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42.
43.
冯慧 《河北医学》2005,11(10):944-94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并发脑血管痉挛(CVS)是常见且重要并发症,同时也是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有文献报道,蛛网膜下腔的积血是导致CVS发生的根本原因,尽快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是防治CVS的重要措施。自1993年至2002年以来,我科开展脑脊液(CSF)置换术防治脑血管痉挛40例,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就CSF置换术防治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梯队式培养模式在新上岗护士临床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梯队式培养模式对新上岗护士进行规范化临床培训,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和考核方法,从培训时间、培训6个月后院级考核结果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意度调查情况与传统模式进行比较。结果:梯队式培养模式培训时间、培训6个月后院级理论与操作成绩及患者对新护士满意度与传统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梯队式培养模式可提高新上岗护士的综合能力、科室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护士软技能在儿科门诊输液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儿科门诊输液的3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儿科门诊输液流程输液;观察组采用指定护士对患儿从做皮试到输液结束进行全程服务.[结果]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中有2例投诉护士服务态度,观察组无一例投诉.[结论]护士软技能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和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46.
<正>髓细胞肉瘤是罕见的由髓系起源的未分化细胞组成的髓外局限性原始粒细胞肉瘤,较常见类型为粒细胞肉瘤。髓细胞肉瘤以扁骨及不规则骨常见,且与骨膜下骨结构关系紧密,也多见于淋巴结、皮肤及胃肠道[1],发生于乳腺的较为少见[2]。东部战区空军医院血液科于2016年9月收治乳腺髓细胞肉瘤1例,现将其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2岁,因"发现双乳包块1周"入院。既往有  相似文献   
47.
48.
49.
苦豆子八种生物碱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冯慧  周远鹏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16(3):47-48,F003
自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研究苦豆子以来,已发现25种生物碱。其中八种生物碱研究较多,它们是:苦参碱(matrine,MT)、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槐果碱(sophocarpineSC)、氧化槐果碱(oxysoplocarpineOSC)、槐胺碱(sophoramineSA)、槐定碱(sophoridineSRI)、莱曼碱(lehmannineLEH)、苦豆碱(aloperineALO)。现将它们的抗心律失常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结果综述如下。1 苦参碱抗心律失常作用11 苦参碱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MT能…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患者合并斑驳食管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乙醇脱氢酶1B(ADH1B)和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因早期食管癌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集血样测定ADH1B和ALDH2的基因分型,依据其碘染后的内镜特征分为斑驳食管组和非斑驳食管组,采用SPSS 27.0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83例,23例存在斑驳食管,多见于男性、饮酒、吸烟指数≥1 000者,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OR=6.215,P=0.008)是其独立危险因素。ADH1B和ALDH2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斑驳食管无显著相关性,但在饮酒者中,相对于携带ALDH2 GG基因型且每日饮酒量<50 g的患者,携带ALDH2 A等位基因且每日饮酒量≥50 g发生斑驳食管的风险增加了12倍(P=0.045)。结论 饮酒是早期食管癌患者合并斑驳食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乙醛的蓄积在其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携带ALDH2A等位基因者大量饮酒将显著增加斑驳食管的发生风险,对于此类患者应密切内镜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