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77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28篇
综合类   224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65篇
  5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Graves病CD4+CD25+T调节细胞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Graves病患者CD4^+CD25^+T调节细胞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9例初发甲亢患者和29名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CD4^+CD25^+highT淋巴细胞数量,其中17例患者进行了为期3个月治疗前后的观察。结果甲亢患者与正常人之间CD4^+CD25^+、CD4^+CD25^+highT淋巴细胞数无明显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2例伴有甲状腺微粒体抗体阳性患者CD4^+CD25^+highT淋巴细胞数增加,差异有显著性。17例患者经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前后CD4^+CD25^+、CD4^+CD25^+highT淋巴细胞数并无明显差异。结论Graves病患者CD4^+CD25^+T调节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亦无明显改变,但部分甲状腺相关免疫指标异常的Graves病患者CD4^+CD25^+highT淋巴细胞数增加,表明这部分患者有较严重细胞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和脑内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2 Hz电针组、15 Hz电针组、30 Hz电针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各电针组均采用左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8 mg/kg)的方法制备AD模型;假手术组于左侧脑室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造模成功后,各电针组于“百会”“大椎”“肾俞”行相应频率电针干预,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干预2个疗程。造模后和干预后,各组小鼠行Morris水迷宫测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干预后海马胰岛素受体(I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2 Hz电针组、15 Hz电针组、30 Hz电针组造模后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平台时间均延长(P<0.01),跨越平台次数均减少(P<0.01)。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平台时间均延长(P<0.01),...  相似文献   
73.
李惊涛  冯波  李国强  张超  魏小兵 《医学争鸣》2004,25(18):1655-1655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8(男6 ,女2)例,年龄14~76(平均56)岁. 发病至就诊时间1~76(平均15)h. 2例清醒,2例昏睡,4例昏迷. 瞳孔散大4 例. 偏瘫 6 例,死亡 1 例. 术前均行头颅CT扫描,见急性硬膜下新月形高密占位影,未见明显脑挫裂伤表现,亦未见合并有其他部位血肿. 中线偏移 0.8~1.4 cm. 血肿大小为55~150 (平均82)L.  相似文献   
74.
HPLC同时测定芎菊上清片中5种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芎菊上清片中5种成分(绿原酸、盐酸小檗碱、黄芩苷、齐墩果酸、熊果酸)含量的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KMA Platisil ODS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30 ℃,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327 nm(绿原酸、盐酸小檗碱、黄芩苷),210 nm(齐墩果酸、熊果酸),流速1 mL·min-1. 结果: 芎菊上清片中的绿原酸、盐酸小檗碱、黄芩苷、齐墩果酸、熊果酸5种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0.6,0.011 4~0.228,0.025~0.5,0.1~2,0.03~0.6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57%(RSD 1.3%),99.19%(RSD 0.8%),99.14%(RSD 0.6%),99.38%(RSD 1.2%),98.92%(RSD 0.7%). 结论: 该法检测简便,稳定,可靠,是芎菊上清片质量控制的一个快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5.
中药栀子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环烯醚萜类、单萜类、二萜类、三萜类以及黄酮类等.现代临床药理研究表明,栀子具有保肝利胆、促进胰腺分泌、降血糖、降血脂、改善脑缺血损伤和抗炎等药理作用.本文将对栀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提取工艺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研究栀子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6.
黄芩汤是我国中药传统方剂之一,组方药材为黄芩、甘草、白芍和大枣.文献报道,黄芩汤中含有黄酮、三萜皂苷、有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抑菌、解痉、解热、镇痛等药理作用.本文对黄芩汤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可为黄芩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目的 鉴别诊断引起胰胆管扩张的壶腹区原发肿瘤是否为胰腺来源。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壶腹区肿瘤142例,其中非胰腺来源的肿瘤59例,胰腺癌83例。搜集性别、年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肿块最大径、胆总管最大径、胰管最大径、胰管形态、远端胰腺萎缩等临床及影像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分类变量用χ2检验,连续数值型变量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选择Mann–Whitney U检验,筛选出可疑影响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及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检测模型效能。结果 两组的肿块最大径分别为(2.18±1.02)cm、(3.19±1.06)cm;非胰腺来源肿瘤胰管形态平滑37例(62.70%),迂曲5例(8.50%),串珠17例(28.80%),胰腺癌胰管形态平滑6例(7.20%)、迂曲43例(51.80%)、串珠34例(41.00%)。比较CA19–9、CEA、肿块最大径、胆总管最大径、胰管最大径、胰管形态、胰腺萎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可疑影响因素;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可疑影响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肿块最大径、胰管形态是独立影响因素,即肿块越大、胰管呈迂曲状态是胰腺癌的风险越高,模型的准确度为85.7%,曲线下面积91.3%。结论 本研究联合肿块最大径、胰管形态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引起胰胆管扩张的壶腹区原发肿瘤是否为胰腺来源有的较好的诊断效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目的 MRI增强各期灰阶比值鉴别G2、G3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与胰腺癌(PDAC)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G2、G3级PNET 37例与PDAC 52例的MRI图像,通过阅片系统灰阶值测量软件,测量增强各期病灶的灰阶值。分别计算灰阶比值动脉期/T1平扫、实质期/动脉期、静脉期/实质期、延迟期/静脉期;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诊断效能并确定最佳临界值,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建立模型,评估联合预测的效能。 结果 37例G2、G3级PNET与57例PDAC的灰阶比值分别为动脉期/平扫2.15(1.88~2.80)和1.32(0.88~1.87)(Z=-4.55,P<0.01),实质期/动脉期1.13(1.01~1.35)和1.53(1.24~1.94)(Z=-3.91,P<0.01),静脉期/实质期0.94(0.89~1.02)和1.07(0.99~1.15)(Z=-4.08,P<0.01),延迟期/静脉期1.05(0.99~1.10)和1.17(1.06~1.31)(Z=-3.67,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NET呈明显迅速强化,PDAC呈渐进性强化,灰阶比值能准确反映两者的强化差异。两组增强期/前一期灰阶比值差异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764、0.777、0.736,最佳临界值1.78、1.41、1.03、1.12,相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0%和80.0%、67.3%和80.0%、65.3%和85.7%、65.3%和82.9%。建立联合预测模型,预测的准确率81.9%,曲线下面积0.900,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结论 MRI增强信号比值对G2、G3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胰腺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9.
皮肌炎是一组与遗传、环境因素和免疫失调相关,以皮肤损害、四肢近端肌无力为主的骨骼肌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皮肌炎在中医学上无相应病名,根据其肌无力的表现可归属于痹证痿证肌痹等范畴,若伴皮肤特征的临床表现则可归属于阴阳毒皮痹等范畴.本文主要总结探讨温病理论中的伏热致病与皮肌炎的关系,联系皮肌炎的中医临...  相似文献   
80.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大黄牡丹汤治疗阑尾炎的作用机制及分子基础.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中,检索大黄牡丹汤中五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TCMSP平台查找及预测中药化合物对应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搜索阑尾炎疾病靶点,取两者靶点交集导入Swiss平台获得PPI网络,筛选核心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