(19):28-29
目的探讨一般状况差的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初治方法。方法对年龄〉60岁,且体力状态评分(PerformanceStatus,PS)不良的15例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予以改良CAG方案进行诱导化疗。结果15例经改良预激方案诱导化疗后,7倒迭完全缓解(CR),3例迭部分缓解(PR),总缓解率66.6%,毒副反应少。结论此预激诱导方案对Ps评分不良的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不失为一种较合适的初治方案,但需巩固治疗,否则易复发。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比较儿童青少年腰围与体重指数(BMI)在代谢综合征(MS)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从南宁市14所中小学中抽取6~18岁儿童青少年7893人,分析腰围、BMI与MS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7)建议的MS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腰围及BMI的ROC曲线下面积,反映腰围及BMI诊断MS的准确性大小。结果 (1)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值随肥胖增加而降低外,MS的各检测指标均值比较[除外空腹血糖(FBG)和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均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腰围、BMI均与臀围、腰臀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B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其中腰围与FBG、TG、HDL-C、FINS、HOMA-IR的相关程度较BMI密切。(3)腰围检出MS各组分异常的灵敏性明显高于BMI,阳性预测值(除外HDL-C异常)均相对好于BMI。(4)腰围及BMI的ROC曲线下面积在CDS标准下分别为0.949和0.951;在IDF标准下分别为0.941和0.921。结论儿童青少年MS的诊断中,腰围较BMI更具诊断价值,腰围测量有助于儿童青少年MS的筛查。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探讨活性氧在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甲状腺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4种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系ARO、FRO、KTC2、8305C,分别设空白对照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组、N-乙酰-L-半胱氨酸(NAC)组、硼替佐米组、硼替佐米+GSH组、硼替佐米+NAC组、R-丁胱亚磺酰亚胺(BSO)组、硼替佐米+BSO组、硼替佐米+BSO+GSH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4种细胞GSH组及NAC组中GSH水平显著增加(P<0.01),BSO组中GSH水平减低(P<0.05),但细胞凋亡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FRO、KTC2细胞中硼替佐米组GSH水平减低(P<0.01);ROS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硼替佐米组相比,GSH+硼替佐米组及NAC+硼替佐米组中GSH显著增加(P<0.01),活性氧簇水平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BSO+硼替佐米组中GSH显著减少(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 活性氧簇的生成可能参与甲状腺癌细胞对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细胞毒素的应答;耐药肿瘤细胞诱导GSH水平,进而清除活性氧簇;减少细胞内GSH可增敏甲状腺癌细胞对硼替佐米的应答.  相似文献   
134.
患者,男,35岁,体重60kg。因“呕血伴头晕一天”入院。患者于2003年3月27日上午不慎被小孩踢中上腹部,中午自觉上腹胀痛,随即呕吐鲜血,量约400ml,急诊入院。患者有酗酒史10余年,1年前类似病史,未作检查,自服“胃药”血止。体查:T36.8℃,P102次/min,R20次/min,BP90/60mmHg,神倦,肝病面容,重度贫血貌,皮肤轻度黄染,无出血点及瘀斑。  相似文献   
135.
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闭塞,导致急性腩供血不足和脑组织局部坏死的临床症候群。脑梗死在我国十分常见,每年约150万人发生脑梗死。因此,认真做好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尽快恢复其肢体和脑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非常重要。我科自2004年6月-2006年6月采用微量泵泵入尼莫地平加基础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配合有效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6.
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探讨AATP的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采集16例临床诊断为AATP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合患者的既往史、疾病进程和疗效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疗效组间年龄、血小板数、骨髓巨核细胞数、血小板相关抗体或自身抗体阳性率的差别。结果16例患者中既往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史者4例。4例用皮质激素治疗有效,1例切脾,4例加用环孢素A治疗有效,1例加用环磷酰胺有效,6例用上述治疗无效。3例转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1例转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激素的疗效与患者年龄、血小板数、巨核细胞数、血小板相关抗体或自身抗体阳性率无关。结论多数患者激素治疗无效,激素疗效与上述临床指标无关。激素治疗无效者加用环孢素A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首次发现部分AATP患者由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转化而来,提示免疫因素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长期随访发现部分病例可转化为其他血液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37.
多发性骨髓瘤早期临床线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征,降低误诊率。方法:分析了55例MM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及治疗体会。结果:年龄大于55岁占90.9%,多数有骨痛、贫血、M蛋白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血清蛋白电泳出现异常球蛋白峰者占85.5%,均有骨髓浆细胞增多;X线骨损害占85.5%,38例用不同方案化疗,20例有复查疗效指标,其中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8例;未化疗17例,全部死亡;住院期间死亡13例确诊时均已属Ⅲ期。结论MM指标表现多样化且疗效差,为此,本文提出及其诊断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8.
目的:观察一种新的含有tPA和scuPA的纤溶酶原激活剂-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HTU-PA)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效果。方法:用HTU-PA对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并与国产尿激酶(46例)和链激酶(54例)比较。溶栓90分钟后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同时动态检测包括PT、APTT、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FDP、D二聚体、a_2-抗纤溶酶原、PAP、F1+2、PAI、tPA等血液学指标至溶栓后24小时。结果:HTU-PA组临床血管再通率为95%,CAG显示达TIMI3级血流者占76.2%。因溶栓失败或不良反应而引起的5周病死率、轻度出血和严重出血并发症3组间差异不显著。与链激酶组和尿激酶组相比,tPA水平增高显著(P<0.01),血浆浓度高峰持续时间约6小时,PAI明显增高(10~20倍),PT、APTT、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TAT的变化与临床再通同步。结论:HTU-PA具有比第一代溶栓剂更长的半寿期和更强的血栓溶解力,但由于纤维蛋白原水平降幅较大,故仍需注意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9.
黑素细胞肿瘤可由表皮黑素细胞、痣细胞或真皮细胞组成。其中黑素表皮痣发病常见,几乎每人都有,可发生于不同的年龄组,随年龄增长而增多。黑素瘤如突然增大、颜色加深、有炎症反应、破溃或出血时应提高警惕其有恶变的可  相似文献   
140.
目的:了解近10年广州5大医院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7年1月-2007年6月广州5大医院收治265例IT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ITP类型、诱因、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抗心磷脂抗体(ACA)、抗核抗体(ANA)、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骨髓细胞学检查等实验室数据,分析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与骨髓中巨核细胞数的关系。结果:①儿童组ITP男女比例为1:0.90(31/28),急性型(69.4%,41/59)高于慢性型(30.5%,18/59)(P〈0.05)。②成人ITP中育龄组(≥14岁且〈50岁)男女比例为1:2.59(39/101),女性患病(72.1%,101/140)高于男性(27.9%,39/140)(P〈0.05),慢性型(58.6%,82/140)高于急性型(41.4%,58/140)(P〈0.05)。③老年组(≥50岁)男女比例为1∶1.54(26/40),急性型占33.3%(22/66)。④诱因中,前躯感染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41.4%,24/58)。急性ITP前驱感染率(33.9%,41/121)高于慢性ITP(11.8%,17/144)(P〈0.05)。⑤抗体检测PAIg的阳性率(51.1%,48/94)显著高于ANA、ENA抗体阳性率(27.9%,17/61;25.8%,16/62)(P〈0.05)。⑥成人组巨核细胞数增加或正常者激素治疗效果优于巨核细胞数减少者(P〈0.05)。结论:儿童ITP患者男女比例基本相等,以急性型为主。育龄期女性ITP患病高于同龄男性,以慢性型为主。ITP患者除可能有针对自身血小板的免疫异常或其它有核细胞的免疫异常,需要进一步追踪随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巨核细胞数相关,巨核细胞数增加或正常者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